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晓梅  陈学忠 《天津中医药》2021,38(9):1130-1132
追溯陈学忠教授自拟“抗过敏方”的方源、组成,探讨“抗过敏方”在临床中的主治疾病及功效,通过两个典型医案运用及总结,体会“抗过敏方”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运用,以期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病变虽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但合理地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可是,由于受到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张子和《儒门事亲》等强调“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的严重制约和禁锢,当今中医往往不敢使用“十八反”配伍用药,从而使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经过对数十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治疗的临床案例进行总结,证实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不仅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反而还能在临床中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医说的“证”是针对一系列有关的症征——即所谓证候或证候群来说的。“证”的产生是反映病情的客观表现,通过证候的观察,可以了解到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了立法处方的依据,因此“证”的掌握在临床上是极为重要的。至于“方”,它是因“证”而设立的,是基于病因病机,按照组方原则进行组合施用.因此,“方”与“证”是吻合的,临床上只要“证”掌握的正确和“方”应用的恰  相似文献   

4.
肝病多见且难治者为多,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则常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打破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言论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制约和禁锢,经过对数十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辨治肝病的临床案例进行总结,证实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反而在临证运用中取得了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 “小方”一般是指药味在2~5味之间,药少而精,配伍严谨的方剂,属于“七方”中“小方”的一种。由于“小方”随方配伍多,使用频繁,有些已成为临床常用方剂中的基础方,并在方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学习和研究“小方”的药物配伍应用,有益于掌握临床方剂内在变化的规律。现就常用的几首“小方”药物配伍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辨病论治、方病对应”,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模式,其虽源于《内经》,但少有系统论述。现代中医临床面对的多是西医学诊断相对明确、具有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中医如何认识这些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中医“方病对应”关系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其与“方证对应”的差异进行系统阐述,提出中医临床应“方病对应”和“方证对应”相结合,以病为主轴,总结疾病辨治规律,提高中医方药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其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转后世;隋之前医著《素女方》中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石韦丸”方,《千金翼方》中的“周白水候散”都是由其加减化裁而来,主治范围也有变化,说明了古老方剂的临床魅力。  相似文献   

8.
马运涛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78-1281
《伤寒论》中“去滓再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剂煎煮方法,对于其内涵的探讨研究须结合原文及临床实际操作,分为“柴胡汤类方”与“泻心汤类方”分别分析。“柴胡汤类方”由于柴胡用量为“半斤”,体积较大,需加大量水方可有效煎煮,去滓再煎意为浓缩药液;“泻心汤类方”去滓再煎目的在于减轻生半夏之毒性,去其毒性,而存其效用。对于张仲景学说的研究要从原文及临床实际出发,不可臆度揣测,方可了解张仲景原意,提高临床使用经方之疗效。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主干课程.方剂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以“汤剂”最为常见和独显特色.方剂学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对一定量方剂的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方”“析方”“用方”.“知方”就是对每一首方剂的主治、组成药物、功用最基本内容的掌握,以“知其然”;“析方”就是进一步理解方剂的制方原理和配伍规律等,以“知其所以然”;“用方”就是具备“辨证用方”及“举一反三”的临床用方能力,这是学习方剂的最主要目的.因此,“教好”方剂学,进而帮助学生“学好”方剂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首要位置。它属于中医“胃脘痛”、“胃胀”等病的范畴。以“香砂六君子汤”、“四逆散”、“丹参饮”三方加减,拟定此方,经临床上使用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后经制剂研究做成颗粒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饶晶  吴耀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8):1591-1592,1594
目的:观察“胃萎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子“胃萎方”治疗,对照组30例子中成药“胃复春”治疗,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胃镜、胃黏膜病理组织学、Hp感染的变化。结果:“胃萎方”对胃镜征象、胃黏膜病理组织学、HP感染的疗效优于“胃复春”(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胃萎方”可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②“胃萎方”对患者胃黏膜镜下改变,病理改变有明显逆转作用。③“胃萎方”有明显抗Hp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深入剖析以黄连为角药的类方鉴别,为现代临床用药谴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尽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类方鉴别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经方中独立成方之黄连“角药”两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7 对,黄连的角药配伍,寒热并用,表里同调,虚实相兼,使得其可用于下利、呕吐、肠鸣、烦躁、心下痞等多个方证。 结论: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黄连“角药”配伍知识,理解掌握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及其类方的准确运用,可扩大主治,减少药味,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是临床常用方剂,198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该方的水丸、大蜜丸2种制剂。有的地方标准还收有该方的膏剂等.上述该方的3种制剂在临床应用中都有不足之处,适应不了临床病症对药物“服用方便,作用迅速”的选择。为此,笔者在传统中药炮制理论的启发下,运用现代中药制剂手段把“补中益气”方改制成“复方饮片”。该“复方饮片”扬汤液作用迅捷之优,同时又克服了丸剂服用量大、崩解缓慢膏剂不易久贮等弊端。其制备工艺简  相似文献   

14.
何复东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从肾论治”的临证思维。认为“肾虚”是疾病的本源,“肾虚状态”是疾病状态的根本。临床辨证推崇“综合辨治”与“特异性辨治”相结合,提出“复合病机、复合治法、复方重剂”的思想,遣方用药以“用药三量”理论为指导加减化裁,并创方“自拟葛九汤”,运用于内科、妇科、儿科及杂病的临床治疗,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1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6):9-12
经方(即《伤寒杂病论》中的治病用方)合方是以2个或2个以上的经方组合应用的治病用方,不可避免地会运用到“十八反”配伍,临床中应当果断用之。本文列举了数则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肺系疾病的验案,这些验案均涉及到“十八反”配伍用药,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空军北京医院徐君东中日友好医院张代钊中药放射增敏近年来受到重视。张代钊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放疗病人的特点,创立了“扶正增效方”。我们对此方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1临床观察1.1病例来...  相似文献   

17.
慢性瘙痒病因复杂,易出现“搔抓-加重-搔抓”的恶性循环.全虫方是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的经验方,对于控制慢性瘙痒症状以及促进皮损消退疗效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在临床中“辨证”是全虫方遣方用药、加减化裁的关键.李萍教授运用“证同治亦同”的中医基础理论,根据临床患者疾病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景璇  张敏妹  张欣  葛建立 《河北中医》2020,42(3):328-331
葛建立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独到见解,根据“痰饮”“瘀血”病因学说,结合“痰瘀互结”理论,提出“癥积阻络”的发病观,并以“消癥通络”为治疗大法遣方用药,自拟芪黄疽愈方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有“百病兼痰”之说,而古今对于针灸治疗痰证少有论述.本文论述了周德安教授为针灸治疗痰证而创立的化痰法、消痰法、涤痰法和豁痰法四法,四法祛痰作用依次增强,并且介绍周氏创立的系列化痰针灸处方“化痰方”、“消痰方”、“涤痰方”、“豁痰方”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为痰证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越婢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用方,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对其方名解读、方中麻黄与石膏用量,以及针对主证均存不同理解。但该方为解表剂或利湿剂并不矛盾,解表与利湿相互促进,共奏“提壶揭盖”之用。近年来,越婢汤及其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多取其“发汗行水”之功,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