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和慢性门静脉血栓(P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行TIPS治疗的PV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血栓负荷减少程度、门静脉压力变化、门静脉通畅、腹痛腹胀缓解、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2例患者TIPS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均未发生消化道及腹腔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1例急性PVT患者置管溶栓后血栓消退明显,未行后续支架治疗;其余11例慢性PVT患者均一期行支架植入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复查,门静脉系统超声或CT血管成像检査示门静脉主干及TIPS分流支架血流通畅。结论 TIPS治疗急性和慢性PVT安全可行,其可减轻急性PVT患者血栓负荷,避免肝及肠道坏死;对于慢性PVT,TIPS能有效重塑门静脉通路,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于2004年3月~2011年3月我普外科共行98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LDVT患者6例.结果 6例LDVT患者中5例经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患肢静脉回流实现再通,1例患者行导管取栓术成功.结论 LDVT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前严格控制高危因素,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勤于病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治疗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多以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首发症状,肝功能基本为Child A级,所有病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确诊,其中5例行MRI、7例行CT检查亦能良好地显示病变.9例单纯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3例术后3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内科保守治疗2例,再次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l例;7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分流,随访3年未见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正常.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作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诊断方法,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是较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病变波及整个门静脉系统的患者,仅做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和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癌栓与血栓的MSCT影像特点及病变解剖部位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2013年8月—2014年8月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经临床诊断的1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癌栓组)和1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栓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平扫,以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3期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5 mm厚度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行3D重建。观察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特征、分布情况及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情况,比较癌栓和血栓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的密度差异。结果 癌栓组中,CT平扫12例呈低密度并血管增粗,6例呈等密度;CT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癌栓均呈不均匀强化、15例可见滋养血管影,门静脉期4例呈稍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9例呈低密度,延迟期均呈低密度;18例门静脉癌栓均累及门静脉左或/和右支, 仅6例累及门静脉主干。血栓组中,CT平扫3例呈等密度, 3例呈低密度,6例呈稍高密度;CT增强扫描血栓均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血栓部位无对比剂充盈;12例中,11例门静脉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6例血栓延伸至左叶或/和右叶门静脉分支。门静脉癌栓和血栓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延迟期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癌栓密度明显高于血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癌栓累及门静脉左或/和右支的概率明显高于血栓,而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的概率明显高于癌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结合MSCT平扫及3D重建技术,能客观显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癌栓与门静脉血栓的影像特点及其累及范围,能为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9例,其中经腹部CT或腹部超声诊断为门静脉血栓患者24例设为血栓组,未发生血栓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与肝硬化非血栓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氨浓度、门静脉内径宽度(MVP)、脾脏厚度、脾切除史、有无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腹腔积液。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腹腔积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腹部超声或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门静脉主干血栓22例(91.67%)(1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合并左/右门静脉分支,1例合并左/右门静脉分支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单纯位于左/右门静脉分支2例(8.33%);两组患者中D-二聚体、AST、ALT、ALB、PTA、PL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宽度、Hb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应加强对患者D-二聚体、血红蛋白、门静脉内径宽度的监测,有助于患者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起到满意疗效。基层医院由于保守治疗措施不完备,内镜治疗缺乏经验,强调保守治疗往往延误手术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手术治疗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采取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共68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例53岁男性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因查体发现肝右后叶占位以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肝右后叶切除术,术后行肝介入治疗2次。3年半后半肿瘤复发,于2004-04-2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再次手术行肝右前叶肿瘤切除,同时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再次入院行肝移植。术中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闭塞呈实性,术中取出门静脉内栓子做病理检查为机化血栓。手术不能行常规原位肝移植术,采用肝移植的特殊术式-腔门静脉半转位术。30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70d后患者发生反复发作呕血、黑便和失血性休克,以黑便为主,共发生5次出血并住院治疗,1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肺转移。提示施行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术或扩张的内脏静脉血管搭桥术对预防消化道出血成为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另外,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和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病率高,早期及时的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为日后肝移植术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至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脾动脉的部分小分支血管,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9例。结果:栓塞范围为30%~70%,术后患外周血象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再出血间期延长。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经造影和手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 3例 ,肝外门静脉阻塞 9例 ,临床表现除具有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似表现外 ,尚具有年龄轻 ,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特点。治疗采用门静脉隔膜切除 1例 ,自体血管搭桥 1例 ,肠腔分流 3例 ,脾切除、脾肾分流 7例。结果 :1例死亡 ,11例治愈 ,随访 6月~ 70个月 ,再次出血 1例。结论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与其他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流手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3-2013年间收治的5例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腹部原发感染性疾病,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增强CT检查发现5例。全部患者均予抗生素治疗,合用抗凝治疗3例。4例患者病情好转,其中2例血管部分或全部再通,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结论: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腹部感染疾病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发热、腹胀、呕吐、腹泻,病情进展可有感染性休克、血性腹水、腹膜炎、肠梗阻或肠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腹部超声及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积极抗感染、抗凝治疗并及时切除坏死肠段可有效实现血管再通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采用同期手术治疗与分期手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161例,对符合分组条件的102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析。 A组患者53例院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分切除或胆管切开取石术。 B组49例院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年内二期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分切除或胆管切开取石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同期组患者总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出血总量均好于分期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期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症,选择好手术时机及正确的术中处理的前提下,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采用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案不但能够避免患者的二次手术创伤,减少患者手术出血总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手术耐受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2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进行检查,确诊后行介入导管溶栓,以及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治疗,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确诊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经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小腿周径由治疗前6.5±3.0cm缩小为治疗后1.0±0.5cm(p<0.01).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措施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和不同时间溶栓对它的影响.方法 55例AMI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内A组34例及6~12小时B组21例,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死亡率及溶栓副作用.结果 A组再通27例(79.4%),B组再通11例(52.4%),A组再通率高于B组(p<0.05);4周死亡率和出血A组比B组低(p>0.05).结论静脉溶栓是有效、安全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14.
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克服了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受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限制和术后可能并发左肾静脉高压、早期再出血的危险,而且操作较DSRS容易,术后脾静脉压力可降至正常范围,更有利于胃-脾静脉系统的减压,从而有效地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我院1988年采用DSCS治疗肝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55例,血吸虫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1例,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效果亦不断提高。现将56例DSCS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情况及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患儿年龄从1岁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2 d至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0例(78.1%);脾肿大59例;肝肿大5例;发热8例。B超及CT检查提示门静脉海绵变性57例(89.1%);脾大59例(92.2%);8例提示肝硬化。病理学检查,57例门静脉海绵变性肝脏组织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的压力相关性形态学改变,其中6例合并其他肝脏病变。7例肝性门静脉高压中包含先天性肝纤维化2例,小结节性肝硬化2例,肝外胆道闭锁致胆汁性肝硬化1例,结节再生性增生1例,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1例。54例获得随访。结论儿童门静脉高压病因与成人不同,肝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25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可能导致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术前门静脉压力、合并有糖尿病有密切关系,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后血小板升高关系不密切。结论肝脏功能损害严重,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合并糖尿病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和不同时间溶栓对它的影响 .方法  5 5例AMI用尿激酶 15 0万u静脉溶栓 ,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 6小时内A组 3 4例及 6~ 12小时B组 2 1例 ,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死亡率及溶栓副作用 .结果 A组再通 2 7例 (79.4% ) ,B组再通 11例 (5 2 .4% ) ,A组再通率高于B组 (p <0 .0 5 ) ;4周死亡率和出血A组比B组低 (p >0 .0 5 ) .结论 静脉溶栓是有效、安全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3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ERAS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生存率及术后1年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而2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 ERAS能提高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后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繁多,诸如各种分流术,断流术,联合性手术(分流加断流术)以及单纯性睥切除术等。其主要目的是处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而对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病变肝硬化无直接治疗作用。因而,各种手术虽然在控制、预防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并不令人满意,其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TH胶在经皮经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岁。静脉曲张程度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肝功能Child-Pau小分级A级15例,B级5例。采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途径,用TH胶灌注填塞曲张静脉,在拔出导管鞘时用1.2mlTH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结果20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即时闭塞率100%(20/20).肝脏穿刺通道填塞良好,未出现肝包膜严重出血。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术后3d-过性升高,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1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TH胶能即时闭塞食管胃底的曲张静脉.治疗和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能够即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防止肝包膜下出血.在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