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不同中医方法治疗,分别为采用针刺治疗、针灸治疗、拔火罐治疗、中药内服治疗,对比四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到康复期时应用拔火罐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没有拔火罐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针刺+针灸+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与单行拔火罐、针刺、针灸以及中药内服的患者相比,效果显著,对比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醴陵市泗汾中心卫生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3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4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心电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有抑制血栓形成、降脂、缓解血管痉挛、改变血流变等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冬梅 《家庭医药》2016,(7):266-266
目的:是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倍他乐克对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硝苯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硝苯地平与倍他乐克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不全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和心胸比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心功能复常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不全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倍他乐克对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患者发生不全流产后,应及时清除子宫内残留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治疗不全流产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清宫手术治疗两种,本文将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研究,以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不全流产的治疗。方法将患者自愿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清宫手术治疗组,每组患者34人。药物治疗组患者利用药物治疗不全流产,清宫手术治疗组利用清宫手术治疗不全流产,并观察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清宫手术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持续均小于10d,且妊娠残留物均顺利从体内排出,B超检查患者子宫腔内均无残留组织,证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不全流产。但清宫方法治疗患者不全流产时易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但残留物排出体外效果明显。而药物治疗不全流产方便安全,副作用小,无创伤,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药物治疗有时不能完全使残留物排出体外。结论一经诊断为不全流产,应及早选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治疗不全流产的方法。若药物治疗不全流产失败,则应立即进行清宫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疼痛程度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7.0%、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8.0%,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临床加以齐铭雷奥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拔火罐是我国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古称“角法”,民间就有“针灸火罐,病好一半”的说法.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许多家庭都备有火罐,如玻璃罐、竹罐、真空抽气罐等,当遇到自己身体不适时,不少人会选择拔火罐疗法来治疗.但居家拔火罐不可大意,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0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并了解其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特征多无特异性,但心肌酶、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均为100.0%。结论掌握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邱伟平 《广东药学》1994,4(3):41-41
临床常遇到剧烈咳嗽患者,按常规治疗往往疗效不佳,笔者于1988-1993年用颅痛定治疗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对骨不连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冲击波组与手术组,均为48例。观察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冲击波组治疗的愈合率为93.75%,手术组的愈合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但具有无创、无需住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对不典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医院收治不典型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实施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不典型肺结核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停止后肺结核病情复发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对不典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任玉环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67-16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9年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结果:服药不规范,遵医性差,血压监测不规范,饮食控制不良,并发症的影响等因素是造成临床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发挥医院、患者、家庭三方积极性是保证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以Tile分型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且34例患者均恢复骨盆骨折前后环的稳定,以Matta评定标准为依据,可将其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本组34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为优,16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中,1例患者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8.23%。结论以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Tile分型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可有效的促进患者骨盆骨折解剖结构恢复,有助于重建患者骨盆的稳定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患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36例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B组患者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改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也明显少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通过观察病情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的方法进行诊断。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1 2 1例 (其中舒张功能不全合并收缩功能不全 1 1 7例 ,单纯舒张功能不全 4例 )分为A、B组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 ,B组按常规治疗 )进行对比观察 ,并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后心功能的变化 ,旨在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2 1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84例 ,女 37例 ;年龄 5 0~ 81岁 ,平均 6 7 6± 6 91岁。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多…  相似文献   

16.
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穴位敷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科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8.22±1.83)相比于对照组(9.64±2.02)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好很多,治疗总有效率(93.0%)也要明显比对照组(79.1%)高。结论:穴位敷贴方法可以在发挥西药疗效基础上,使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中有效2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明显肌痛、无力及转氨酶、肌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血脂正常UA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具有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骨折不愈事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在骨折部位做一切口,充分游离血管使其长度达骨髓腔内,切除折端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通髓腔,矫正骨折畸形,固定,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加压,将血管束固定,然后将骨髓注入折端及骨架内.结果术后4-6月即可发现有骨痴形成.术后,12~16周拆线模糊;术后20周患者均骨性痊愈.结论松质骨植入治疗骨折不愈合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陈旧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经验,分析骨不连的病因,评价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对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骨科从2010年7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14例骨不连患者进行分析,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综合评价骨折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过术后随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7.1个月。其中12例临近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另有2例临近关节仍存在活动障碍,无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骨不连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的不同以及术后发生感染均是引起骨折后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骨不连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丽 《海峡药学》2016,(2):180-18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方法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年内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