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角药是中药的一种配伍形式,李浩教授临证中善用角药。对李教授临证常用6组角药(柴胡、黄芩、川楝子;莪术、生牡蛎、土贝母;怀牛膝、木瓜、白芍;补骨脂、骨碎补、菟丝子;鸡内金、生麦芽、炒谷芽;防风、萆薢、赤小豆),论述相关功效主治、配伍要点、适应病证,总结其配伍规律,为广大中医师临床组方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鼻鼽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倪珠英教授门诊病例录入结构化临床病例采集系统,选取其中治疗小儿鼻鼽病病例223诊次,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录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用药频次、药物剂量、药类统计,并利用复杂网络系统分析核心药物和常用配伍规律。结果: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感冒病药物频次前10味药:黄芪、白芷、细辛、羌活、防风、炒苍耳子、金银花、鱼腥草、黄芩、辛夷,药类比例按高低顺序依次为: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祛风湿药。复杂网络鼻鼽病核心药物:黄芪、白芷、细辛、羌活、防风、炒苍耳子、桔梗、金银花、黄芩、鱼腥草。主要药物配伍:知母、醋龟甲、黄柏,吴茱萸、砂仁,皂角刺、麸炒僵蚕,麸炒枳壳、前胡,蜜麻黄、炒苦杏仁,陈皮、瓜蒌皮、法半夏,乌梅、徐长卿。结论:该方法可以总结倪珠英教授用药规律,能够更客观的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
角药是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模式,在方剂中,角药可为核心组成的部分存在,也可为辅助组成部分存在,亦可单独成方。司国民教授临床应用角药治疗各类疾病,注重用药的层次感,紧抓病机,内外呼应、上下交通,开阖并用、攻补兼施。笔者分析司国民教授常用角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以期为今后运用中药诊疗疑难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肇权  马将 《光明中医》2022,(22):4049-4051
李国勤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尊古典,崇西学,善运用中药治疗呼吸顽疾,其往往效如桴鼓。李教授指出用药如用兵,贵在知药善用,药物两三伍用可发挥“相须”“相使”之妙。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李国勤教授治疗肺痿常用对药,如生黄芪、炒杏仁;防风、生黄芪;茯苓、山药;黄精、淫羊藿;红景天、泽兰;三棱、莪术;煅龙骨、煅牡蛎;旋覆花、赭石等作一介绍,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5)
目的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研究治疗中风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 130首治疗中风方剂,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对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高频中药、配伍规律及核心中药组合。结果治疗中风常用中药类别为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常用中药为防风、川芎、当归、附子、麻黄,最常用的2、3、4味中药组合分别为川芎-防风、川芎-麻黄-防风、川芎-防风-麻黄-人参,提升度较高的潜在关联规则为金箔→朱砂、蝉蜕→僵蚕等。结论以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中风病因病机对治疗中风方剂进行研究时,能较好地反映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发现潜在中药配伍规律,并能明确其核心药味,有助于现代中药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6.
正角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3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1]。角药和对药是临床常见的中药配伍方法之一,姜良铎教授指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三味药的配伍,呈三足鼎立之势,互为辅助,符合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感冒病的用药规律,总结倪老治疗小儿感冒病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倪珠英教授门诊病历扫描成电子版存档,并录入结构化临床病例采集系统,选取其中治疗小儿感冒病病例696诊次,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录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用药频次、药物剂量、药类统计等分析,并利用复杂网络系统分析核心药物和常用配伍规律。结果: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感冒病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前12味药:白芷、金银花、黄芩、陈皮、羌活、桔梗、蜜麻黄、薄荷、炒苦杏仁、麸炒枳壳、瓜蒌皮、前胡,药类前5类依次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补虚药、理气药。复杂网络分析核心药物组成:蜜麻黄、炒苦杏仁、瓜蒌皮、陈皮、羌活、白芷、黄芩、金银花、薄荷、桔梗、麸炒枳壳、前胡。常用药对配伍:黄芪-麸炒白术-防风,葛根-北柴胡-芦根,鱼腥草-钩藤-法半夏,麸炒神曲-炒山楂,姜黄-生大黄-蝉蜕,苍耳子-辛夷等。结论:倪教授善“从气”、“从痰”、“从热”治疗小儿感冒病,注重“先证治之”,主张大剂祛邪。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总结名老中医用药规律,与临床情况较符合,能够更客观的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并常用角药配伍法,调节状态。所谓角药配伍,就是以三味药物为基本组合单位的一种药物配伍方法,亦可是三个基本单位的药物组合。如当归、苦参、贝母;知母、贝母、瓜蒌等。角药配伍强调三种药物的合力,并不区分主药与辅药。这种配伍形式对状态的调节有很好的作用。笔者侍诊姜良铎教授三年余,受益匪浅,现仅撷其部分角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用药规律,为小儿咳嗽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病例1 640诊次,将所有病例录入结构化临床病例采集系统,用数据挖掘平台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利用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进行核心方和中药配伍规律研究,对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做有效率及卡方的比较。结果: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前12味药:陈皮、炒苦杏仁、蜜麻黄、瓜蒌皮、前胡、麸炒枳壳、法半夏、白芷、黄芩、鱼腥草、钩藤、麸炒僵蚕。复杂网络分析基本方组成:蜜麻黄、炒苦杏仁、麸炒枳壳、前胡、瓜蒌皮、陈皮、法半夏、白芷。常用药对配伍:葶苈子、川芎、细辛;姜黄、生大黄、蝉蜕;地骨皮、醋青皮、桑白皮;黄芪、麸炒白术、茯苓;麸炒神曲、炒山楂;浙贝母、玄参;地龙、鬼箭羽等。药味与疗效卡方结果:主要配伍药物对疗效的影响趋势更大。结论:倪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主要从痰、从热、从气论治,注重患儿个体差异,辨证论治,可为临床小儿咳嗽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新华教授运用对药角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王新华教授认为,对药及角药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若配伍得当,往往可以起到取长补短、此呼彼应的效果。常用的对药有旋覆花-代赭石、苍耳子-辛夷、薏苡仁-半夏,常用的角药有金荞麦-鱼腥草-炒黄芩、浮萍-蝉蜕-僵蚕,均各有其妙。旋覆花-代赭石可用于气上冲感者,或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苍耳子-辛夷可用于治疗由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咳嗽咳痰,取肺鼻同治之义;薏苡仁-半夏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者,有燥湿不伤津、祛邪不伤正之用;金荞麦-鱼腥草-炒黄芩,誉为“清肺三斧”,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黄者,无论病程长短,均可使用;浮萍-僵蚕-蝉蜕可用于表现为干咳、咽干咽痒、咽痒难耐作咳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经验。方法:检索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库共享平台提供的吕仁和教授肾络微型癥瘕证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和有效性队列研究病例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药物及常用药对、药物组合规律,探究肾络癥瘕辨证方法的实质。结果:共纳入233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187味,丹参、猪苓、甘草、川牛膝、黄芪、当归为常用药物;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较为常用;狗脊、川续断、杜仲、牛膝及荆芥、防风、蝉蜕、栀子为常用药物组合;当归配伍黄芪,川续断配伍狗脊、川牛膝、杜仲为核心药对及药组。结论:肾络癥瘕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肾本虚是癥瘕形成的基础,培补肾元贯穿始终,同时配合清热、活血化瘀、祛风解表等药物以消除癥瘕,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793-179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雪峰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雪峰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病例,应用结构化的电子病例系统,采集临床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总结药物频次规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核心处方及中药配伍规律。结果:频数分析显示频次在20以上的中药共106味;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的核心处方为黄芩、前胡、炙桑皮、麦冬、芦根、炒杏仁、桔梗、炙枇杷叶;常用药物组合共8个,其中"药对"4个分别为酒大黄、枳壳,郁金、合欢,丹参、丹皮,佩兰、砂仁;"角药"4个分别为辛夷、苍耳子、荆芥;辛夷、蒲公英、鱼腥草;半夏、竹茹、旋覆花;苏子、莱菔子、钩藤。结论:王雪峰教授诊疗小儿慢性咳嗽时以宣泻清降为主,佐以滋润,巧用药物组合,善用角药,喜用炮制,中西互参,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3.
角药是临床配伍组方的固定组成形式,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七情归经等配伍原则,在临床辨治中3味中药相参、有机配伍、灵活加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疗效较佳。在敦煌《辅行诀》中含有4组常用角药:调和营卫角药桂枝、甘草、白芍;益气和胃角药人参、大枣、炙甘草;温中健脾角药干姜、人参、白术;清热泻火角药大黄、黄芩、黄连。通过探析敦煌《辅行诀》中辨治内科疾病的常用角药,为临床更好传承敦煌中医药辨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最喜欢的四味药--三棱与莪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在配伍应用中,最有意义、实用的两味药合用,使其作用提高者,术语称为“药对”。如乳香没药、川甲角针、防风刑芥、附子干姜、常山草果、旋复代赭等等,而  相似文献   

15.
赵璐  孙俊波 《光明中医》2016,(24):3565-3566
药对,又称"对药""兄弟药""姊妹药",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其组成虽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其遵循中药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原理,体现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配伍组合,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及规律。袁占盈教授善用药对治疗糖尿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角药即三味药之间的系统配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将彼此中药性味、七情、归经的异同转化为优势,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方剂配伍,提高临床效率。而角药首现于《伤寒论》,并且广泛体现于张仲景提倡的八法中,其中在补法中,张仲景对角药的配伍范围甚广,配伍思维极为巧妙。角药,以三为要,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1],构成三味中药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完整的圆运动,用圆运动理论阐释《伤寒论》补法中角药的运用规律,更有助于后代人理解张仲景关于角药配伍的思想过程,以便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赵明  华夏  黄莺 《新中医》2014,46(10):24-25
<正>黄莺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临证三十余载,师从四川省名中医钟以泽,中医理论扎实,中药药性谙熟,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对中药药性和配伍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喜用"药对",效果每能如期。笔者侍诊黄教授,特选部分皮科常用"药对",以飨同道。1药对的概念药对又称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而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组成的配伍形式,是中药复方配伍最简单、最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王霞芳教授应用太子参配伍炒莱菔子,麻黄配伍麻黄根,胡黄连配伍炒五谷虫,珠儿参配伍川石斛,竹叶配伍龙齿等对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戴永生 《中医杂志》1996,37(5):271-272
袁家玑教授,原贵阳中医学院院长。早年毕于华北国医学院,数十年来临证用药多采先经验,又秉“施氏药对”的遗风而独具匠心,讲药对配伍比例,治病常用生熟药对、汁类药、气血药对等,曾治愈多种疑难杂证,兹举数以窥其一斑。主熟药对巧治失音证药,指干燥后的中药;熟药,指炮炙后的前者多秉土气属阴,后者常承火气属阳。为单味中药生、熟各半等量配伍,既能互  相似文献   

20.
殷陶  李军  刘宇  朱英英  丁霞 《环球中医药》2022,(11):2163-2166
风药味辛质轻性走散,通及全身上下,是具有风之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的一类药物,可以治疗各类复杂多变的疾病。首都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尤擅妇人经带胎产疾病的诊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常考虑风药特性与妇人生理病理相应,紧扣不同妇科病种的病因病机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体化治疗。湿浊带下可用清热燥湿药物配伍风药防风、白芷祛风止痒;妇人腹痛可用活血化瘀药物配伍风药桂枝、水蛭活络止痛;月经紊乱可用健脾益肾药物配伍风药柴胡、羌活等疏肝开郁,活血调经;胎动不安可应用补肾固胎药配伍风药防风、葛根等调达气血;妊娠恶阻时应用风药苏叶、陈皮降逆止呕;妇人郁证可用滋补肝肾药配伍风药柴胡、白芍柔肝疏肝;宫颈癥瘕常用解毒抗癌药物配伍风药蜈蚣、水蛭攻通邪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