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查黄栌复方提取液对犬体外全血凝血时间、体外已成型血栓及已成型同质量血栓溶解率的影响.方法:以pH=7.4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分别以肝素纳和尿激酶为阳性对照,对黄栌复方进行犬体外抗凝血和溶栓试验.测定凝血时间、血栓质量和血栓溶解率、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结果:黄栌复方提取液对全血凝血时间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栌复方提取液1.0、0.5 g/L显著延长全血凝血时间(P<0.05或P<0.01);黄栌复方对已成型血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栌复方提取液 1.0、0.5、0.25 g/L有明显的溶栓作用(P<0.01);黄栌复方提取液对血栓溶解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黄栌复方提取液 2.0、1.0、0.5 g/L有明显的溶栓作用(P<0.05或P<0.01).结论:黄栌复方提取液具有体外抗凝血和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栌复方胶囊的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探讨该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观察黄栌胶囊的镇痛作用,并观察其对冰水-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性、血小板黏附性、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影响.结果:黄栌复方胶囊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栌复方胶囊0.05、0.1、0.4 g/kg对小鼠的30 min内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冰水-肾上腺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结果表明,黄栌复方胶囊0.1g/kg在200、100 mPa/s时,可降低全血粘度(P<0.05);黄栌复方胶囊0.1、0.2 g/kg及阿司匹林组0.05 g/kg,可显著性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栓指数(P<0.05或P<0.01 );黄栌复方胶囊0.1 g/kg组可显著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延长PT、TT和KPTT(P<0.05或P<0.01).结论:黄栌复方胶囊具有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其作用程度与阿司匹林相当.  相似文献   

3.
榅桲提取物对抗血栓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榲桲的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小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考察榅桲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通过测定TT、PT、APTT评估榲桲提取物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维药榲桲(COM)提取物显著缩短小鼠ELT(P <0.01),能明显减轻动-静脉旁路血栓湿重(P<0.05),明显延长TT、PT、APTT(P<0.05).结论 维药榅桲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126-132
目的:探讨药根碱对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分析其是否会导致出血倾向。方法:采用体外凝血实验,检测药根碱对家兔血浆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采用大鼠FeCl_3诱导的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和下腔静脉结扎静脉血栓模型,检测血栓形成阻塞时间(OT)、血栓重量、凝血、抗凝及纤溶等相关指标,分析药根碱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小鼠尾静脉给药后,测定出血时间,初步分析药根碱是否存在导致出血的风险。结果:①体外实验表明,药根碱在浓度0.4 mg/ml~1.2 mg/ml呈浓度依赖地延长APTT(P<0.01),但不延长PT和TT(P>0.05)。②在大鼠颈总动脉、下腔静脉血栓模型,药根碱2、3 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延长OT(P<0.05或0.01),降低血栓重量(P<0.01);同时药根碱4 mg/kg可显著延长APTT(P<0.05)。但药根碱对PT、TT和血浆血小板、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小鼠尾出血实验表明,药根碱2、4 mg/kg对出血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药根碱具有确切的抗动、静脉血栓的作用,其抗栓作用与血小板、抗凝系统、纤溶系统无显著相关,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该药不显著延长出血时间,提示其出血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土鳖虫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土鳖虫水提液和生药粉悬液对大鼠灌胃7天后进行体外血栓测定。结果土鳖虫水提液组血栓重量和长度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生药粉组血栓干重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土鳖虫对血栓长度的影响与血栓重量基本一致,此结果与以往土鳖虫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报道不一致。结论土鳖虫破血逐瘀的主要作用可能不在于抗凝血方面。  相似文献   

6.
西红花酸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沁蕾  钱之玉 《中草药》2007,38(1):89-91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分别通过毛细管、剪尾法研究西红花酸对小鼠凝血时间、尾出血时间的影响,用Chandler法及下腔静脉结扎法研究西红花酸对大鼠体外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凝血指标: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观察,研究西红花酸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西红花酸40、80mg/kg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20、40、80mg/kg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25、5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同样剂量下,可以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凝血功能。结论西红花酸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缩醛基毛冬青化合物R4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鼠体外凝血时间及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家兔血浆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及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T),大鼠血清NO水平,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来观察缩醛基毛冬青化合物R4的抗血栓作用。结果缩醛基毛冬青化合物R4 1,2,4 mg/kg能显著延长小鼠体外凝血时间;缩醛基毛冬青化合物R4 0.625,1.25,2.5 mg/kg能明显延长家兔PT、KPTT及TT,并能显著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 0.75,1.5,3.0 mg/kg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清NO水平。结论缩醛基毛冬青化合物R4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促进NO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美洲凌霄花的抗凝血作用,初步探讨其抗凝血机制.方法:采用断尾法和毛细管法分别测定小鼠尾出血时间(BT)、毛细管凝血时间(CT),并测定小鼠肺栓塞时间(PET),通过试剂盒测定小鼠体外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浆复钙时间(PRT).结果:美洲凌霄花醇提物剂量依赖性延长小鼠CT、BT并剂量依赖性缩短小鼠肺栓塞时间(PET);其不同萃取层中水层能显著延长小鼠CT、BT(P<0.05),并能延长TT、PT、PRT(P<0.05);粗多糖能够延长小鼠CT、BT,并能延长APTT、PT、PRT(P<0.05).结论:美洲凌霄花具有抗凝血作用,其活性强度为多糖>水层>醇提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牛膝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的粗多糖在体内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用50%乙醇、20%乙醇、水为溶剂回流提取,乙醇醇沉,终浓度80%,沉淀出粗多糖,小鼠连续3 d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川牛膝不同提取物沉淀的粗多糖,测定全凝血时间(CT)、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川牛膝水提粗多糖和20%乙醇提取粗多糖能显著延长CT、BT、APTT和TT,降低FIB值(P0.05),而对PT无明显的影响。而50%乙醇提取粗多糖对CT、BT、PT、APTT、TT延长作用不明显,且FIB值无变化。结论:川牛膝水提取粗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内抗凝血活性。20%乙醇提取粗多糖对体内抗凝血活性不如水提取粗多糖。50%乙醇提取粗多糖在体内无明显抗凝血活性。多糖有可能是体内抗凝血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发挥抗凝血作用,但是否是抗凝血的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味瓜蒌薤白汤不同提取液抗凝和耐缺氧作用。方法:研究加味瓜蒌薤白汤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心肌缺血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种提取液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常压耐缺氧时间,与生理盐水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醇提液组的作用优于水提液组。结论:加味瓜蒌薤白汤醇提液和水提液均有抗凝和耐缺氧作用,醇提液药效优于水提液,采用乙醇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水蛭素Ⅲ乳化微粒(rHVⅢEP)口服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方法①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水蛭素大、小剂量组(65,130U·g-1),华法林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给药前、后1h各取血1.5~2mL,测定凝血时间(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②采用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测定PT、TT、APTT;③动物分组如上,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湿重和干重,计算血栓抑制率;④动物分组如上,采用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湿重,计算血栓抑制率。结果①rHVⅢEP能延长CT、PT、TT、APTT,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rHVⅢEP能延长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PT、TT、APTT,并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③rHVⅢEP口服可使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干重明显减少,血栓抑制率显著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④rHVⅢEP口服可使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重量明显减少,显著升高血栓形成抑制率,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结论rHVⅢEP口服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显著,可用于防治实验性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和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冉  戴瑛  程新锐  陈若芸  杜冠华 《中成药》2006,28(10):1479-1481
目的: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概念的指导下观察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X iao Shuan Tong Luo Rec ipe effectivecomponents group,XECG)对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凝血酶诱导小鼠肺栓塞模型评价XE-CG的抗血栓作用:观察药物对小鼠尾尖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XECG可剂量依赖性使凝血酶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栓塞模型的麻痹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可延长小鼠出血时间31%,并显著延长大鼠PT和APTT(P<0.05)。结论:XECG可抑制体内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藤茶提取物藤茶总黄酮(TF)、二氢杨梅素(DMY)及杨梅素(Myr)的抗凝血及溶栓作用。方法采用毛细玻璃管法观察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下腔静脉结扎大鼠血栓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2 mg.kg-1)的TF、DMY及Myr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P<0.01);低剂量(0.5 mg.kg-1)的TF、DMY及Myr虽有延长小鼠凝血时间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腔静脉结扎血栓模型结果显示,阳性药川芎嗪、Myr及DMY各组的血栓干重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Myr高剂量组的血栓湿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F高、低剂量组的血栓湿重、干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对血栓的抑制率大小依次为:Myr高剂量组>川芎嗪组>DMY低剂量组>Myr低剂量组>DMY高剂量组>TF高剂量组>TF低剂量组。结论 Myr和DMY可能是藤茶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且Myr的抗血栓作用稍强于DMY。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查漆黄素和槲皮素对犬体外全血凝血时间、体外已成型血栓及同质量已成型血栓溶解率的影响.方法: 以pH=7.4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分别以肝素钠和尿激酶为阳性对照,对漆黄素和槲皮素进行犬体外抗凝血、溶栓试验.测定凝血时间、血栓质量及血栓溶解率,并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漆黄素和槲皮素体外抗凝血和溶血栓实验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漆黄素和槲皮素组全血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已成型血栓的质量显著降低,血栓的溶解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漆黄素和槲皮素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凝血和溶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柯庆氏等对赤芍和红花合用进行了家兔体外凝血实验研究。他们以红花与赤芍注射液对健康家兔进行体外抗凝血实验,在一定的对照时间和其他条件下,红花和赤芍单用时可使 KP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 TT(凝血酶时间)延长,作用呈量效关系。台用药时,使 KPTT 和 TT 明显延长,呈协同抗凝作用。推测两药的抗凝作用机理可能是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凝血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实验还表明红花和赤芍以1:1的比例组台时其抗凝效应更强。说明补阳还五汤在用于抗凝治疗方面时适当的红花与赤芍的药物浓度组合将大大加强其药理作用。本实验为补阳还五汤的抗凝作用和中药复方理论的正确性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的抗凝血作用研究。[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玻片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剪尾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非常显著地减少大鼠血小板计数,延长小鼠出血时间(P<0.01)。[结论]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考察四物汤及其成分配伍的体外抗凝血作用,发现四物汤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为体内动物实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凝血酶时间(TT)为检测指标,观察四物汤、阿魏酸、川芎嗪、芍药苷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体外凝血研究的结果表明四物汤、阿魏酸、川芎嗪、成分组合能延长凝血时间,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阿魏酸、川芎嗪起主要作用,阿魏酸和川芎嗪的成分配伍与四物汤的抗凝血作用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阿魏酸、川芎嗪是四物汤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两者配伍可以代替四物汤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肉眼观察大鼠舌、肺、胃、肝、肾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舌色稍红,胃黏膜无明显损伤,双侧肺脏色泽灰黯,黯红色瘀斑瘀点较多见,肺叶表面有较多出血部位,多呈点状、条索状和圆斑状;肝脏、肾脏均可见瘀血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腔注射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4 h后肛温有所升高(P<0.05),造模给药6 h后,肛温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增加(P<0.05),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T、TT、APTT延长(P<0.05),FIB含量相对增加(P<0.05)。生地炭组在造模6 h后明显降低了肛温(P<0.05),明显降低了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黏度(P<0.01);明显缩短PT、TT、APTT(P<0.05),降低FIB含量(P<0.05);生地炭组舌象和胃黏膜正常,肝脏、肺脏、肾脏形态结构均基本正常,肝脏、肾脏无明显瘀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有轻微瘀血,肺泡腔内有少量的渗出液。结论:生地炭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途径、降低FIB含量,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共同发挥了凉血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药物洗脱支架在体内外模型中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1体外抗凝血试验检测:抽取健康成人全血,迅速置于含有2 m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抗凝管中,然后倒入带有PLA-银杏内酯B的316L不锈钢槽与不带有PLA-银杏内酯B的不锈钢槽底部作用2 h,检测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每组重复3次。2动静脉分流模型:健康广西巴马小香猪1只制作猪动静脉分流模型,分为银杏内酯B药物支架与316裸金属支架2组,采取相应干预;每组重复3个样本,电子放大镜下观察支架表面血栓形成的情况。3高负荷血栓模型:健康广西巴马小香猪2只制备高负荷血栓模型,分为银杏内酯B药物支架与316裸金属支架2组,采取相应干预;每组重复3个样本,观察2组支架形成支架内血栓的时间。结果 1体外抗凝血试验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涂层组APTT时间、TT时间较316L不锈钢组明显延长。2动静脉分流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药物洗脱支架血栓重量较316L裸金属支架支架血栓重量少。3高负荷血栓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药物洗脱支架平均在(140.7±12.3)s形成支架内血栓,而对应316L裸支架平均在(52.7±6.0)s形成支架内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B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有望成为药物洗脱支架的涂层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金钗石斛的提取物和粗提物分别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筛选和全血凝血实验,探讨金钗石斛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ADP诱导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和检测小鼠全血凝血时间来评判金钗石斛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对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测定全血凝血时间时,6.0 g/kg剂量组明显延长凝血时间,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P0.05)。结论金钗石斛在血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活性成分的筛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