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输入全血能导致白细胞抗体的产生,在许多病例中它可以引起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反应的严重与否取决于输入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和抗体的滴度及其类型。输注低白细胞血(少于0.5×10~9/l)则能防止和减轻输血反应。除掉血液中白细胞的方法有四种:(a)离心沉淀或自然沉淀法;(b)漂浮沉淀法;(c)甘油液氮冻融法;(d)血液自动过滤法。以血液自动过滤法去除白细胞的效果最好,可除掉98%的白细胞。目前,由于大多数血液病(白血病)化疗患者、其他恶性病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均需多次输血,故提出将低白细胞血液应用于需要多次输血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过滤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更占有独特的地位。未经处理的全血或血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而由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仅次于过敏反应,居第二位[1],常见的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耐受、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病毒感染等。为了减少其不良反应,去除白细胞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滤过是最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利用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99.99%白细胞[2]。一般来说,去白细胞血液适用于所有的输血者,特别是有严重的输血发热反应史、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肿瘤、血液病在化疗中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的患…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已普遍应用,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白细胞过滤器以其去除白细胞效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合理且无不良反应而成为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  相似文献   

4.
全血及血液成份中白细胞可引起非溶血性反应.去除全血及血液成份中的白细胞已被证实是最有效防止输血发热反应的一种方法,笔者对2例多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的重症贫血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结果无输血反应发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集至该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3 87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6例,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1%。输注冷沉淀的不良反应率发生最高,为1.27%,全血次之,为0.56%,悬浮红细胞为0.44%,冰冻血浆为0.32%,血小板为0.27%,滤白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均为0.00%。输血次数1、2、3、≥4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0.27%、0.66%、1.24%,不同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者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0.29%。输血不良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5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3.09%。结论输注去除白细胞血制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如果输血的真正目的是输红细胞时,虽然有多种类型的红细胞制品可用,但最常用的是红细胞浓缩液。这些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浓缩液和最理想添加溶液中的红细胞浓缩液。另一类可使用的血制品含有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这种血用于那些有不良反应的病人。在接受血细胞输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性能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去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于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检测,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轻度下降。结论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不会改变红细胞形态,去白细胞后血液粘度下降,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不影响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安全输血主要涉及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白细胞有关,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输血后传染病,从而提高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院自1996年开始试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成分血(浓缩红细胞),至今已在临床中输用了8150U,占总用血量的24.3%,明显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对1999—2000年本院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成分血的情况作了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IL-2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过滤法制备去白细胞。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IL-2和IL-6的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去白细胞组IL-2水平较对照组有所上升,IL-6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肾移植受者IL-2、IL-6水平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输血可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病毒的危险。成分血液因制备时采用白膜法,通常可去除全血中2/3的白细胞。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则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以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去除可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另外,白细胞去除对治疗心外科病人因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器官再灌注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和神经性疾病等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去白细胞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较常见,其中非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7%。这种以发热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多次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机体产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同种免疫所致。因此,只要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的输入,就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临床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提倡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方法血液成分在去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质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结果血液去除白细胞以后有效成分的回收率达86%以上,白细胞残留量在1.32×106/U以下,血液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小于530mg/L,无溶血现象。结论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质量较好、外观色泽鲜、含氧度高、输注流畅,输血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去除及减少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降低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器官移植手术得到了普遍开展,对输血医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对于提高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输血前去除血小板血浆层可有效预防细胞因子引起的急性输血反应。保存前去白细胞血小板中由于去除了白细胞以及细胞因子未积聚在成分中,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更好。本研究评估了去血浆以及两种保存前去白细胞预防急性血小板输血反应方法的效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恶性血液病的成人,随机输注以下3种血小板之一:去除血浆层加入血小板保存液的血小板;全血制备的保存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中常伴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发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血疗效,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含有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的细胞因子的库存血液所致.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旨在减少和降低含有白细胞血液引发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为较客观地评估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前后一段时期,引发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输血常出现全身炎症反应,而使感染以及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增加。有文献认为,这种炎症反应是由输入血液中残余的白细胞污染引起的,进而假设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进行输血可能降低这种炎症反应。近日美国研究人员评价了采用去除白细胞血液输血,对创伤患者输血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他们采用单中心、双盲随机化对照研究,分别于24h内对刨伤患者给予去除白细胞血液输血与常规非去除白细胞血液输血。研究共纳入了286例患者,将28d内发生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作为观察终点。  相似文献   

17.
<正>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有时是不可替代的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是影响临床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已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包括血小板输注无效在内的同种免疫、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A-ALI)、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与输入白细胞密切相关[1],因此去除白细胞输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去除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输血器材和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细菌性致热原污染所致的发热反应已明显减少。相对而言血液中的白细胞所致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全血在ACD和CPD保存液中,4℃保存一天后,粒细胞即已丧失功能。输入人体内的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的白细胞,对患者没有作用,相反,会产生许多负作用,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成  相似文献   

19.
洗涤红细胞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血液制品,其通过生理盐水的反复洗涤降低了血液中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由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等引起的输血反应。一般用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和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推广,本站从2008年开始全面开展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制备,目前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原料以悬浮红细胞和过滤法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主,为此对两种原料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洗涤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地减低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输血相关病毒的危险,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病毒及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