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孤独症或自闭症(Autism),自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并命名以来,逐步被确定为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1].孤独症的发病率,过去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为3~4:1.但近年来报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2].患儿通常于2~3岁时被发现与同龄健康儿不同,表现为独自玩耍,不善交际;难以进行言语及非言语性交流;兴趣局限;行为刻板单调[3].孤独症的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差[3].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上海市智力低下的现状 ,探索危险因素 ,减少发生率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于 1997年 5月首次进行 7岁以下儿童该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综合按比例整群抽样方法 ,在上海市所有的 2 0个区县抽取 6岁以下儿童数的 1 2 %为调查对象。诊断为智力低下儿童按 1:2进行配对病例 -对照研究 ,并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智力低下患病率 6 87‰ ,3岁组以下患病率明显低于 3岁组以上。市区、郊区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智力低下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多因素分析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新生儿期患病住院、新生儿吸氧抢救、新生儿期疾病、父母文化和父母患病。结论 轻度MR占 5 1 14 % ,与 1987年的 70 6 %相比 ,下降了 19 4 6 %。说明轻度智力低下经过干预可以接近正常。在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 ,父母遗传素质起着主要的作用。对一些说话晚、走路晚的孩子要作为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早干预。加大优生优育宣教力度 ,增加妇幼保健的投入 ,减少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是一组广泛性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1或2周岁时显现.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方面[1].虽然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有很大障碍,但他们在某些方一面,如记忆力、运动能力、音乐能力或空间概念上都显示出非凡的能力[2].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兴趣,并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其中有些甚至是音乐天才,而音乐用于孤独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舍温(Sherwin)在1953年就已经发现了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明显的反应.比如在音调的记忆,古典音乐片断的认知,演奏乐器、歌唱、聆听音乐上都显示出强烈的兴趣与能力[3].  相似文献   

4.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据调查统计,先天性听力缺失的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占1‰~3‰[1].新生儿重症病房的病理新生儿则患病率更高,一般为2%~4%[2].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发现和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不但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累及社会[2].2004年6月至12月我们对重症监护病房450例高危患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则易引起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儿童期患病率为3%~4%,临床上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发病罕见.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仅有2%~7%的患者转变为癫痫[1].  相似文献   

6.
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针对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况调查,了解北京市2~6岁儿童精神残疾现况。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21866人。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筛查,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诊断。结果: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16人(儿童孤独症14人,不典型孤独症1人,Rett综合征1人),假阴性率0.80‰,广泛性发育障碍现患率为0.73‰,校正现患率为1.53‰,年平均发现率为0.11%。;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X^2:0.11~1.85,P=0.739—0.173),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患率随家庭经济收入的降低而升高(趋势X^2=4.70,P=0.030);25%的确诊儿童父母尚未发现儿童存在异常或尚未带儿童就诊,80%的确诊儿童未得到治疗康复,所有确诊儿童都有康复需求。结论:北京市2~6岁儿童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现患率并不低,家庭低收入是儿童发生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就诊率低,康复率低,所有儿童都有康复需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一群体及其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门市2-6岁儿童孤独症的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供治疗干预手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初筛,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进行复筛和确诊,并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结果确诊为儿童孤独症的有97人,其中男65名,女32名。不同性别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城市和农村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儿童孤独症往往预后不佳,早期发现和诊断意义重大,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各地区应继续给予支持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公立幼儿园接受主流教育的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抽取广州市5区1市21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7500人,使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RS)、儿童生长发育问卷和教师提名策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ASDs儿童的初筛,继而对可疑者进行现场观察、评估和诊断,统计和分析ASDs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本样本ASDs的患病率75.4/10 000(95%CI53.8/10 000~97.0/10 000),其中孤独症29.5/10 000(95%CI16.1/10 000~43.1/10 000),高功能孤独症占16.7%,Asperger综合征为41.0/10 000(95%CI25.0/10 000~57.0/10 000),其他未加标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非典型孤独症)为4.9/10 000(95%CI0/10 000~10.6/10 000),男女比例为6.6∶1;(2)教师提名策略对ASDs儿童初步筛查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1.1%,Youden指数为0.867;(3)ASDs组父亲生育年龄在30~34岁以及35岁以上、母亲生育年龄在25~29岁和30~34岁、母亲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研究生以上以及母孕期情绪波动所占比例较非ASDs组大(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儿童、父亲年龄≥35岁和母孕期情绪波动为ASDs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幼儿园接受主流教育的学龄前儿童ASDs患病率与国外报道相当,教师提名策略显示出客观性强、准确度高和效率高等优点,可推广使用,分析出的相关因素可以为孕期保健和教育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上海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及矮小症患病率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上海市1个城区和1个郊区,普查2个区内所有6~18岁共70431名中小学生的身高。分析身高的年龄别分布特点,并与1975、1995年全国和上海市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比较;并以1995年上海市身高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矮小症患病率分布特点。结果①研究人群中身高特点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01)。②男性身高增长以6-15岁较为明显,11岁后身高增长加快,15岁后增幅减小;女性身高增长在6—14岁较为明显,10岁以后增长加快,14岁后增幅减小。③与全国身高标准相比,上海城区和郊区儿童青少年的各年龄组身高均高于全国标准。与1975年上海儿童青少年身高参考标准相比,身高增长分别为城区男性(6.4±2.1)cm,郊区男性(10.5±2.5)cm,城区女性(4.8±0.9)cm,郊区女性(8.6±1.9)cm,其中以郊区儿童青少年特别是11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显著;而城区儿童青少年身高在1995至2003年的增幅较小,在1975至1995年增幅较大:④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总体矮小症的患病率为0.5%~6.03%,平均患病率为3.77%;城区矮小症的粗患病率为2.78%,标准化患病率为2.57%;郊区矮小症的粗患病率为4.52%,标准化患病率为3.75%。矮小症患病率在13岁以前较高;城区矮小症患病率低于郊区,男、女矮小症患病率在城区相近,在郊区则男性高于女性。结论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生长曲线存在性别的三相性差异,6~9岁和12~18岁均呈现男高女低,10—11岁呈现女高男低的特点。1975至2003年上海儿童青少年身高均呈现显著增长现象,但城区儿童身高在1995年后增幅明显减小。上海儿童青少年平均矮小症患病率为3.77%,患病率在13岁以前较高;郊区儿童青少年矮小症患病率高于城区。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者或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者,或妊娠期出现糖尿病3种情况的孕妇.其发生率为1‰~6.6‰,国内发生率约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