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β-内啡肽(β-EP)变化及其与二次脑损伤(SBI)的关系。方法将4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BI,分为SBI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2组患者血清β-EP含量的变化及出院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SBI发生组入院后第6天血清β-EP高于未发生组,出院时GOS低于未发生组(P〈0.05)。β-EP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呈负相关(r=-0.812,P〈0.05)。结论SBI明显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β-EP增高与SBI的发生相关,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观察研究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随机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前者在颅脑伤后12h以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再给予纳洛酮12-16mg,静脉滴注,24h维持,连续3d后,剂量改为4.8mg,连续7d,10d为一个疗程。②根据GOS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病情预后和血浆β-内啡肽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者,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纳洛酮后血浆β-内啡肽均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使颅脑伤后的病残程度降低和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并发感染时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及意义。方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测定血乙酰乙酸(AcAc),β-羟丁酸(β-OHBA)及其比值,同时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光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休克加复苏组,休克复苏加内毒素I组(输内毒素后2小时)以及休克复苏加内毒素II组(输入内毒素后24小时)血AcAc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血β-OHBA在休克加复苏组,休克复苏加内毒素I组和II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Ac/β-OHBA比值伤后各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则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AcAc,β-OHBA及其比值在血中变化能较敏感地反映创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时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可作为评价肝细胞代谢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昏迷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及纳洛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0分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两组治疗前后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清醒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检测血浆β-EP的水平。同时以同期急性脑卒中非昏迷患者22例作为非昏迷组。结果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浆β-EP明显高于非昏迷组(P〈0.01),昏迷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浆β-EP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昏迷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纳洛酮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有催醒和拮抗β-EP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β-内啡肽、血清皮质醇及血糖含量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氧化酶法测定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血糖的含量和22例重症患儿的动态观察,及对例健康足月儿的正常对照测定。结果β-EP、COR中重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2例重度组动态观察第3、3天β-EP、COR与对照组相比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重度组22例中8例高血糖患儿β-EP、COR含量均高于14例非高血糖患儿。结论β-EP、COR、血糖显著升高可作为HIE预后不良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栗浩  陈永波  王庆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16-23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头颅CT变化,治疗后及随访时进行GCS和GOS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律异常率、重度脑水肿率均低于,意识转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0d及3个月随访时GCS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例颅脑外伤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分别采用GCS和GOS评分。入院第二天抽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TT3、FT3、TT4、FT4、rT3和TSH)的浓度。结果GCS评分与TT3(r=0.4630,P<0.001)、FT3(r=0.442,P<0.01)和TT4(r=0.2994,P<0.05)的水平相关,与FT4和rT3无明显相关性。根据GCS评分结果分三组:①重度组(n=12):GCS3~8分;②中度组(n=11):GCS9~12分;③轻度组(n=24):GCS13~15分。三组的TT3(P<0.01)和FT3(P<0.01)值有差别,其中重度组和中度组的TT3和FT3水平分别比轻度组降低33.3%~35.5%和33.3%~34.7%。GOS评分与TT3(r=0.5756,P<0.001)、FT3(r=0.5017,P<0.001)和TT4(r=0.3984,P<0.01)的水平相关,与FT4、rT3和TSH无明显相关性。根据GOS评分结果分三组:①A组(n=8):死亡组;②B组(n=16):持续植物人状态和重度残废组;③C组(n=23):轻度残废和恢复良好组。三组的TT3(P<0.001)和FT3(P<0.01)值有差别,其中A组和B组的TT3和FT3水平分别比C组降低36.4%~45.0%和31.5%~40.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1),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测定2组不同时段左右心房中白细胞、血浆内皮素,呼吸指数,并观察肺组织结构。结果:CPB后对照组左右房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无差异(P>0.05);内皮素及呼吸指数对照组在CPB开始后2者即有明显升高,CPB结束后达高峰,至术后8h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实验组CPB组间2者无明显升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观察:对照组可见肺泡内大量白细胞聚集,Ⅰ、Ⅱ型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核固缩。而实验组形态学改变较少。结论:抑肽酶对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亚低温对家兔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前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室颤致心搏骤停5min再复苏模型,观察2h.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6),B组为常温复苏组(n=6),C组为亚低温复苏组(n=6)采用腹腔冷灌注法。结果:与A组相比,B、C两组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C组与B线相比,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心搏骤停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是亚低温脑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 d、8 d、11 d、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伤残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对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王涛  文亮  陈莉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4):196-198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纳洛酮治疗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模型,动态测定脑组织及血浆β-内啡肽(β-EP)、脑组织总钙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的变化。结果 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β-EP水平显著增高,而血浆的变化滞后于脑组织的变化,脑组织总钙水平、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增高,脑组织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显著降低(P<0.05和P<0.01)。使用纳洛酮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损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 纳洛酮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拮抗β-EP活性、降低脑组织总钙和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测定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5例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EP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前的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24h持续较高水平(P<0.05),酒精中毒治疗后24h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01)。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β-EP并不增高(P>0.05)。结论 高水平β-EP可导致或参与中毒时脑组织缺血性障碍和脑组织损伤,致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并可能是酒精性脑病的病理机理之一。纳洛酮能拮抗急性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时高水平β-EP而解除β-EP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并阻断或逆转继发性脑组织损伤;而可能对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无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10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DCS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手术治疗,DCS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DCS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存活患者半年后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2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治疗原则处理重度颅脑损伤,效果明确,可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髓鞘碱性蛋白(MBP )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 GFAP、MBP 浓度,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q 检验分析脑挫裂伤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结果血清 GFAP、MBP 浓度,轻、重型颅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清 GFAP、MB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损伤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清 GFAP、MBP 水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NGF治疗组(n=33)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3=30),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转归、CCS评分变化、伤后半年GOS评分情况。结果NGF治疗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7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半年门诊随访GOS评分NGF治疗组(4.3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3.12±0.97)(P〈0.05),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改善预后起到明确、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机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浆内啡肽(β-EP)、内皮素(ET)增高可加重继发性颅脑损伤,监视纳洛酮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β-EP、ET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对探讨其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方法Wister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伤后半小时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苏诺)10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1,3,8,24h处死,以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的变化,放免法监测血浆β-EP、ET改变。结果实验组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血浆β-EP、ET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以降低实验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β-EP、ET的浓度,减轻脑水肿,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查海锋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46-234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治疗一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纳洛酮给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6年12月颅脑损伤入院患者86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GC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于伤后当天至第7天经颈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脑氧摄取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1~7 d,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组轻型和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患者脑摄氧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名年龄≥70岁的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组(n=3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随访12个月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椎骨、全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骨代谢标记物β-CTx、PINP和BSAP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2%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一年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降低骨代谢标记物水平,降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7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配合保险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湿敷50%硫酸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3,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3.6±0.8)d,对照组(5.3±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2,P<0.05);观察组用药3 d后中重度疼痛患者4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32,P<0.05)。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具有快速镇痛、消肿、化瘀、安全的优点,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