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几十年,人工牙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成为了牙列缺失和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种植部位骨的质和量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及远期效果最重要的因素,牙缺失后牙槽骨会出现骨萎缩和吸收,出现牙槽骨的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这些都可能导致种植体获得初期稳定性不足而影响骨结合,甚至造成种植失败[1]。目前,对骨质较疏松的Ⅳ类骨质上颌后牙的缺失采用骨挤压技术后植入种植体已逐渐普及应用。1骨挤压技术1.1骨挤压概念:针对骨质较疏松的Ⅳ类骨,选择合适的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可行性。方法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55枚,术后6个月进行修复并随访6~36个月。结果窦底平均提升高度(2.9±0.8)mm,有12个牙位发生窦黏膜穿孔,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上颌窦炎症状,6个月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有效骨结合,新生骨(2.1±O.9)mm。随访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存留率100%。结论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牙种植在短期效果良好,但临床选择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魏洪武  郭水根 《江西医药》2014,(11):1171-117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X 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观察。方法45例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60枚Bicon短种植体(60枚种植体都小于或等于8mm),术后3个月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3个月到3年进行临床及X 线检查随访。结果种植体术后3年成功率为100%,种植体稳定且能负担固定修复体的咬合。 X 线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底部及周围均有硬组织包绕,且牙槽嵴顶水平稳定,垂直骨吸收量<1 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能减少术后反应,近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扩大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CBCT评估采用液压法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颌骨骨量不足行种植修复患者30例(40颗种植体),均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2~4 mm。采用CAS-KIT工具盒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行CBCT检查,并测量骨增量高度。结果 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CBCT显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经6~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术后6个月平均窦底垂直骨增量为(7.31±0.58)mm。结论 采用CAS-KIT工具盒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上颌后牙区种植外科技术,可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X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应用德国费亚丹Xive-Ⅱ种植系统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即刻牙种植,术后3~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74例(74个牙位)未发现上颌窦炎,种植体周围无阴影,骨结合良好.结论 对于牙槽骨高度不同的上颌后牙缺失,应用费亚丹Xive-Ⅱ,骨挤压器行经牙槽脊顶行上颌窦内提升,必要时以Bio-oss骨粉植入同期行牙种植术,成功率高,可大大增加上颌后牙缺失的牙种植机率,比起上颌窦外提升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和骨质疏松使种植体植入困难,上颌窦前外侧壁开窗植骨种植技术已成为解决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的常规手段,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有学者报告采用从牙槽嵴顶人路外提升法(冲压法)提升上颌窦底,并植入骨移植材料,手术创伤明显缩小,临床效果较满意,我科2006年5月~2007年8月对10例患者采用局部提升法局部提升上颌窦底,植入骨粉和自体骨,种植体同期植入后上颌牙区,取得较好的初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浦江  高宝霞  赵宾  董宏宇 《河北医药》2012,34(7):1006-1008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具备上颌后部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的患者资料,应用CT配套软件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并测量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结果 85例患者中,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分型:Ⅰ类7例;Ⅱ类16例;Ⅲ类13例;Ⅳ类26例;Ⅴ类23例.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 40例;1.5~2 mm 21例;2 mm以上2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判断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关系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Ⅳ、Ⅴ类患者和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预防上颌窦穿孔或上颌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20-122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41例后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提升术,Ⅱ期手术3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纯钛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年。结果全冠修复后,除1枚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其余植体稳定度好,未发现松动问题;基台植体界面密合,未发现有上部基台松动情况;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1 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7.6%(40/41)。结论 Ankylos种植体用于后牙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宋飞翔  薛浩伟  潘涛  堵梦雨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7,21(11):2005-2008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80枚,其中42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50枚种植体,23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植入30枚种植体,均术后10 d、3个月、6个月、9个月摄片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及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0枚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较好,在观察期内均未见感染、松动及上颌窦炎症等并发症,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阴影.结论 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均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TIStraumann口腔牙种植系统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以及种植技术在二级甲等医院中小型口腔科室的发展前景。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55例牙列缺损患者植入mStrau—mann常用牙种植体106颗,3~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术,术后观察6~24个月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周围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结果55例牙列缺损患者106颗种植体,术后随访6~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100%,患者满意率达92.73%。结论口腔种植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好方法,是适合在规模较小的口腔科开展的。  相似文献   

12.
刘建群 《河北医药》2014,(6):816-819
目的:通过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I405V多态性,探讨CETP基因I405V多态性与河北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50例(男206例,女144例)为试验组,选取非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331例作为对照组(男190例,女14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析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2组研究对象的CETP基因I405V(A/G)位点进行多态性分型,按等位基因A和G的出现情况分为ⅠⅠ、ⅠⅤ、ⅤⅤ三种基因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CETP基因多态位点与脑梗死疾病易感的相关性。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并记录2组的吸烟、饮酒、家族史等情况。结果试验组血脂指标中TC、TG、LDL-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患者的吸烟、阳性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 <0?.05)。ⅠⅠ、ⅠⅤ、ⅤⅤ基因型在脑梗死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3%,37.4%,38.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0.8%,36.5%,12.7%,2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明显差异(χ2=8.324, P =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发现,CETP基因I405V( A/G)多态位点G变异等位基因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有相关性(OR=8.27,95%CI=5.43~32.57, P <0.01)。结论 CETP基因I405V ( A/G)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河北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浆P-选择素( P-sel)、组织因子( TF)的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7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13例,重症组14例,分别在不同病期采集抗凝血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P-sel与TF,血凝固法检测凝血象,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D,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球分类仪检测血小板(Pt)参数;另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在发热期,重症组血浆TF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 P <0.01)。血浆P-sel与中性白细胞(PMN)、单核细胞(Mo)之间呈正相关(df=79, r值分别为0.661与0.513, P <0.01)。 TF的变化曲线与APTT、 INR、D-D、BUN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而与Fn、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表明血浆TF与APTT、INR、D-D、BUN之间呈正相关(dg=60, r值分别为0.436、0.351、0.386、0.362, P <0.05),与Pt之间呈负相关(df=79, r =-0.405, P <0.01)。结论 HFRS急性期血浆P-sel、TF水平显著上升,提示体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血浆P-sel与PMN、Mo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sel在动员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血浆TF与BUN、APTT、INR、D-D呈正相关,表明TF之表达增加是引起凝血机制率乱并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故而强烈建议在病程早期当出现DIC或DIC前期表现时宜适当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的疗效。方法以非种植义齿侧为对照组,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10例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患者种植后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Bicon短种植体单冠的咀嚼效能与其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咀嚼效能的测试与患者的主观评分并不相关(W=0.141,P〉0.05)。结论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第二磨牙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列咀嚼效能相似,绝大多数患者对咀嚼功能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采用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无死亡,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死亡,余均痊愈出院。治疗组术后患者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死亡、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处理。应用PSG 监测设备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 AHTI)、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总时间( AHT)、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T 90%),最低SaO2和平均SaO2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SAT90%为(38.4&#177;13.4)%、(17.5&#177;12.5)%,均显著降低,最低SaO2两组分别为(79.6&#177;12.4)%、(83.7&#177;11.2)%,均显著升高,平均SaO2为(85.4&#177;16.3)%、(90.8&#177;12.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3、22.42、4.76、9.76、3.65、6.65,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17.32、3.76、3.76,均P<0.05)。两组治疗后AHI、AHT及AHTI分别为(22.4&#177;3.4)次/h、(14.5&#177;2.5)次/h,(9.6&#177;2.4) min、(5.7&#177;1.2) min、(1.4&#177;0.3)min、(0.8&#177;0.4)min,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12.12、7.51、19.27、21.42、10.63,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8.97、9.76、6.57,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各PSG监测参数显著改善,优于保守治疗,应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慧  罗晓晋  武锋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4):434-436,I000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Bio-Oss骨粉复合物对兔胫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内骨重建中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分别在双侧胫骨体部上1/3处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分为S0.5(0.5mg辛伐他汀+Bio-Oss骨粉),S1.0(1.0mg辛伐他汀+Bio-Oss骨粉),CB(单纯Bio-Oss骨粉),C0(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4、8周各处死动物3只,行组织学观察和破骨细胞特殊染色计数分析。结果组织学观察:各组8周均比4周新生骨面积大。4、8周时S1.0、S0.5较CB、C0新生骨面积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殊染色:各组4周破骨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1.0组破骨细胞计数最多;C0组最少。结论辛伐他汀与Bio-Oss骨粉复合物可促进骨重建,且促进骨缺损中破骨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佐治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设正常新生儿组(n=30),匹多莫德治疗组(n=30),常规治疗组(n=30)。比较匹多莫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匹多莫德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感染肺炎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较正常新生儿组下降(P<0.05)CD4/CD8比值亦降低(P<0.05),经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与正常新生儿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常规治疗组经治疗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有改善,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匹多莫德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IgA低,治疗后有升高(P<0.05),治疗前IgM升高,治疗后IgM继续升高。结论匹多莫德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提高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柳州市2~6岁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Hbg)水平,制订该地区学龄前儿童Hbg的参考范围,为临床儿童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值和相关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12416例,采集静脉血,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Hbg,按性别、年龄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16例学龄前儿童平均Hbg水平为(20.99&#177;9.07)g/L。>5~6岁组学龄前儿童平均Hbg水平[(124.43&#177;9.53)g/L]较其他年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4~5岁组学龄前儿童平均Hbg水平[(121.74&#177;9.40)g/L]较大于2~3岁组高[(120.57&#177;8.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平均H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学龄前儿童平均Hbg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各实验室及不同测定方法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建立合适的Hbg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0.
王健彪  徐晓华  吉山宝 《中国药师》2013,(12):1870-187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4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成治疗组26例及时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im,qd,疗程2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意识恢复、肌力恢复、病理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治疗,对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