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子对接和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快速筛选清热中药中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并构建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对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从系统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方法可以体现5类清热中药的差异,并揭示中药中化学成分与相关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而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可以将化学成分的聚类、差异,以及有效成分与相关靶标及疾病的复杂分子作用机制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徐锋  黄旭龙  吴红梅  王祥培 《中草药》2019,50(16):3880-389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肾气丸的活性成分及核心靶标,探讨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文献查询,筛选肾气丸的活性成分;通过TTD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肾气丸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通过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的靶标;PPI数据库构建肾气丸和糖尿病的交互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并通过ClueGO富集分析涉及的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应用Autodock软件进行核心靶标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肾气丸100个活性成分,网络分析表明肾气丸活性成分涉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胰岛素受体底物1、SHC转化蛋白1等靶点58个,靶点与调控基因的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胰岛素受体等生物过程相关,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TNF信号通路、2型糖尿病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发挥其抗糖尿病作用。结论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厚朴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Sci Finder,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收集厚朴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药物成分潜在作用靶标;基于HPO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疾病相关靶标;采用String数据库对药物成分潜在靶标与抑郁症靶标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抗抑郁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其结果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以上结果,采用Cytoscape v3. 5. 1软件网络化展现厚朴抗抑郁的"药物靶标-疾病靶标""化学成分-靶标-信号通路"的网络关系图,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从中筛选出关键靶标并对其进行"成分-靶标蛋白"的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明确关键抗抑郁成分及其靶点。结果:从厚朴收集得到的138种化学成分中筛选得到1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活性成分,涉及74个关键作用靶标;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成分相比,16种活性成分中的α-衣兰油烯等10种挥发性成分与"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中的5种关键靶标(degree排名前5)胰岛素受体(INS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抑制3(GNAI3),磷脂酰肌醇3-激酶受体1(PIK3R1),选择性受体B1(GNB1)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并且该类成分与目前治疗抑郁症化药的直接靶标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2(CHRM2),5-羟色胺受体(HTR) 2B和HTR2C也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活力;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厚朴抗抑郁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发挥作用。结论:该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厚朴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筛选得到1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活性成分,可为抗抑郁药物的开发以及厚朴抗抑郁质量标志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利用TCMSP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Excel找出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基因名。在Gene 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搜集疾病相关靶标,采用Venny软件对中药靶点基因与疾病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Venny交集图。将各个中药靶点基因共同输入Cytoscape软件,得到中药-靶标调控网络。通过String软件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做出共同靶点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17个,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114个,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并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六味地黄汤的化学成分、药物靶标以及可能治疗的疾病,探讨其配伍及对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指数(DL),筛选六味地黄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关疾病,从Drugbank数据库获得药物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及靶标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在六味地黄汤507种化合物中符合OB≥30%,DL≥0.18有42种,其相关靶标有221个,并富集出九大类56种疾病,以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网络相关度最大。六味地黄汤、三补和三泻的配伍都能调节细胞凋亡、代谢、增殖、以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六味地黄汤还有调控蛋白的合成修饰和分泌作用;三补能够调控离子跨膜转运、血压以及前列腺素、视黄酸的代谢等;三泻则侧重于对细胞的信号传导以及细胞的生物合成作用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六味地黄汤活性成分42种,预测靶标221个及疾病56个,其三补三泻的配伍使药物作用产生了1+12的效应机制。六味地黄汤对多种疾病"异病同治"具有多靶标、多功能以及多通路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高分辨质谱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并结合BATMAN-TCM数据库对葶苈大枣泻肺汤中两味中药成分及药物靶标进行检索;以"heart failure"作为关键词,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对心衰疾病的靶标进行搜集;基于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补分析,最后得到核心靶标;基于核心靶标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分子网络。基于以上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水煎汤剂进行分析,确证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并采用AutoDock 4.2.6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葶苈子85种成分,大枣49种成分,药物靶标1 078个,疾病靶标1 549个,共同靶标262个。经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及网络拓补分析后,获得核心靶标23个,活性成分33个,涉及19条信号通路(P<0.05)。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异香草酸,南葶苈素A,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18个成分在水煎汤剂中得到确认;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示异香草酸,南葶苈素A,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6个核心成分(度值排名前6)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白细胞介素(IL)1B,蛋白激酶B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复方整体干预治疗心衰的过程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低氧诱导因子-1(HIF-1),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抗心衰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及葶苈大枣泻肺汤质量控制标志物的筛选、抗心衰活性成分的发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理念,探讨“黄芪-当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与Pubchem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活性成分及其平面结构图与结构式,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该药对治疗CAA的成分-疾病靶标及其Uniprot ID。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与活性成分的作用关系,筛选出有效成分,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5个核心靶标,并利用systemsDock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成分-疾病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当归活性成分共20个,可作用于144个靶标,主要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当归”可能是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管新生等多方面调节造血功能治疗CAA。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蛭口服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国系统药理学平台检索获取黄蛭口服液中主要药物活性成分,采用DRAR-CPI服务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与黄蛭口服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作用靶标,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黄蛭口服液活性成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靶标网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5.1的NetworkAnalyzer工具绘制蛋白相互作用关系,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作用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研究黄蛭口服液的作用机制,并绘制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生物通路多维网络。结果:筛选出黄蛭口服液活性成分13个作用于73个靶标,主要通过改变蛋白结合作用和调节PI3K-AKT、HIF-1、TNF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黄蛭口服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和靶点来发挥作用,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化湿败毒方的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并提取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及疾病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标蛋白互作网络关系,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中药-潜在活性成分-潜在靶标-疾病"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R软件及相应程序包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检索得到269个药物活性成分和2 629个药物靶标,其中药物疾病共同靶标49个,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γ-干扰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AGE-RAGE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与COVID-19相关蛋白及作用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可能起到类似于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结论:化湿败毒方含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多种通路,从抗炎、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治疗COVID-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人参败毒散的有效成分及靶点,探讨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内在联系,为阐释人参败毒散干预COVID-19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查找并筛选人参败毒散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并采用Cytoscape3.7.2对其进行网络构建与分析,在DAVID和STRING数据库中进行富集分析和PPI网络构建。将Degree值前3位的有效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通过检索与分析,共获得有效成分191个,对应靶点302个,与COVID-19有交集的靶点共75个,GO分析条目共439个,KEGG通路共12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均能与ACE2高效结合。  结论:人参败毒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对ACE2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益气活血通便方(Yiqi Huoxue Tongbian Recipe,YHTR)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YHTR功效基准物质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建立YHTR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成分进行指认,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YHTR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确定YHTR功效性成分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YHTR的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个色谱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792,YHTR的功效基准物质有效地实现从药材-饮片-复方的传递;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YHTR的7个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富集通路包括癌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等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分析,预测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个成分可通过作用于上述通路起到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YHTR的质量控制,7个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也为YHTR功效基准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通络方3味药丹参、三七、银杏叶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最终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7个,其作用的生物路径与IL-1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结论 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实验验证其机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益气祛风方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鉴定益气祛风方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主要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益气祛风方共鉴定出115个化学成分,获得40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及动脉硬化、糖基化终产物及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生松素、荠苧黄酮、槲皮素、N-乙酰多巴胺二聚体-1、N-乙酰多巴胺二聚体-2等成分与部分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鉴定了益气祛风方治疗DN潜在的有效成分并预测了其作用靶点,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从风论治”法和益气祛风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收集藿香正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及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基于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以瑞德西韦为对照,探索藿香正气汤潜在治疗COVID-19的成分,并选出对接较好成分进行药理学机制预测,初探其药理学机制。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5种与新冠病毒3CLpro结合能力强于瑞德西韦的小分子成分。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抗病毒途径可能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结论 成分C1-C5与3CLpro结合良好,推测其可能是潜在的3CLpro的抑制剂,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加味桃核承气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加味桃核承气汤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筛选出2型糖尿病的疾病靶点基因,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将有效成分靶标与疾病靶标上传到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PI),并计算其特征值,使用R语言对得到的PPI进行核心基因的筛选。最后,运用R语言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得到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155个及共作有效靶点106个。有效成分中度值较高的为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及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作用靶点中度值较高的为雌激素受体(ESR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G)与雄激素受体(AR)。PPI网络中核心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ESR1等; GO富集分析显示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核受体活性及激素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等; 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为显著性最高的通路,其次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2型糖尿病的关键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结果提示此方剂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复杂机制,不仅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具有降糖的作用,而且其还具有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银杏叶"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复杂网络,预测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方法:建立药物分子-靶点相互作用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对银杏叶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然后构建和分析银杏叶"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复杂网络。结果:对银杏叶的34个化学成分预测出多个作用靶点,结果得到了文献验证;进一步网络分析的结果初步揭示了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郭璐  夏道宗  骆叶姣  张晓熙  赵鑫钰 《中草药》2019,50(6):1413-141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土茯苓抗痛风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土茯苓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交联分析,筛选出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MAS3.0生物分子功能系统获取通路的相关信息并制成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预测得到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11个和有效靶点39个,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且MAPK1、RELA、PTGS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土茯苓治疗痛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土茯苓治疗痛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甘遂和甘草反药配伍后药效/毒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关系。方法:针对甘遂甘草的主要药效/毒性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甘遂萜酯C,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刺芒柄花素,依据Pharm 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博奥数据库MAS 3.0系统得到相应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网络分析表明,甘遂、甘草配伍药效/毒性成分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泌尿等相关的61条通路。在调节水和电解质排泄方面药效相反,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通路有关;在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涉及33条通路;两者配伍存在基于肝药酶代谢的毒性增强现象。结论:甘遂与甘草配伍存在药效降低或药效协同和毒性改变等多种情况,体现了中药配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探讨甘遂甘草配伍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顾浩  马莉  袁斌  张燕玲  王耘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417-2421
目的: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和功效间关系的复杂网络。利用功效-药性的关系,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阐明活血治疗肝癌的原理。以温辛归肝经的活血药红花为例,探讨功效网络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及组合配伍中的应用。方法:该文利用前期工作中,活血功效的相关药性组合温辛肝为研究对象,收集具有温辛肝药性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和卡方检验得到温辛肝活血关联度最高的药理作用组合。利用DrugBank数据库收录的药理靶点数据,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背景下,根据“功效-药性-药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为主线,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结果:活血一方面通过影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抗炎直接治疗肝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抗凝、抗黏、调节局部血循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增强组织对抗癌药敏感性,从而间接治疗肝癌。基于活血网络靶点筛选的红花有效成分群中,红花黄色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已有文献证明具有抗肝癌作用,说明了该文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功效网络的用途。结论: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治法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