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作者为全麻下鼻息肉切除术40例行术中同侧上颌窦硬管内窥镜检查。其中10例为单侧鼻息肉,故共检查70侧。患者均无上颌窦手术史。术前24小时内行标准上颌窦X线检查。X线示上颌窦正常占10%;粘膜轻度至中度肥厚或孤立息肉或囊肿占30%;粘膜明显肥厚(3/4以上窦胶粘膜肥厚)占23%;阴影模糊占33%;出现液平面占4%。内窥镜检查发现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2.
作者们发现,每当临床疑有上颌窦疾患而常规摄片不能提供有用依据时,如使用A型超声波来进行评价则帮助极大。上颌窦的混浊可由摄片技术、解剖、病理等因素引起。放射基线的偏斜以及窦腔半透明状态的丧失,可导致病理改变的误诊;解剖的变异影响了颅面骨的厚度;窦壁的倾斜以及齿槽隐窝或尚未发育的牙尖可产生上颌窦部分混浊或全部混浊。引起窦腔混浊的病理改变的鉴别诊断,包括继发于慢性炎症或过敏的粘膜肥厚、息肉、液  相似文献   

3.
诊断性超声波能够提示上颌窦内的病理情况,具有迅速、无痛、无毒、易复制的特性。超声波的诊断性使用基于脉冲超声能的反射,来自不同声学性质的组织界面,其反射能被记录于回声示波屏上。其形式为水平基线上的垂直波,即A型超声波。作者将检查对象分为三组,以研究超声图在评价上颌窦疾病中的作用。(1)实验组:是在成人干颅骨上进行,模拟活体的不同病理情况,以研究回声的特性。(2)对照组:是正常人的上颌窦。(3)患病组:重点研究了各种表现为X线下密度增高的上颌窦疾患,又分为五个亚组,即慢性上颌窦炎合并粘膜肥厚、慢性上颌窦炎合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00例并无耳鼻喉病史的非鼻窦疾病患者所摄X线片进行研究。发现50%显示鼻窦异常,其中粘膜增厚46例;上颌窦腔阴影增深2例;上颌窦内液平面/息肉4例。其它鼻窦异常14例(一侧额窦缺如11例;一侧上颌窦发育不良3例;额窦骨瘤1例)。鼻窦X线检查依据鼻窦内空气含量,窦内病变可导致窦腔透过性改变,但如两侧鼻窦发育不对称则较小一侧阴影也可增深。狭窄的外侧隐窝可显为粘膜增厚。作者认为X线片显示鼻窦异常意义可疑。难怪临床上不乏X线片提示有明显病变而  相似文献   

5.
早在1906年Killian首先报告后鼻孔息肉与上颌窦的关系,他从鼻咽部拖出来自上颌窦开口的息肉。van Alyea发现,一些患者的后鼻孔息肉,通过纤维化或息肉样根蒂附着在上颌窦侧壁。本文目的为研究后鼻孔息肉与上颌窦壁内囊肿两者之间的关系。经鼻咽部检查诊断的后鼻孔息肉共15例,在局麻下作上颌窦探查,发现均有与后鼻孔息肉相连的囊肿,有13例薄壁囊肿充满整个窦腔,另2例后鼻孔息肉的上颌窦部分缩成根蒂状附着于上颌窦外侧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胆固醇肉芽肿形成的机理,报告2例发生于上颌窦的胆固醇肉芽肿。该病的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严重者可引起骨质破坏。其病因可能源于上颌窦窦口阻塞、粘膜息肉样病变内部出血或上颌窦囊肿瘤壁内胆固醇沉积。文献复习表明:窦腔通气不良,长期的炎症渗出或出血可导致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治疗主要是行上颌窦根治术,以达到永久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和MRI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复习近3年收治的14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其术前鼻窦CT和MRI的特点并讨论其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要点。 结果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CT主要表现为单侧上颌窦膨胀性病变,常突入中鼻道,可伴有上颌窦多个骨壁的破坏。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上的高信号病变主体被低信号包绕或分割。T1WI增强上则表现为特征性的“胚胎样”结构。部分病例CT表现与一部分真菌性鼻窦炎、内翻乳头状瘤以及上颌窦癌有相似之处。但这些病的MRI表现各异,可资鉴别。 结论 相较于单一的鼻窦CT检查,CT结合MR影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以提高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术前预估内镜下手术方案,有利于与患者沟通病情。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单纯摘除,复发率较高。作者介绍了切除下鼻甲前端、鼻内上颌窦开窗,经窗口摘除窦内息肉的手术方法。儿童全麻,成人局麻,鼻腔粘膜用浸4%可卡因棉片表面麻醉。后鼻孔息肉用钳钳持住经口腔摘除。如息肉较小亦可用圈套器经鼻腔摘除。然后,切除下鼻甲前端,凿开上颌窦内侧壁,用Kerrison 咬骨钳扩大至可见窦腔内容物。探查窦腔并摘除息肉。鼻腔填塞少量凡士林纱条。次晨抽取后出院。术后不用抗生素。12例年龄8~56岁的患者经行此术,随访6个月至4年。无严重并发症,息肉亦无复发。此术较上颌窦根治术恢复期短,术后无颊部肿胀及感觉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诊治Killian息肉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窥镜检查和手术治疗Killian息肉的优越性;方法,分析应用鼻内窥镜检查和手术治疗22例Killian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行鼻内窥镜可清楚地窥见息肉的来源和发现上颌窦的病变,较之CT和X线对于鉴别诊断和手术更具指导意义。结论:鼻内窦镜手术治疗Killian息肉既能根治病灶,又能保留粘膜功能,但对于窦内病变严重者,上颌窦根治手术仍为最佳选择,表明鼻内窥镜下诊治Killian息肉  相似文献   

10.
1974年Aust和Dnettne曾证明急性上颌窦炎病人的氧张力比正常人低,说明窦腔中气体的氧含量与上颌窦开口有明显关系。并认为窦腔空气成分的变化与上颌窦腔内病理改变有重要联系,比如粘膜氧气消耗量的改变,可能与粘膜功能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对纤毛活性的影响尚无定  相似文献   

11.
柯-陆术式已广泛应用逾100年,批评很多,而EES注重保留功能,仅去除粘膜最严重病变和漏斗区的阻塞因素。二种术式的选用近年文献上有较多争论,认为息肉型或息肉-化脓型慢性上颌窦筛窦炎的窦粘膜病变不可逆转(即使通气、引流条件等已改善),故一些学者赞成仍应去除全部病变粘膜,动物实验证实柯-陆术后2周已开始有下鼻道纤毛上皮经对孔向术腔内长入,术后6~9个月时可完全被覆正常的柱状纤毛上  相似文献   

12.
引起骨壁广泛破坏的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引起上颌窦骨壁广泛破坏的胆固醇肉芽肿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胆固醇肉芽肿是肉芽组织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乳突及颞骨的气房,但发生于上颌窦者少见.结论此病的病因可能是上颌窦口阻塞,窦腔内出血或渗出致胆固醇在窦腔内或囊肿内沉积.确诊需依靠病理,建立永久的窦口鼻道通气可根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粘膜纤毛变化。方法: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粘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5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粘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粘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病人,女,53岁,以鼻塞、流脓涕伴头痛20年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专科检查:双鼻道见少许黏脓涕,双中鼻道见灰白半透明息肉,双侧筛窦、上颌窦区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见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及左侧蝶窦内软组织影,提示有慢性炎症,左侧筛窦内高密度影(图1)。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Ⅱ型2期)、左筛窦骨瘤。3月12日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左筛窦骨瘤摘除及左蝶窦口开放术。术中出血量少,骨瘤长于左侧筛窦内壁,约1.5 cm×1.0 cm×1.0 cm大小,与眶纸样板无粘连,眶纸样板受压变薄,无骨壁缺损,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少量息肉样…  相似文献   

15.
熊国军  朱容 《耳鼻咽喉》2003,10(3):147-148,T002
目的: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粘膜纤毛变化。方法: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粘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5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粘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粘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由1989~1994年间年龄21~69岁,性别比大致相同的84例因慢性筛窦或上颌窦病变作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病人为研究组。回顾复习放射学家对术前鼻窦CT扫描报告、手术医师对鼻窦CT的解释、手术时发现和病理学家的组织病理学报告。对筛窦记录包括反常的鼻甲、泡性鼻甲、骨破坏、塞口鼻道复合体(OMC)部分或全部阻塞、鼻窦和/或鼻内息肉样改变、前部或后部粘膜增厚(轻:3mm或以下;中度:4~6mm;严重:6mm或以上)、额筛窦病变或其他。上颌窦记录包括巨大息肉作改变、粘膜增厚和其他。计算放射学家对84例CT报告和术中所见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对上颌窦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报告CT显示上颌窦骨壁垒破坏而拟似恶性肿瘤的上颌窦肿块4例。结果 3例行上颌窦根治术,术后病理分别是上颌窦息肉、囊肿及修复性巨细胞肉芽肿。1例行上颌骨部分切切除术,病理为上颌血管瘤。结论 上颌窦肿块的定性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检查,而CT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常上颌窦的细菌学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以往认为健康上颌窦是无菌的 ,Brook于 1981年首次报告正常上颌窦有厌氧菌、非厌氧菌的存在。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标准确认正常上颌窦 ,如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数作者常规采用鼻窦 X线检查确认正常上颌窦。近来鼻窦内窥镜技术渐趋普及 ,鼻窦内窥镜可全面检查上颌窦粘膜。该作者采用鼻内窥镜技术确认正常上颌窦行细菌学检查。鼻内窥镜确认正常上颌窦的标准有三条 ,首先 ,上颌窦腔内没有分泌物 ;其次 ,粘膜没有病变 ;再者 ,上颌窦口开放良好、没有阻塞。 69例病人 ( 83侧 )…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因双侧鼻塞进行性加重伴左鼻血脓涕1年,于1988年6月入院。局部检查:鼻无畸形,通气不畅,左鼻总道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吸出脓液后见鼻腔内有大块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易出血,根基不明显,后鼻孔检查未见新生物。右鼻总道有粘脓涕,中甲肥大,呈息肉样变。X线拍片示双上颌窦胶密度增高,未见骨质破坏。活俭示增生性炎性改变伴急性感染。于6月30日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根治手术,术中见左上颌窦腔内粘膜水肿呈息肉样变。摘除左鼻腔新生物时组织极脆,易出血,病理诊断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伤口愈合后转至他院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发生于上颌窦,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息肉或粘膜慢性炎症。由于其病变隐匿,临床症状和影象学检查又类似于上颌窦恶性肿瘤,一开始就明确诊断较为困难,因此临床工作中,常有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者。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对我院自1984年以来收治的34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5~74岁,平均41.2岁。病程1周~4个月。34例均为单侧发病,因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就诊者21例,因鼻塞就诊者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