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艳  韩芳  何权瀛  李静  韩旭  贾非 《贵州医药》2007,31(4):306-309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白天高碳酸血症的患病率,并与白天不伴高碳酸血症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经相关和回归分析探寻导致白天高二氧化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连续收集到的肺功能正常的110例OSAHS中29例伴白天高碳酸血症者(研究组)与白天元高碳酸血症者8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肺功能、白天血气、夜间动态血氧饱和度(SaO2)、多导睡眠图(PSG)的差别,并对与PaCO2有关的因素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一秒率(FFV1/FVC)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年轻,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白天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CO2、[HCO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夜间平均SaO2(MSaO2)、最低SaO2(L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碳酸血症组白天PaCO2与MSaO2、LS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29),与SIT90、AH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3;0.385).经回归(逐步筛选法)分析,高碳酸血症组MSaO2可以解释引起白天PaCO2升高因素中的39.1%(R2=0.391,P=0.001).结论 OSAHS伴白天高碳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6.4%.伴白天高碳酸血症者多见于青年和中年患者并且较肥胖,夜间缺氧程度较白天无高碳酸血症者更为严重,提示病情较重.白天高碳酸血症与夜间缺氧有关,MSaO2是引起OSAHS白天高碳酸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将其作为OSAHS伴白天高碳酸血症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175例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分析。观察项目:(1)可拉明治疗高碳酸血症的疗效。(2)高碳酸血症与神志障碍的关系。(3)分析对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因素。(4)对高碳酸血症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术者提供一个良好术野的气腹是施行腹腔镜外科手术的重要前提,而CO_2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充气气体。向腹腔内注入一定压力的CO_2,能引起腹内压(IAP)增高、高碳酸血症,加上麻醉及病人体位等因素,势必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并日益受到腹腔镜外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此许多学者作了不少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无创测定PCO2变化对人体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6例健康志愿者,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人体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试验对象过度换气获得;高碳酸血症通过经面罩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结果 低碳酸血症阶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较正常呼吸时明显下降,高碳酸血症阶段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则较正常呼吸时明显增快,三个阶段的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42.411,P=0.000).MAP在低碳酸血症阶段有轻度下降,在高碳酸血症阶段MAP则有轻度上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784,P=0.030),但两者与正常呼吸时的MA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CO2的波动可导致MAP变化,且MAP的变化的程度与PCO2的变化幅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病因呼吸衰竭的表现为缺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根据缺氧血症是否伴有高碳酸血症分为两类:缺氧血症;缺氧血症伴有高碳酸血症。一、缺氧血症伴有高碳酸血症:因此类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通气不足而引起,故又称通气功能衰竭。由于通气不足,即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中之氧量,低于毛细管需要摄取的氧量,使肺泡中之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亦随之下降。同时由组织经血流运到肺泡的二氧化碳量,超过肺泡通气排出的二氧  相似文献   

6.
张力  王燕  李月川 《天津医药》2007,35(6):421-42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高碳酸血症状况下撤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撤机前血气分析动脉CO2分压[p(CO2)]水平分为高碳酸血症组[p(CO2)≥60mmHg]和对照组[p(CO2)〈60mmHg],分别为24例和38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呼吸力学及撤机前12h、6h、撤机前即刻及撤机后1h、6h、24h、48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反映通气力学的RR、Vt、RR/Vt、Crs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后各时间段pH和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2)和HCO3ˉ高碳酸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撤机前即刻高碳酸血症组患者p(CO2)水平范围62.3~86.9mmHg。高碳酸血症组撤机成功22例(91.67/),对照组撤机成功34例(89.47/),两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高碳酸血症并非撤机的禁忌。  相似文献   

7.
方驰华  李俊荣 《天津医药》1997,25(8):486-48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LC术小直接并发症如胆管损伤、出血、胆汁漏和肠道损伤。二是CO_2气腹所致并发症如呼吸、循环功能变化、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等。关于LC后肩部的疼痛文献报道甚少,为探讨该症有效治疗途径,作者应用消炎痛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COPD并Ⅱ型呼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方法的价值。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常规通气组和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组,分析机械通气时的血压和撤机成功率变化。结果与常规通气组比较,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组撤机成功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短,对血压影响小。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策略更适合于对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所致的中到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和有CO_2潴留,并有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或体征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机理,主要在于呼吸功能衰竭。由于呼吸功能的衰竭就引起体内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脑组织PH值下降等一系列内环境改变。在肺性脑病初期,脑组织改变还多系功能性的;但到中期,脑水肿则开始出现;到后期时,不仅有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共43例,常规治疗组14例,机械通气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机械通气。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机械通气组经治疗2h后可明显改善PaO2/FiO2、PaCO2、PH值,并可明显降低住院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疗效显著,应及时实施。  相似文献   

11.
王蒨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27-1329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治疗稳定期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BiPAP呼吸机对18例稳定期高碳酸血症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 ,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稳定期脉氧饱和度 (SpO2)和经皮二氧化碳 (TcCO2)的变化。结果 :通过治疗18例患者的PaO2 及REM期SpO2 有明显的提高 (P<0.001) ,PaCO2 及REM期的TcCO2 显著下降(P<0.001)。且治疗后与治疗1月后相比效果基本稳定。结论 :稳定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夜间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白天血气、睡眠质量和运动耐受力 ,减少气管插管的机率。  相似文献   

12.
慢性呼吸衰竭是一个临床上很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凡动脉氧分压PaO2<7.9kPa(60mmHg)的状态持续4周以上者称慢性呼吸衰竭。无高碳酸血症者为Ⅰ型,伴高碳酸血症者为Ⅱ型,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低氧  相似文献   

13.
慢性呼吸衰竭是一个临床上很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凡动脉氧分压PaO2<7.9kPa(60mm Hg)的状态持续4周以上者称慢性呼吸衰竭.无高碳酸血症者为Ⅰ型,伴高碳酸血症者为Ⅱ型,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低氧伴高碳酸血症[1].氧疗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纠正缺氧、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氧疗方法不当,护理不当,也能危害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COPD合并重症高碳酸血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PaCO2、PaO2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1例患者中治疗前pH7.25±0.08、PaCO293.5±10.4mmHg、PaO232.3±6.2mmHg,治疗后pH7.35±0.04、PaCO266.3±6.9mmHg、PaO248.5±7.0mmHg治疗前后P值均小于0.01,其中26例好转,5例恶化,有效率83.9%。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高碳酸血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ATS)的麻醉管理特点,观察VATS围术期呼吸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支气管内静脉全麻或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单肺通气(OLV),有创连续动脉压(AP)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进行VATS麻醉管理,重点防治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结果术中发生低氧血症16例,经纯氧吸入、通气肺加PEEP(5~10cmH2O)、萎陷肺CPAP(5~10cmH2O)或HFJV改善;拔管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1例,重新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改善。结论良好的单肺通气隔离是VATS成功的基础,预防和及时治疗术中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VATS成功的关键,要注意肺功能低下者拔管后可能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中OLV时纯氧吸入、通气侧肺PEEP、萎陷侧肺CPAP,有助于提高SaO2改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6.
近10余年来,呼吸器的应用在国内已日趋普及,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因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的病死率大为降低,为了达到解除低氧血症和高CO_2血症,并使血液pH正常的目的,必须在基础生理知识的指导下,熟悉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现扼要介绍如下。机械呼吸的作用和利弊所有呼吸器都是通气机,用以辅助和控制病人的通气功能。它以正压吸气为手段提高通气量,从而解除低氧血症或高CO_2血症。吸气时的正压,对呼吸、循环既有有利一面,使用不当也有其不利一面。一、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_2)凡胸廓不能进行正常呼吸、肺部有疾病或气道阻塞以致肺泡通气量降低者,均有低氧血症和高CO_2血症(PaCO_2  相似文献   

17.
黄美华  项海  王彩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51-2552
高碳酸血症是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下高碳酸血症对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磷结合剂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将31例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正常钙血症组(20例)及高钙血症组(11例),其中正常钙血症组8例给予碳酸镧,12例给予碳酸钙;高钙血症组11例均给予碳酸镧。试验前及口服1,2,3个月时检测其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口服碳酸镧三月血磷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且不增加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论碳酸镧可以显著下降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7月我院共作28例腹腔镜胆囊手术。21~29岁8例,40~60岁20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0岁。除2例男性外,均为女性患者。因为腹腔镜手术中潜伏着CO_2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的危险,尤其是年龄较大或有肺部疾病者的血气分析很重要。 腹腔镜手术体位要求特殊,麻醉诱导时病人取仰卧位,气腹时取头低10°足高位,手术操作时取头高20~30°足低略向左侧倾斜  相似文献   

20.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常见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导致间歇性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1],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长期慢性缺氧,且反复发作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并有潜在的致死危险[2]。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效果有限[3]。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