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薄层扫描法测定清肝利胆注射液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薄层扫描法对清肝利胆注射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绿原酸和栀子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简便易行,精密度高,回收率好,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2.
龙华清肝冲剂是具有清热利湿、清肝利胆的民族药,但本品质量标准过于简单.标准中只有定性鉴别,无定量指标,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华清肝颗粒中的栀子苷含量进行测定,提高质量标准,结果准确,分离度好,操作简便.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检测器,LC-10A色谱工作站. 1.2试药龙华清肝冲剂及缺栀子的阴性样品由某制药厂提供,栀子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物制品定所提供.乙腈为色谱纯,二次重蒸馏水.  相似文献   

3.
清肝利胆浸膏保肝、利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浸膏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利胆、退黄作用。方法:用CCL4-和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观察血清ALT和AST;用麻醉大鼠胆管收集胆汁,测定胆汁中胆固醇和总胆红素的含量;用异硫氰酸-1-萘酯造成黄疸模型,测定血液中ALT和AST、总胆红素。结果:清肝利胆浸膏能显著降低CCL4致小鼠ALT和AST升高,对D-GaL致小鼠ALT和AST升高亦有明显降低,对大鼠胆汁分泌有增加,对胆汁成份胆固醇、总胆红素升高有明显的降低。结论:清肝利胆浸膏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利胆和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肝利胆浸膏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清肝利胆浸膏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测定小鼠血清溶血素、碳粒廓清指数和DNFB迟发超敏反应,观察对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清肝利胆浸膏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溶血素水平,明显提高正常动物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DNFB迟发型超敏反应。结论:清肝利胆浸膏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清肝利胆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探索其保肝利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鉴定清肝利胆口服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TTD等数据库获得所得成分和疾病分别相对应的靶点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富集涉及的相关通路及生物过程,并运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构图。结果:鉴定出清肝利胆口服液成分22种,成分作用靶点548个,疾病靶点454个,主要作用通路5条。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中化学成分可以通过UPLC-Q-TOF-MS/MS法进行简便、快速定性分析,而其发挥保肝利胆的作用可能与抗炎、免疫调节、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血糖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清胰利胆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清胰利胆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了制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色谱柱:ODS-2HYPERSIL C18 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327nm.结果:清胰利胆口服液中绿原酸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4.728~23.640μg/ml,r=0.9992,平均回收率103.33%,RSD为2.8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清胰利胆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清肝利胆胶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品种,由金银花、茵陈、栀子、厚朴、防己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肝利胆去湿热等作用;主治纳呆、疲倦乏力、胁痛、尿黄、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等症。该方的原质量标准方法简单,只有性状和胶囊的检查项,为了控制该方的质量,增加了金银花、茵陈、厚朴的薄层鉴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药材及其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银黄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降脂液、利咽止咳冲剂等多种成药中均含有金银花。其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该成分具有较广泛的抗菌、利胆、止血及增高白血球数量的作用。灯笼草、杜仲、旱莲花、茵陈中均含有绿原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龙华清肝冲剂中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龙华清肝冲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华清肝冲剂中栀子苷的含量 ,使用 C18柱 ,乙腈 -水 ( 1 5∶ 8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8nm。结果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1 0 2 .8% ,RSD =1 .2 4 %。本方法精密度高 ,分离度良好 ,可用于龙华清肝冲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陈强 《海峡药学》1995,7(2):7-8
克感冲剂由金银花、菊花等中药组方制备而成,具有散风解表、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之功,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疗效满意。为控制其内在质量,对方中主药金银花的绿原酸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进行了探讨。本实验在冲剂制备中金银花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出物中绿原酸含量较高,比醇浸渍法少耗用乙醇,比石灰乳沉淀法总提取物和绿原醒得率均较高[1]并对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差异甚大(0.2~11.0%),应控制原料金银花含绿原酸量。[2,3]1.材料及仪器;中药材均购自福州市药材采购供应站;所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绿原酸对照品(中…  相似文献   

11.
<正> 清肝利胆口服液是河南省郑州中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国家级新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厚朴等精工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是治疗肝炎、胆囊炎的最新中成药新品种。目前已由郑州中药制药厂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 实验证实:清肝利胆口服液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2.
薛红  刘延红  王文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59-2360
目的:探讨消炎利胆冲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诸药煎煮后按工艺制成颗粒,并对方中主要成份菌陈、金钱草进行得薄层鉴别。结果:自制消炎利胆冲剂符合质量标准,临床总有效率为99.74%。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程斌,刘启,吴菡子,邹红,李爱莲(中国人民解放军457医院武汉430012)消炎冲剂系金银花、花粉等多味中药配伍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脓肿痛等。本文用反相高效液...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消炎一号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该法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医药世界》2001,(4):55-55
片仔癀疗效显著,一是因其配方独特,二是因其制药工艺特殊,且两者至今秘而不宣,受国家绝密级保护。就其组方中已标出的四味名贵中药麝香、牛黄、蛇胆、田七来看,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牛黄泻火清热、熄风开窍、止痉清肝、豁痰解毒;蛇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胆:田七散瘀止血、化瘀生新、行滞通经、消肿定痛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清肝利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菌陈、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菌陈、白芍的薄层色谱分离良好,斑点明显,专属性好,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0.483~2.41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0.33%(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清肝利胆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 银黄冲剂为金银花提取物与黄芩提取物的含糖颗粒状冲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有关制剂银黄片、银黄注射液和银黄口服液中对其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甙的定量分析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改变黄芩甙(C_(21)H_(18)O_(11))和绿原酸(C_(16)H_(18)O_9)在银黄冲剂中吸收波长数值,结合银黄系列制剂的质量标准及含量等测定方法得到较满意的结果,为控制该冲剂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药品与仪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清肝利胆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肝利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清肝利胆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氧化铝无机陶瓷膜精制金茵利胆胶囊水提液的最佳膜孔径及最优操作条件。方法 以金茵利胆胶囊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绿原酸转移率、膜通量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在不同药液浓度及不同操作压力条件下水提液的精制效果。结果 针对本体系,选用孔径为0.2 μm的无机陶瓷膜,药液浓度0.05 g·mL-1,操作压力0.6 MPa条件下,膜通量和绿原酸的转移率都较高。结论 无机陶瓷膜在精制金茵利胆胶囊中药水提液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后期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胡敏  陈硕  林荣华 《海峡药学》2002,14(5):43-45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清肝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 Nova-pak C1 8色谱柱 ,流动相 :甲醇 -冰醋酸 -三乙胺 (14∶ 86∶ 1∶ 0 .3 ) ,流速 :1ml· min- 1 ,检测波长 :3 2 7nm,室温下对清肝颗粒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在 0 .2 5 6~ 0 .5 12μg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81)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5 3 % ,RSD为 1.5 2 % (n=6)。结论  本方法准确 ,简便 ,灵敏度高 ,结论可靠 ,可作为清肝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