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构建含有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的哺乳动物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研究骨科相关中药对雌激素受体(ER)活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将配体结合域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MV-BD构建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研究骨科相关中药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MTT法检测中药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含有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的哺乳动物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部分中药可以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并对雌激素受体具有激活作用。结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疗效,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可以用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通络生骨胶囊对雌激素受体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含有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的哺乳动物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研究通络生骨胶囊对雌激素受体(ER)活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将配体结合域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MVBD构建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研究通络生骨胶囊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MTT法检测通络生骨胶囊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含有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的哺乳动物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通络生骨胶囊可以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并对雌激素受体具有激活作用。结论:通络生骨胶囊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疗效,细胞杂交基因报告系统可以用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酵母GAL4 BD-UAS反式激活分析(transactivation assay)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建立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PPARs-LBD,包括PPARα,PPARβ和PPARγ)为靶点的体外筛选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泽泻化学成分进行筛选,研究泽泻14种化学成分对PPARs的激活作用。首先构建GAL4 BD-PPARs LBD融合表达质粒p Bind-PPARs-LBD,采用Lipofectamine将表达质粒p Bind-PPARs-LBD与含有UAS:luciferase报告质粒p GL4.35共转染293T细胞。以PPARs的激动剂(PPARα:非诺贝特;PPARβ:L165041;PPARγ: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系统是否构建成功,并用该系统来考察泽泻中14种化学成分对PPARs靶点激活的影响。PPARs的阳性激动剂结果显示系统构建成功,用该系统分析泽泻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泽泻单体化合物5,6,7,8,13,14对PPARα有激活作用,化合物5,7对PPARβ有激活作用,而化合物6,7,8,12对PPARγ有激活作用,其中化合物12对PPARγ有显著激活能力。该研究在哺乳动物293T细胞中成功构建以PPARα/β/γ配体结合结构域为靶点的体外筛选细胞模型,并成功应用于泽泻PPARα/β/γ的天然激动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覆盆子中筛选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基于配体=受体理论,以人源雌激素受体亚型的配体结合域(hERα-LBD、hERβ-LBD)为靶点,以17β-雌二醇(E_2)为阳性对照,采用Thermal Shift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覆盆子中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山柰酚明显提高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的(hERα-LBD、hERβ-LBD)热稳定性。[结论]山柰酚能与hERα-LBD和h ERβ-LBD结合,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柰酚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含有ERs配体结合域(LBD)的质粒pCMV-BD和pFR-Luci报告基因及内标质粒beta-gal共转染到MG-63成骨细胞中,检测山柰酚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Celltiter试剂检测山柰酚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茜红素染色和pNPP法检测山柰酚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山柰酚对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结果山柰酚能够激活雌激素受体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能力。结论山柰酚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矿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20,(9)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药物心脏毒性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成中药中含有的22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心脏疾病靶点;将化合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进一步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中含有39个活性成分,对应心脏毒性105个靶点;主要通过IL6、TNF、JUN、AR、RELA、CCND1等关键靶点发挥疗效,主要作用途径为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具体生物学功能表现在正向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及DNA的转录、对细胞外间隙及细胞连接的调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的调节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防治药物心脏毒性,其作用机制确切,可更好地指导其在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脏毒性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并为开展中医药防治心脏毒性机制研究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体外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黄芪注射液作用后A375细胞凋亡情况,设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注射液对A375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芪注射液作用后A375细胞中caspase-3蛋白活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处理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见到明显的凋亡小体,且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同时发现黄芪注射液可使A37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caspase-3蛋白活性检测发现,100,200 mg/m L的黄芪注射液不影响Caspase-3的活性,300,400 mg/m L的黄芪注射液降低Caspase-3的活性。结论黄芪注射液有诱导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诱导黑色素瘤凋亡是通过影响Caspase-3蛋白非依赖性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T细胞E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关于黄芪对机体免疫增强作用已有不少研究。例如,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对T细胞的转化功能等有明显增强作用。但对T细胞E受体的影响,尚未见有文献报告。本文仅就黄芪对T细胞E受体的影响,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脾虚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研究及黄芪作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的变化以及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脾虚模型采用利血平方法 ,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 ;大鼠胃黏膜壁细胞分离与纯化采用Lewin胃袋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纯化 ;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 (sites cell)的检测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方法。结果 :利血平脾虚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为 2 71 2± 91 8,明显低于正常组 (6 19 1± 30 4 5 ,P <0 0 5 )。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其有显著上调作用 (5 45 2± 2 0 5 3,P<0 0 1)。结论 :利血平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下降 ,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其有明显上调作用 ,胃泌素受体与脾虚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周瑞芳  刘鹏熙  刘晓雁 《中药材》2012,(8):1304-1307
目的:黄芪注射液与TAM合用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AM对照组和与TAM合用5个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组。MTT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PI染色检测凋亡率,DAN ladder观察凋亡。结果:与TAM合用,各剂量黄芪注射液均呈现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效应(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72 h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黄芪注射液作用72 h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TAM合用24 h,2×10-1g/mL剂量组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P0.05),2×10-2g/mL剂量组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P0.05)。结论:与TAM合用,黄芪可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增殖,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的有丝分裂于S或G2/M期。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的免疫作用。方法:以黄芪注射液对小鼠S180进行抑瘤实验观察,同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能抑制瘤细胞生长,并对红细胞 红细胞SOD有良好增强作用,能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SOD的活性。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和SOD活性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化疗均采用CEF方案,21天为1周期;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4天为1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证候变化、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6.6%、40.0%(Р〉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6.5个月(9~21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6~21个月);临床证候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3.3%、60.0%(Р〈0.05);生活质量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46.7%、23.3%(Р〈0.05);毒副反应比较,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两组差别显著(Р〈0.05);免疫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CD3+、CD4+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CD8+明显下降,CD4++/CD8+比值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Р〈0.05,Р〈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证候,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西替利嗪、质量浓度为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治疗;治疗组39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14 d、2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心绞痛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善心电图表现的有效率分别为91.5%和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丹参滴丸口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8.4%及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尿残余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1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甘利欣注射液,每日1次,60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7例(86%),对照组总有效50例(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指标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黄芪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疗效肯定,对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维生素E组、黄芪+维生素E组,每组15只,采用切除右肾、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1h后松开恢复血流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黄芪注射液组、维生素E组分别于术前1h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mg/kg或维生素E100mg/kg,黄芪+维生素E组同时给予上述两种药物。于缺血1h,再灌注1h、24h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6-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肾组织HE染色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BUN、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尿液KIM-1、NA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匀浆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切片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部分肾小管腔内可见蛋白性液体、红细胞或细胞碎片,治疗组肾组织病变减轻较明显。结论黄芪注射液和维生素E均可以增强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黄芪注射液作用优于维生素E,二者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术后肾损伤的干预效果,为先心病婴儿CPB术后肾损伤的保护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560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或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5年1月~2010年5月关于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及ADR报告。纳入文献共2 690篇,提取分析纳入文献中ADR/AE病例原患疾病、黄芪注射液用药剂量、溶媒及配伍用药情况,ADR/AE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AE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结果 2 604篇临床研究中有132篇共报道448例ADR/AE病例;86篇ADR报告共包括112例ADR/AE病例。ADR/AE病例总体多发生于40~69岁年龄段;ADR报告的ADR/AE主要集中于全身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临床研究的ADR/AE最多见于消化系统(恶心);84.46%的ADR/AE病例严重程度为Ⅲ~Ⅳ级,无死亡病例;ADR/AE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心肌炎和心功能衰竭;13例(11.61%)ADR/AE病例有过敏史;黄芪注射液ADR/AE病例所用溶媒主要为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共107例(19.10%)ADR/AE病例为黄芪注射液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首次用药者ADR/AE病例占总ADR/AE的66.96%。结论黄芪注射液ADR/AE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导致,临床使用须以说明书为参照,辨证使用,严格掌握用药禁忌,使用前询问过敏史,慎重选用溶媒,做好全程监控及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优选黄芪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醇法和超滤法制备黄芪注射液并对其进行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产品均符合黄芪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但超滤法制备的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低于水醇法。结论:采用水醇法制备的黄芪注射液质量优于超滤法制备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