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刚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5):295-297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human infections with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简称人禽流感,是指人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  相似文献   

2.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毒株能跨越种属在人类引起高病死率的人禽流感,若出现具有人传人能力的新病毒株将会引起新一轮流感世界大流行,所以人禽流感目前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对人禽流感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刻不容缓。近年来在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人感染的机制以及人禽流感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多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1岁,因发热、咳嗽咳痰6d,于2009年1月29日入院。2009年1月4日,患者家中鸡鸭陆续不明原因死亡,1月21日处理了3只死禽内脏。1月23日患者突然发热,体温383℃,最高40.6℃,同时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继而开始咳嗽,咳黄色粘痰,体温高时感呼吸稍困难,无畏寒、寒战,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后出现的人体H5N1病毒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暴发了家禽和野生禽类的H5N1病毒感染,导致人类患病率增加。截止2007年10月25日,由WHO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32例,其中20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1.45%,我国确诊病例共25例,1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4%。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及时发现患者并予以适当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2010年05月31日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鄂州市中心医院报告1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患者女性,22岁,怀孕5个月。2010年05月20日左右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2℃。发病前曾参与死鸡宰杀后的拔毛并食用了少量病死鸡肉。  相似文献   

6.
7.
成功救治贵州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平素体健,2009年1月9日曾到市场购买鸭子1只,并亲自宰杀。2009年1月15日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3℃,无鼻塞、流涕及咽痛,无咳嗽、咳痰及胸痛,无恶心、呕吐及腹泻,无头痛、抽搐及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8.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证实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以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多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死亡事件,禽流感病毒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9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3年以来全球实验室确诊的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患者413例,死亡256例,病死率超过60%,由于人类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感染后病死率较高,WHO认为此病可能是使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为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护理人员感染此病的可能性,现将北京市2009年1月确认的首例禽流感患者预防院内感染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例2岁儿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成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儿,女,2岁,于2009年1月7日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8℃,于1月12日出现阵发性干咳,伴乏力,纳差。患儿发病前与其母亲均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其母亲于1周前死于“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针对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核蛋白(NP)基因的干扰RNA(siRNA),研究其在细胞水平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HPAIV NP基因的siRNA,构建表达性质粒(ps-NP732、ps-NP863、ps-NP1344),分别转染MDCK细胞并攻毒,通过病毒滴度测定r、eal-time 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抑制AIV复制的效果。结果设计的3对siRNA中,ps-NP863明显抑制AIV复制,病毒滴度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1倍,real-time 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结果与病毒滴度测定结果相符,而ps-NP732和ps-NP1344无抑制AIV复制作用。结论构建的ps-NP863可显著抑制HPAIV复制,为开发抗AIV治疗制剂和动物机体抗AIV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鹌鹑、鸭、鹅等都可感染发病,但以鸡、火鸡、鸭和鹅多见,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较低,但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有大量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人禽流感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亚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突破了种族屏障导致多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2005年11月14日,已经有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确诊人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H5N1)infection in humans]病例共126例,其中死亡64例口]。系统认识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改变、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我们收集了国内外对于人禽流感的临床研究报道成果,就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及其预防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人禽流感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认江苏南京市2007年12月期间二例家庭聚集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探究家庭聚集性病例的临床变化规律及其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通过知情人访谈和查阅病志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二病例咽拭子等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5N1基因检测,并开展病毒分离,分析血凝素(HA)基因特征。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二病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病后第5d出现"白肺",病后第8d后死亡,白细胞和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第二例病人存活,肺部未出现遍及全肺的大面积实变。二病例呼吸道标本H5N1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培养物经鉴定均为H5亚型。二分离株HA基因同源性为100%,同我国浙江、安徽等地人源分离株接近(99.0%,98.9%),同江苏禽源分离株同源性达98.7%。二分离株经系统发生树分析均为CladeⅡ系的2.3.4基因亚群,HA1和HA2连接肽及细胞受体结合位点仍表现为禽源特性。结论二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H5N1病毒家庭聚集性病例,为有限的直系亲属间的人与人传播模式,分离株的HA基因特征仍为禽源性。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根据内部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抗原性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A型、B型和c型3型。A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8个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组成,编码11种蛋白质,表面糖蛋白为HA和NA,根据HA和NA的抗原差异分为16种HA亚型(H1一H16)和9种NA亚型(N1~N9)。  相似文献   

17.
据医学空间网10月17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选择我国自行培育、免疫效果良好的一株新城疫病毒弱毒疫苗为载体,采用国际先进的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经过近四年努力,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表达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双价疫苗。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报道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以来,截至2008年9月10日,这场在禽类中史无前例地持续流行、造成了人类感染并具有高病死率的疫情已经波及到15个国家和地区,总发病387例,死亡245例,其中我国疫情30例,病死率超过60%,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本文旨在整理分析2005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对禽流感病毒临床防治研究成果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报道的最新信息,力求提供一个防治人禽流感方面的较为全面而清晰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据医学空间网11月30日报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问题是病毒如何传染给人以及病毒会不会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特点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频繁发牛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特点、流行状况、传播途径、以及病毒致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