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食管上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变化特点.方法 胃镜下取20例反流性食管炎(RE组)、20例Barrett食管(BE组)和6例食管腺癌(EA组)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正常对照组)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活检,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黏膜组织食管上皮细胞PPARγ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法显示RE、BE、EA组PPAR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30%、3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P<0.05);免疫印迹法显示RE、BE、EA组的PPARγ蛋白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28±0.15、0.21±0.18、0.32±0.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8±0.06(P<0.05);RE、BE、EA组3组间的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正常对照组、RE组、BE组、EA组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0%、75%、100%.结论 从正常食管到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食管上皮的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伴随着PPARγ蛋白的表达增加,提示PPARγ可能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姜志茹  郑爱萍  郭海  陈静  孙亮 《现代医学》2012,40(4):433-436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中食管上皮细胞的P38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特点.方法:胃镜下取食管黏膜活检,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RE组、BE组、EA组及正常对照组的P38和Ki-67的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对照组、RE组、BE组、EA组的Ki-67表达率分别为10%、55%、60%、83.3%.TUNEL法测定正常对照组、RE组、BE组、EA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51±1.06)%、(8.12±1.55)%、(7.25±1.87)%、(3.63±1.70)%.免疫印迹法测定RE组、BE组的磷酸化P38蛋白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09±0.03、0.11±0.04,EA组和正常对照组无磷酸化P38蛋白表达.结论:与食管腺癌组相比,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伴随着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增加,提示P38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发病过程中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和疾病的演变过程仍不明确。文章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中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和黄嘌吟氧化酶法测定对照组和各实验组患者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含量。经胃镜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食管黏膜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RE组、BE组和EAC组血浆MDA表达量呈增加趋势,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OD表达量逐渐降低,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E组和BE组以及BE组和EAC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UCP2蛋白表达,RE组、BE组和EAC组UCP2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黏膜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程度和食管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食管腺癌(EA)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上升有关。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包括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并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细胞抗原(Hep)在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ep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例)、反流性食管炎(12例)、BE(28例)、食管腺癌(5例)中的表达,同时观察Hep在轻度、中度、重度肠化生型BE中的阳性率.结果:Hep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0%,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率为16.7%,在Barrett食管中的阳性率为39.2%,其中轻、中、重度肠化Barrett食管Hep阳性率分别为25%,60%,100%,伴有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3例为阴性表达,在食管腺癌中阳性率为60%.结论:随着Barrett食管肠化生程度的加重,Hep阳性表达率增高,Hep有望成为BE上皮化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A膜组织中原癌基因c-myb 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myb基因rn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myb mRNA在正常对照和反流性食管炎组食管a膜中呈低表达(1±0.13,1.207±0.1),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织中呈明显的高表达((1.389±0.1;364±0.12),且从正常食管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myb 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结论 c-myb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myb 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措施实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镜检查或手术中取得正常对照组(25例)、反流性食管炎(RE,35例)、Barrett食管(BE,20例)及食管腺癌(EA,9例)患者的食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_1、CDK_1和CDK_4基因表达。结果发现EA组的cyclin D_1和CDK_4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P<0.05),SE组的cyclin D_1表达亦较对照组增强(P<0.05),EA组的cyclin D_1表达较RE组增强(P<0.05),而其他组间的cyclin D_1或CDK_4表达以及各组间CDK_1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BE、EA患者食管组织中cyclin D_1、CDK_4基因的表达明显改变,反流可能为导致此系列疾病的机制之一,而CDK_1的作用不显著。检测cyclin D_1和CDK_4的表达可能对RE和BE患者的预后监测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发展到食管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2):146-14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酸性胃液或碱性肠液长期反复流入食管内 ,所造成的食管粘膜的慢性炎症。 Barrett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柱状上皮替代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的一种病理现象 ,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本文就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 Barrett食管(Barrett' s esophagus,BE )及食管腺癌 (Esophagealadenocarcinoma,EAC)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关基因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sus,BE)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BE作为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Ki-67及Caspase-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黏膜组织中Ki-67、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非糜烂性食管炎(non-erosive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Barrett食管患者食管黏膜各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5例作为对照,分别对食管黏膜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分析Ki-67、Caspase-3的表达.结果 GERD的各组中均存在食管黏膜组织的明显增生.NERD组、RE组、BE组的食管黏膜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80%、85%、95%及6.7%,P<0.05);在NERD组、RE组、BE组,食管黏膜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5%、90%和75%,仅BE组与正常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黏膜组织中的ki-67、Caspase-3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的增殖程度,与食管黏膜的组织抵抗力的改变有关,Ki-67和Caspase-3可能同时共同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NF-κB、PPAR-γ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探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正常食管上皮、Barrett食管黏膜及食管腺癌标本中NF-κB、PPAR-γ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F-κB蛋白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质,PPAR-γ蛋白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NF-κB蛋白和PPAR-γ蛋白在正常鳞状上皮中均几乎不表达,在BE中呈轻中度表达,表达于杯状细胞及浅层腺体上皮,但在食管腺癌中广泛呈中强表达,与正常食管及BE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在正常食管粘膜、BE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食管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和肿瘤病理学分期与NF-κB表达相关(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与PPAR-γ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NF-κB与PPAR-γ在BE及食管腺癌中表达升高,说明两者的表达上调在BE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在Barrett食管(BE)及食管腺癌(E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COX-2抑制剂在预防与治疗BE及EA中的作用。方法170只SD大鼠分为无反流组、铁剂组、反流组、反流铁剂组、塞来昔布组5组,手术制作胃食管反流模型。术后铁剂组、反流铁剂组与塞来昔布组大鼠腹腔注射右旋糖苷铁(50mg/kg,每周2次,共22周),同时塞来昔布组予以塞来昔布(20 mg.kg-1.d-1)灌胃,共22周。24周后取得食管标本,病理检查大鼠食管BE及EA的发生情况,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活性。结果无反流组与无反流铁剂组未发生BE、异型增生和EA,反流铁剂组BE、异型增生及EA的发生率高于反流组与塞来昔布组(P<0.05)。反流铁剂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OX-2阳性率及阳性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塞来昔布组与反流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中表达最高,异型增生中次之,正常黏膜表达最低。结论COX-2表达的增加可能与BE及EA的发生发展有关;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减少动物模型BE及E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非常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并发的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升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GERD食管炎→BE→异型增生→恶变是公认的EA发病过程,但其确切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基因的改变及异常表达造成食管上皮细胞增殖与分化失常有关。本文对此系列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人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进行MUC1、MUC6的检测,揭示上述2种因子在BE、E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胃镜、病理确诊的BE患者50例,取其粘膜作为BE组,取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EA标本25例,作为EA组。分别取正常食管鳞状上皮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标本中MUC1、MUC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BE组MUC1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而低于EA组(P<0.01);BE组MUC6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且高于EA组(P<0.01)。②MUC1蛋白的表达与EA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EA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P<0.05);MUC6蛋白的表达与EA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MUC1、MUC6的表达变化可能与BE、E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MUC6与EA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监测这些指标可能为EA的诊疗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肝细胞抗原(Hep)在Barrett食管(BE)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指标对B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RE)25例、BE60例(其中胃底型22例,贲门型20例,肠化型1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食管和正常贲门黏膜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DX2及Hep在各组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X2在RE、胃底型BE、贲门型BE、特殊肠化型BE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5/25)、31.8%(7/22)、35.0%(7/20)、100.0%(18/18)。CDX2在肠化型BE中表达率较其它各组显著升高(P<0.05);在RE、胃底型BE、贲门型BE 3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在反流性食管炎、胃底型BE、贲门型BE 3组中均无表达,在肠化型BE组中表达率为100%(18/18)。结论CDX2和Hep可能参与BE的发展演变过程,CDX2可作为BE诊断的早期标志物,Hep可作为诊断肠化型BE的较特异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程鹏  龚均  刘贵生  汪涛  常英 《医学争鸣》2007,28(9):791-793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方法: 建立胃十二指肠混合食管反流SD大鼠动物模型,用含有4096条双点大鼠cDNA芯片分别比较BE,RE和正常食管上皮(NC) mRNA表达情况. 结果: 芯片杂交差异表达在3倍以上的基因,RE和NC杂交芯片232项,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90条,表达下调的基因142条;BE和NC杂交芯片448项,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312条,表达下调的基因136条;相对于RE,BE表达上调的基因214条,表达下调的基因86条. 结论: BE和RE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黏膜上一氧化氮合酶(NOS)、白细胞介素-8(IL-8)蛋白表达水平及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9例(R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患者58例及Barrett食管患者60例(BE组),评估三组患者的食管黏膜损伤、酸反流情况,同时三组均于胃镜下取病变食管黏膜,采用Western免疫组化法测定NOS及LI-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损伤食管的免疫细胞学指标变化。结果:所有GERD患者食管下段黏膜组织中,两种NOS表达均出现异常,BE主要表达于化生的柱状上皮腺体胞浆,而RE、NERD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的胞浆,其中BE组nNOS与iNOS的表达量均为1.1β-actin;RE组nNOS的表达量为1.7β-actin,iNOS表达量2.3β-actin,NERD组nNOS的表达量为1.3β-actin,iNOS表达量1.4β-actin。三组之间NOS的mRNA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表达量RE组>NERD组>BE组;BE、RE、NERD三组的IL-8表达水平分别为(195.06±67.59)pg/ml、(207.52±86.28)pg/ml、(202.07±81.52)pg/ml;三组IL-8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和NOS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在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协同介导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已明确Barrett氏食管(BE)与食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癌前病变。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近年西方国家食管腺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大幅度增高的直接原因,因此近几十年来BE的研究在国外备受关注,在我国近年也有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增高的报道。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是BE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有学者提出,十二指肠液中的胆盐在BE的发生和发展中更重要。因此本实验采用24h食管内pH和Bilitec同步监测技术,对BE、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性疾病(NERD)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监测,比较各组患者的反流发生特点,并探讨影响BE黏膜长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