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免疫功能受损宿主的增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及其在侵袭性诊疗技术的广泛使用,肺真菌病日渐增多,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临床上对肺真菌病的认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对肺真菌病的警惕性不高、认识不足,常出现漏诊误诊,错失治疗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肺真菌病的病原体绝大多数都是条件致病菌,痰标本分离出的真菌并不足于诊断,所以临床上又常出现过诊过治现象.在各类肺真菌病中,侵袭性肺真菌病病情最严重,病死率最高.因此,有必要规范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对肺弥漫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1993-1999年间,经痰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的肺部弥漫性病变86例行FB,并做活检,灌洗及刷片检查。结果:FB总的阳性率87.2%,镜下直视有病变51例,占59.4%,活检,灌洗液及刷检阳性率分别为69.2%、55.6%和30.8%,确诊肺癌38例中,支气管内新生物及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4.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性率仅27.3%,在25例肺结核中,FB总的活检阳性率85.7%,而FB刷检和培养阳性率低16.2%,支气管镜肺活检的阳性率不因取活检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FB,特别是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对肺弥漫性病变诊断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对肺弥漫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1993~1999年间,经痰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的肺部弥漫性病变86例行FB,并做活检、灌洗及刷片检查。结果 FB总的阳性率87.2%,镜下直视有病变51例,占59.4%。活检、灌洗液及刷检阳性率分别为69.2%、55.6%和30.8%。确诊肺癌38例中,支气管内新生物及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4.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阳性率仅27.3%。在25例肺结核中,FB总的活检阳性率85.7%,而FB刷检和培养阳性率低16.2%。支气管镜肺活检的阳性率不因取活检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FB,特别是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对肺弥漫性病变诊断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关注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真菌感染已引起广泛关注。肺部真菌感染亦日见增多。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指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大多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功能障碍的患,但近年来亦常见于一些无明显免疫功能缺陷或基础性疾病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患。由下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痰液真菌检查有时亦难以区分致病芮或定植菌,因此诊断有一定困难,往往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尤其在合并细菌和真菌多种感染时,更易发生误诊和误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方进琳 《内科》2014,(2):227-228,242
<正>随着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增加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s,IPFD)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ICU危重患者。由于IPFD患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常缺乏特异性,所以诊断十分困难,往往延误治疗,导致IPF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虽然组织病理学诊断仍是诊断IPFD的金标准,但组织取材困难;而常规的检查方法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继发侵袭性肺真菌病(IP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10例肺癌继发IP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微生物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10例肺癌继发IPM患者,平均年龄(64.5±14.7)岁,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8例,小细胞肺癌2例,均为临床分期Ⅳ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抗肿瘤治疗。IPM临床诊断7例,拟诊3例,以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较多见。肺癌继发IPM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8/10)、发热(8/10)、咯血(5/10)及胸痛(5/10)。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影和(或)实变影(10/10),2例伴空洞形成。10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7例治疗显效,3例老年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后易继发IPM,且死亡率高。应早期诊断并及早应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逐渐上升,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已日渐成为严重免疫受损者,如接受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肿瘤化疗或患有慢性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HIV感染及其他急危重病的患者死亡的主要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而IPA的确诊需综合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免疫状态、职业史等及各项实验诊断方法检测等。由于传统检查手段的局限性使IPA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过度治疗,增加了IPA的病死率。因此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IPA的关键,为此,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关于IPA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提高临床诊断IPA感染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曲菌是真菌的一种,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长期以来人类利用曲菌发酵食品如酱油、制酒等。曲菌亦可引起食物、谷物霉变、引起动物、人类中毒致病。人类吸入曲菌可引起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内膜、副鼻窦、外耳道、泌尿道、阴道、骨等病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超广谱抗生素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介入治疗等,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又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h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最常见,大约占50%~60%.  相似文献   

10.
<正>侵袭性真菌病亦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或深部真菌感染,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在近20多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这与临床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骨髓移植或其他器官移植的开展,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同时各种导管介入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BALF BG(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支气管肺组织灌洗液)((1,3)-β-D glucan,BG,(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于2015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其中确诊IPFI组、普通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分别占28、30、29例。73例患者未确诊IPFI(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但入院时伴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作进一步研究,每日连续进行真菌检测至确诊是否为IPFI,并将其分为诊断组和排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其BALF和血浆进行G试验(glucan,G,葡聚糖)(GB抗原检测),以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受试者中作ROC曲线,确定两种标本检测方法诊断IPFI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三组患者中的BALF及血浆BG水平中,IPFI组普通感染组无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 73例未确诊病例中,在随后5 d检测中发现29例确诊或临床确诊IPFI,27无法检测肺部感染而被剔除,20例排除真菌感染;3诊断组中BALF和血浆BG浓度显著高于排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ALF BG浓度为150.7 ng·L-1时的约登指数值=0.86,为大值;血浆BG浓度为82 ng·L-1时的约登指数值=0.82,为最大值;4诊断组BALF BG浓度峰值出现明显比血浆BG浓度峰值早,且诊断特异性高于血浆。结论 BALF的G试验特异性高于血清的G试验,且BALF BG峰值出现早于血浆BG峰值,有助于早期诊断IPFI,且检测影响因素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徐林松  张睢扬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1):1640-1644
近十多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数量的增多,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等因素的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日益增多。目前IFI已经成为各器官深部真菌最严重感染之一,勿庸质疑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会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在近几年里,真菌抗原和基因组DNA检测技术的更新是诊断方面的进步,而一些抗真菌药物也有了发展,如两性霉素B的脂类抑制剂、新一代咪唑类和棘球白素类等。本文就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这两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情易被基础病掩盖,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是实现精准临床诊疗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对目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标本直接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的诊断性能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与评价,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Posaconazole)。其化学结构与伊曲康唑同源,通过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其抗真菌活性,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耐受性好等特征。1药效学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机制与其他唑类药物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14α-脱甲基羊毛甾醇酶  相似文献   

15.
16.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目的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广谱、高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低蛋白血症、高龄、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疑诊患者应早期检测下呼吸道分泌物。尽可能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以减少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Current laboratory diagnostic methods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 in haemato-oncology patients are insensitive, resulting in late diagnosis and contributing to high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ensitive sero-diagnostic assays, including detection of genomic DNA sequences and fungal antigens, which aid in a rapid, early diagnosis of IFI.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assays vary considerably between studies, highlighting the need to correlate serological results with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tests and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findings. As part of management protocols, these assays may help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IFI; however, the impact on mortality from IFI may be greatest when they are used to screen high-risk patients. Persistently positive screening results could direct early aggressive antifungal therapy, guided further by radiolog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findings combined with regular clinical review, while the excellent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may allow treatment to be withheld in patients with antibiotic resistant neutropenic fever but no other signs of IFI. However, this pre-emptive approach requires evaluation in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相似文献   

19.
杨中原  陈韬 《传染病信息》2019,32(3):199-202
终末期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高。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且抗真菌药物存在诸如肝肾毒性、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等临床问题,终末期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将主要围绕终末期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