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美沙酮门诊中,阳性服药人员阴性配偶的高危行为及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转情况,为开展后续的配偶间干预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部分美沙酮门诊HIV抗体阳性服药人员的阴性配偶中,开展5次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信息和HIV阳转原因,并抽血检测HIV抗体。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次横断面调查分别招募107名、101名、119名、136名和85名对象。各次调查中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有显著性提高(P〈0.001)。检出HIV抗体阳转男性和女性各1例,分别因共用针具和配偶间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而感染。HIV发病密度为1.12/100人年,男、女性发病密度分别为4.17/100人年和0.65/100人年。结论共用针具以及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的主要危险因素,未来的干预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者的阴性配偶进行干预后高危性行为现状,为针对性进行性伴间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预试验修正后的问卷,每隔1年进行1次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检测。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艾滋病疫情及地理位置不同的13个美沙酮门诊调查3次,分别调查107人、101人、119人。阴性固定性伴艾滋病知识3次调查答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最近1个月与配偶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的比例、全程安全套使用的比例、无滑脱无破裂使用安全套的比例,3次比较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安全套使用方法培训、性病检查或治疗的比例,3次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阳性的美沙酮在治人员与其阴性配偶间高危性行为明显,对其实施安全性行为促进及安全套强化干预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中,HIV阴性配偶的阳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7—12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单阳家庭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HIV单阳家庭的基本信息、配偶间性行为信息、原阳者的治疗信息、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并对阴性配偶进行采血检测其HIV抗体阳转情况。结果共随访单阳家庭3850户,阴性配偶3850人,其中HIV抗体阳转17人,2012年驻马店市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HIV阳转率为0.44%。按原阳者性别分层,分别得到原阳者为男性的女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比值比(OR)=31.176,95%可信区间(CI):6.617-146.884,P〈0.0001]。原阳者为女性的男性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7.859,95%CI:10.058~142.504,P〈0.000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875,95%CI:1.200~28.771,P=0.0289),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5.983,95%CI:1.213~29.503,P=0.0280)。综合来看,家庭内配偶间HIV传播的影响因素为:近一年夫妻性生活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2.557,95%CI:11.772-90.042,P〈0.0001),近一年夫妻性生活频次〉2次/月(OR=5.630,95%CI:1.775-17.854,P=0.0033),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OR=4.895,95%CI:1.536-15.606,P=0.0073)。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率较低,仍需要加强安全套的宣传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的行为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更有效地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招募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服药人员,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用χ2检验分析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差异。结果共招募到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服药人员1 623人,有效应答者1 599人。其中30.46%(487/1 599)的人自我报告在服药期间曾有过偷吸毒品行为,29.83%(477/1 599)认可在过去的30天里与固定性伴有过无保护性行为,8.07%(129/1 599)认可在过去的6个月里发生过多性伴行为,其中54.26%(70/129)为无保护性行为。统计学分析显示,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偷吸率较高,不同性别、婚姻及工作状况的人群其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单身、低文化程度及无业者的HIV感染率较高。结论行为干预效果不理想,对此类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措施落实力度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HIV/AIDS病人确诊前后高危行为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确诊前的高危行为状况,确诊后的高危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0岁的HIV/AIDS病人443例,其中男性308例,女性135例。确诊前,调查对象发生过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6.2%和27.1%。确诊后,调查对象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5%和4.1%,均较确诊前降低。确诊前一年,调查对象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只有0.7%、3.8%;确诊后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0.0%、30.0%,均较确诊前上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确诊前无固定性伴的调查对象,在确诊前发生非固定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其OR值分别为28.180和7.564。结论高危性行为是中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从根本上控制艾滋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东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对MSM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性病症状、接受干预服务、HIV和梅毒感染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MSM984人,平均年龄为(30.36±6.71)岁;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异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3.37%和37.5%,与同性、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8.89%和29.27%。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的MSM的比例为6.81%,接受过于预服务的比例为59.04%。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3%和15.35%,其中2010—2012年HIV阳性率分别为10.5%、11.33%和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接受过干预服务与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年龄在≥40岁、样本来源等因素,与HI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MSM的HIV感染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强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法和分类滚雪球抽样法招募MSM,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以不安全性行为为应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干预服务覆盖情况、高危性行为情况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353名MSM。最近6个月,83.8%的MSM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56.7%有2个以上男性伴,无保护肛交率55.4%;7.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无保护肛交率44.7%;22.1%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无保护率70.2%。最近1年干预服务覆盖率80.6%。月收入高于2000元、从浴池、公园类场所寻找性伴、艾滋病知识不知晓、首次与男性性行为年龄小于25岁,是发生多男性伴行为的危险因素;月收入低于2000元、干预未覆盖、首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年龄小于18岁、浴池、公园类场所寻找性伴,是与男性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下低文化、非同性恋取向、艾滋病知识不知晓、有多男性伴行为,是与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与男性有无保护肛交行为是与女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四市MsM人群干预覆盖率低,促成HIV传播的高危性行为情况较严重,急需在相关方面加强。四市目前所开展的干预服务促进了男男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但使用水平较低,且对多男性伴行为、商业性性行为、与女性性行为的安全性均无明显影响,需要在干预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在干预内容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重大的慢性传染病。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报告的存活的HIV/AIDS患者仍然有95.8万人,且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1],艾滋病在家庭内配偶之间的传播,是艾滋病经性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对部分已报告的HIV抗体阳性者的阴性配偶进行随访和强化干预,分析强化干预的整体效果,为减少HIV在配偶之间的传播,制订艾滋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多药滥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广东、江苏三省市6个MMT门诊,选取1 202名符合条件的服药人员进行尿液吗啡、冰毒、摇头丸、苯二氮卓类、丁丙诺啡定性检测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多药滥用情况等信息。结果 1 20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9.7±6.8)岁,75.7%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2.5%,56.7%没有工作。平均吸食海洛因年限(15.6±4.8)年。在MMT期间经常偷吸海洛因的人数有156人(占13.0%),最近6个月其他物质滥用人数达到426人(占35.4%)。所在地区、职业、与家人关系、美沙酮平均剂量、其他物质滥用等,对经常偷吸海洛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在地区、职业、有无临时性伴、参加MMT时间、参加MMT之前是否有其他物质滥用、是否经常偷吸海洛因等,对其他物质滥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T门诊服药人员中偷吸海洛因和滥用其他多种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强对多药滥用现象的干预,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美沙酮受治人员进一步综合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高危注射行为、共用针具高危影响因素,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12个县美沙酮门诊1 935名维持治疗人员,HIV抗体阳性731人,阳性检出率为39.3%(731/1 860)。72.50%的受治人员治疗期间曾偷吸海洛因及其他毒品,在偷吸毒品人员中有69.14%的人是注射毒品,在注射毒品人员中有29.69%的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中,第一次注射吸毒的年龄越大,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概率越低(OR值=0.831);注射吸毒的频率低者不易与他人共用针具(OR值=0.254)。结论美沙酮治疗人群中仍然普遍存在偷吸现象和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需在美沙酮门诊加强对注射吸毒年龄较小及频率较多的受治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强化干预活动,以减少共用针具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广泛探讨影响商业性接触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AIDS/HIV)危险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设计的封闭式匿名问卷,于1998年7月对702名女性商业性服务提供者和165名男性受供者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在商业性行为中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与经济收入高、安全套知识得分低、终生商业性伴数多、自己不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以及无性病求医史等因素有关,女性则与未婚、AIDS/HIV知识得分低、安全套知识得分低、在消费档次较高的场所从事商业性服务、保持有非商业性关系以及无性病史和无人工流产史等因素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在商业性关系中发生AIDS/HIV危险性行为与经济收入高、安全套知识得分低、终生商业性伴数多和无性病史等有关,而女性则与其它性病知识得分低、在消费档次较高的场所从事商业性服务、无性病史、无人工流产史、不以安全套作为避孕措施、自己不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以及有兼职等有关。结论 商业性服务中HIV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与参与人群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个人经历关系密切。今后在针对该人群的HIV/AIDS健康教育中注意从这些方面设计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HIV/STD高危性行为和知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调查北京市流动人口中存在的感染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疾病(HIV/STD)的高危性行为和他们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状况。方法在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的行业中,用按比例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222名流动人员,采取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拥有的性伙伴数量、参与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等高危性行为的情况和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状况。结果对被调查者中报告有性行为的900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67.4%的人有婚前性行为,31.0%的人有多个性伙伴,9.4%的人参与了商业性性行为,而只有39.0%的人使用过安全套。对全体被调查者的艾滋病知识分析发现,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相对比较多,熟悉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但对不传播途径没有多大把握。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感染HIV/STD的危险和使用安全套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徐汇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健康需求,为对MSM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非政府组织(NGO)小组动员、网络招募和"滚雪球"等方法,对154名MSM开展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特征、性取向、性活动、安全套使用、HIV抗体检测以及健康需求和建议等相关信息,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8.5岁,文化程度较高,以外省为主。同性恋占66.9%,双性恋占32.4%。主要通过网络、同志酒吧、私人住宅、浴室等方式寻找同性性伴。有过固定男性伴、多次男性伴、偶遇男性伴和女性性伴的比例分别为55.8%、51.9%、48.7%和26.0%;其高危性行为发生比例分别达到37.2%、35.0%、32.0%和55.0%。婚姻状况是双性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收入是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77.3%的对象曾接受过HIV抗体检测。结论加强对MSM人群宣传教育,提高该人群对自身高危行为风险的认识,扩大咨询检测覆盖面和安全套的可及性。重点关注该人群中的已婚双性恋者和商业性服务者,对感染者和病人给予更多的关爱、心理支持和平等救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梅毒感染情况,分析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市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血液样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形成检测数据库,同时结合这一时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3806例,经性传播占94.0%(3579例);梅毒阳性者450例,梅毒感染率11.8%。报告的HIV/AIDS病人,有1911例在HIV抗体检测确证阳性前3个月内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66.6%(1272例);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不同特征对应的梅毒感染率水平为: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年龄40岁以上者高于年轻者,男男同性性行为途径高于其他传播途径,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者高于已婚及不详者,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专者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既往曾患性病者高于未患性病及不详者,报告单位为传染病医院者高于其他报告机构,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者高于其他样本来源者。结论应根据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主要特征开展梅毒筛查及规范治疗,降低感染梅毒对HIV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高危行为特征,面临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网络在线对MSM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838人,年龄(28.73±7.51)岁;自认为性取向为同性恋的占59.07%,双性恋的占40.09%,异性恋者占0.84%。MSM的同性性伴数(中位数)累计有14个(8~31个)女性性伴数累计有2个(1~4个);最近6个月与同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6.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较低、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是影响使用安全套的阻碍因素,曾花钱买性是促成使用安全套的因素。838人中,75.78%认为暴露性取向会明显受到歧视和伤害,19.09%曾因男男性行为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11.58%曾因男男性行为有自杀行为,47.02%曾因同性性倾向感到痛苦并影响了学习或工作,21.43%曾因男男性行为暴露被单位辞退或自己辞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过婚是增加MSM社会压力及心理压力的因素,而文化程度较低是减轻压力的因素。233人检测过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为11.59%。结论 MSM存在较高的高危行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HI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同性固定性伴侣对男男性接触者AIDS高危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有固定同性性伴侣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及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不记名邮寄问卷形式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109份。有固定同性性伴侣者689人,平均年龄34.0岁,首次性交平均年龄18.7岁,累计男性性伴侣平均34.8人,92.4%有口交行为,82.9%有肛交行为。近1年内,53.7%有过陌生男性性伴侣,53.1%与女性性交过。69人检测过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3人阳性。约87.2%的人曾使用安全套。结论 本组有固定同性性伴侣的MSM在性方面相当活跃,存在HIV高水平流行的可能性,而且流行会在MSM与异性爱人群之间互动。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阻力,对中国MSM的AIDS干预尚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HAARP)在广西所覆盖地区,注射吸毒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高危行为的现状,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梅毒感染的现状,用于今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解6个市县该类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危险行为特征。结果 6个市县所调查的1 868名注射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在3.1%~17.7%;每个市县都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其注射器来源于当地的药店或私人诊所。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6.0%~15.1%。6个市县的注射吸毒人员仍然存在共针行为,而且安全套使用率非常低,尤其是与配偶(同居者)的安全套使用率更低。结论吸毒人员与性伴的干预工作需成为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尤其要注重对性活跃的吸毒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咨询以及安全套发放等工作;基于大多数吸毒人员都在药店和诊所购买注射器,建议今后宜采取多种方式发放免费注射器,如在药店、诊所等设置针具交换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