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年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总体情况,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制备并发放梅毒血清样本,各性病实验室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分别做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和定量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果2007年,共计186家性病实验室参与了非梅毒螺旋体定性(930份)和定量(930份)样本的检测,其中104家实验室同时进行了梅毒螺旋体定性(520份)和定量(520份)样本的检测,共计2900份样本中,符合的2650份,全省总体符合率为91.4%。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4.7%和95.4%,两者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只有6.3%和3.8%、7.4%和0.5%。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2.7%和91.2%,总体几何标准差分别为2.29和2.57。结论全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总体检测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室内质控,促进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相关医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验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强梅毒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每家参评实验室发放5份质评样本,分别进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定性、定量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收集检测结果;并对2011―2020年,各年参评单位数、仪器设备、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参加广西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医疗机构数由48增加到406家,参评单位陆续开展了梅毒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试验;仪器设备逐渐完备。室间质评合格率逐年上升(χ2=64.50,P<0.01),2016-2020五年合格率均超过97%,2011-2020年参评单位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符合率均较高,除2018年(68.0%)外,其余各年定性试验符合率均高于90%;而定量试验符合率10年中波动较大,分别为79.2%、56.7%、74.0%、72.2%、58.6%、74.4%、90.1%、60.3%、89.8%、71.2%。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试验符合率较为平稳,除2013、2014、2016三年,其余年份均达90%以上。结论 2011-2020年间广西各市、县参加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的医疗单位逐渐增加,开展项目及设备日趋完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年合格率逐年上升,提示了广西地区医疗单位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和检测质量10年来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中,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梅毒室间质评的参评情况,以进一步完善全省性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加强性病检测质量控制和管理,有效整合实验室资源,以便全省更好地开展性病检测工作。方法向全省已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梅毒室间质评的组织单位、参评项目、实验方法,全省分类统计。结果 2011年河北省406家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参加梅毒室间质评的单位有101家,占实验室总数的24.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a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性病艾滋病参比室、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级临床检验中心四家单位组织梅毒室间质评,参评实验室以参加卫生部和省级临床检验中心为主。在两种参评项目中,只参加一种项目考评的实验室56家,参加两种项目考评的45家。在检测方法上,56家实验室采用1种检测方法,45家同时使用了两种实验方法。结论 2011年,河北省各级性病诊疗机构中梅毒室间质评参评率低,不足实验室数的四分之一;参评项目不全,参评方法不一,质量控制难以实现,需要进行统一、规范、有序、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1999-2006年浙江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总体情况,探讨目前影响实验室工作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全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和提高检测水平. 方法 分析1999-2006年全省艾滋病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 结果 参加室间质评的实验室逐年增多,以医疗、戒毒所和妇幼机构增幅最大.国产试剂占领了主导地位,目前均使用第三代产品,从2005年开始使用进口试剂为第四代试剂,均为国家批批检合格产品.盲样检测定性结果判断正确逐年提高,漏检情况每年减少,从2002年开始没有出现漏检的情况,每年均有超过80%的单位对阳性质控标本SI≤2,说明总体上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逐步提高,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结论 全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总体上检测质量较好,室内质控和生物安全仍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展性病实验室室间质评(EQA)活动,了解实验室检测水平,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发放沙眼衣原体(Ct)抗原样本、梅毒螺旋体血清样本、性病常规阅片,共计145套,2900份,要求做Ct抗原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和性病常规阅片。结果回报结果单位121家,质评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0分。完成所有项目的实验室68家,成绩优秀者36家(52.9%),合格者18家(26.5%),不合格者14家(20.6%);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成绩明显好于非监测点。结论性病实验室需加强质量控制,如通过选择高质量的试剂,加强室内质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等方面提高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梅毒血清学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和现场督导,了解海南省梅毒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总体水平。方法 2008年9月,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到各实验室现场督导,11月发放梅毒质控血浆标本共185份,各单位根据自己开展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情况,分别做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和半定量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结果 37家单位参加室间质评活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和半定量试验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5.95%和60.54%;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结果符合率为90.43%。结论此次质评活动表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半定量试验合格率较低,现场督导中发现部分试验室未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加样器长期未校准、水平摇床不合格等,造成实验结果存在不同差异,因此海南省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测包含两类血清学试验,一类是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包括:TPP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ELISA、快速检测试验(rapid test,RT)、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等;另一类是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有RPR、TRUST[1]。  相似文献   

8.
3年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检验技术,通过分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从而保证检验质量。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EQAS)项目由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承担,已连续多年举办,该项目每年上下半年各1次(以下分别称为第1次、第2次),  相似文献   

9.
刘慧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7):F0002-F0002
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在全世界己普遍开展,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重点实验室从今年开始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自身抗体室间质量评价(每年两次),四月份的第一次室间质评成绩优秀。通过对自身抗体结果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整顿方案。室间质评数据通过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远程通信系统(CLInet-EQA)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增加了反馈的信息量,使我院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有了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性病防治机构进行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预试验,了解我国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现状,提高我国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各级性病防治机构发放梅毒血清质控品和调查问卷,按要求反馈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评的23家单位中,17家单位的成绩为100分,3家单位的成绩为90-99分,优秀率为86.96%;另2家成绩为80~89分,1家单位成绩低于60分。结论全国性病防治机构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应建立并完善我国性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加强各级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009-2010年梅毒流行趋势,并结合天津市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考核结果,探寻天津市梅毒疫情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梅毒疫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家医疗机构,收集其2009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的梅毒阳性血清并进行梅毒血清学复验。制备并发放梅毒血清样本,各管辖的性病实验室的常规检测人员,按其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回报。采用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检测结果与梅毒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随机抽取的4家医疗机构收集的血液样本中,性病实验室与确证中心实验室梅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77.43%(247/319)。性病门诊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验证结果显示,合格率为97.30%(36/37),其中优秀占78.38%(29/37),良好占13.51%(5/37),合格占5.41%(2/37),不合格率为2.70%(1/37)。结论以梅毒血清学确证能力建设为抓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梅毒疫情报告中的误报情况,从而展示天津市真实的梅毒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梅毒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真实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安阳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加强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方法对通过审批的43家实验室,通过发放质控品和质量考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结果实验室考核参加率为100%。考评结果:2011年8家优秀,19家良好,16家合格;2012年16家优秀,20家良好,7家合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优秀率,2011年分别为22.2%、21.4%、0;2012年分别为33.3%、42.9%、33.3%。结论通过连续2年对安阳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考核,促使检测能力不断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2007-2011年全国性病检验实验室沙眼衣原体(Ct)抗原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性病临床实验室Ct检测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向参加室间质评的性病检测实验室发放模拟临床Ct检测拭子的质控品,性病控制中心对回报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后,将考核成绩反馈至各实验室。结果全国性病检验实验室Ct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由2007年的84.93%提高到2011年的90.54%;优秀率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2007年的47.95%提高到2011年的52.25%,其中2009年优秀率为70.00%。结论经过5年严格的室间质量评价及质量管理,全国性病实验室Ct抗原检测的能力逐年提高,且考核成绩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各级性病防治、诊疗机构实验室开展淋球菌检测的现状。方法向全国各省级性病检测中心实验室和部分国家性病监测点发放淋球菌冷冻干燥质控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报告结果,对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对55家性病检测实验室发放质检样品,回报检测结果的共41家实验室(74.55%)。在这41家实验室中,结果符合率为100%的26家,符合率≥60%的10家,符合率≤40%的5家。5份质控品的符合率分别为:97.56%、87.80%、90.24%、68.29%、97.56%。结论通过淋球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反映出我国淋球菌检测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Countries worldwide are focusing to mitigate the ongoing SARS-CoV-2 pandemic by employing public health measures. Laboratories have a key role in the control of SARS-CoV-2 transmission. Serology for SARS-CoV-2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support diagnosis, define the epidemiological framework and evaluate immune responses to natural infection and vaccine administration.Aim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assessment of the actual capability among laboratories involved in sero-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n COVID-19 in EU/EEA and EU enlargement countries to detect SARS-CoV-2 antibodies through an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 based on proficiency testing.MethodsThe EQA panels were composed of eight different, pooled human serum samples (all collected in 2020 before the vaccine roll-out), addressing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etection. The panels and two EU human SARS-CoV-2 serological standards were sent to 56 laboratories in 30 countries.Results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laboratories within this EQA indicated a robust ability to establish past SARS-CoV-2 infections via detection of anti-SARS-CoV-2 antibodies, with 53 of 55 laboratories using at least one test that characterised all EQA samples correctly. IgM-specific test methods provided most incorrect sample characterisations (24/208), while test methods detecting total immunoglobulin (0/119) and neutralising antibodies (2/230) performed the best. The semiquantitative assays used by the EQA participants also showed a robust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e standards.ConclusionOur EQA showed a high capability across European reference laboratories for reliable diagnostics for SARS-CoV-2 antibody responses. Serological tests that provide robust and reliable detection of anti-SARS-CoV-2 antibodie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Two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mes (EQAPs) were run in 2008 and 2009 to evaluate the proficiency of blood centres in detecting, by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NAT), the possible contamination of plasma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QAP‐2008, three customized panels were designed; each containing positive samples with a viral nominal concentration for the three viruses of about three times the 95% DL of the respective commercial NAT assay. In the EQAP‐2009, the proficiency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evaluated with a single panel, independently on the NAT method used. Results While 84% (10 2 /12 2 )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EQAP‐2008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amples of the panels, in the EQAP‐2009 the percentage of proficient laboratories increased to 97% (118/122). Most importantly, in this 2‐year experience, we observed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re‐/postanalytical errors, from 14 in 2008 to two in 2009. Conclusions The design of these two EQAPs allowed participant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 methods applied in their routine screening of blood donations, not only with respect to analytical errors but also to human errors that, despite the high level of automation reached by NAT methods, can still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