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预测广东梅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梅毒的防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2004-2009年的梅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建立梅毒发病率预测模型,使用2010年梅毒报告发病率检验近期预测效果。结果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5年广东梅毒发病率分别为48.59/10万、55.35/10万、63.06/10万、71.83/10万、81.83/10万。结论 2011-2015年广东梅毒年发病率将以13.92%的平均增长率继续上升,应加强防治措施,控制梅毒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期梅毒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各地市和县区报告的三期梅毒病例的流行趋势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三期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04年的74例增加至2013年的671例,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0.09/10万增长至2013年的0.63/10万,年均增长24.14%。10年间累计报告4552例,死亡10例。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报告总数的62.68%;各地市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79∶1;40岁年龄者占78.34%。结论广东省三期梅毒处于低流行态势,病例散发,但呈上升趋势,危害日益显现,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商丘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防治效果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统计学指标对2011-2020年商丘市梅毒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商丘市梅毒报告病例发病率呈现线性增加趋势,由2011年的11.65/10万增长至2018年的22.35/10万,后下降为2020年的21.82/10万;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一期梅毒由2011年的3.61/10万增长至2013年的7.44/10万,后下降至2020年的0.57/10万;二期梅毒由2011年的1.67/10万增长至2015年的5.61/10万,后下降至2020年的0.97/10万;隐性梅毒年均增长21.04%。报告发病率男性年均增幅(10.71%)高于女性(8.82%)。40~59岁女性,60~79岁、≥80岁男性年均增幅明显。农民报告病例数占72.70%;农民、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构成比年均增加明显,分别由2011年的62.80%、5.71%、1.52%增加至2020年的73.51%、14.15%、4.44%。结论 2011-2020年,商丘市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隐性梅毒增幅明显,40~59岁女性、≥60岁以上男性增幅明显,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梅毒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充市高坪区2004 - 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南充市高坪区2004 - 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 - 2010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8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33/10万,2004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2.12/10万,2010年最高为15.77/10万;梅毒病例Ⅰ期72例,占25.71%;Ⅱ期72例,占25.71%;Ⅲ期4例,占1.43%;胎传梅毒5例,占1.79%;隐性梅毒127例,占45.36%.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236例),占84.29%,男女性别比为1∶1.43.结论 南充市高坪区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所占比最高,梅毒发病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对2019—2022年报告发病率及终止结核病流行状况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全国2009—2020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监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应用灰色模型GM(1,1)对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81.09/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9.27/10万,10年间下降了26.91%,10年间年均递降率为3.42%,总体呈下降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Z=-3.940,P<0.001)。灰色模型GM(1,1)拟合结果显示,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8255%,后验差比值C=0.097,小误差概率值P=1,说明拟合精度为优,可以用于外推预测。应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全国2019—2022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结果为56.7673/10万、55.1394/10万、53.5581/10万、52.0222/10万。如结核病防控策略维持不变,按照年均递降率为3.42%计算,到2030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9.04/10万,到2035年为32.80/10万。结论 2009—2018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结核病防控策略维持不变,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福建省大田县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0—2022年大田县梅毒确诊病例个案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Joinpoint 4.8.0.1软件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结果 2010—2022年大田县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9.905,P<0.05),共报告梅毒病例882例,年均发病率21.29/10万,年均增长率2.75%;其中隐性梅毒呈波动上升趋势(APC=8.730%,P<0.05),早期梅毒呈明显下降趋势(APC=-27.901%,P<0.05),三期梅毒一直保持在低水平,胎传梅毒自2017年未见报告。男性发病率略低于女性(χ2=8.913,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70.71/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5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肃省武威市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13年武威市淋病和梅毒的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1990年武威市报告首例性病,截止2013年底共报告梅毒1 883例、淋病1 812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13/10万、4.54/10万;两种疾病发病率流行曲线图基本一致,1990─2001年发病率基本稳定,从2002年开始发病率逐渐上升,至2011年、2005年形成发病最高峰,2012年开始下降;1990─2001年仅有一期、二期梅毒报告,其中一期梅毒发病例数最多,占80.00%以上;自2002年与2004年开始,隐性梅毒的增长较快,2010─2013年隐性梅毒已超过一期梅毒,占87.38%以上。结论梅病已成为武威市发病率最高的性病,必须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隐性梅毒的危害的宣传,才能有效地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珠海市2004-2010年梅毒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订梅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珠海市19个性病哨点医院2004-2010年上报的梅毒病例信息。结果 2004-2010年珠海市共上报梅毒病例3 591例,发病率从2004年的22.80/10万上升到2010年的61.85/10万,年均递增18.10%;梅毒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总发病数45.28%,且构成比有逐年增长趋势;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94∶1;年龄分布以20~44岁性活跃人群为主;高发地区为香洲区,高发职业为工人、家务待业者和商业服务者。结论近年珠海市梅毒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应根据珠海市流行特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几种传统模型及机器学习方法,在甘肃省预测梅毒发病率的效果,并对未来发病率进行预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ATLAB 2014a软件,对甘肃省2004-2015年梅毒发病率数据分别建立多项式回归、平滑样条插值、灰色系统GM(1,1)、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ARIMA)、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R)等数学模型,然后根据2016年实际发病率数据来检验预测效果以选择最佳预测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预测2017-2020年发病率。结果构建的一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平滑样条方法、GM(1,1)、ARIMA、ANN和SVR模型,拟合2004-2015年梅毒发病率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04%、22.44%、8.10%、24.89%、11.00%、17.61%和24.72%,以平滑样条最小。7种模型预测2016年梅毒发病率,以ARIMA模型最佳,使用该模型预测2017-2020年发病率分别为19.11/10万、18.21/10万、18.57/10万和19.94/10万。结论不同数学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不同,应根据实际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ARIMA模型预测甘肃省近年梅毒发病率性能较好,预测2017-2020年发病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5-2014年梅毒流行的特征及趋势,为梅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芜湖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16.42/10万增长到2014年的77.82/10万,年均增长18.87%,各期/类梅毒均出现增长,以隐性梅毒增幅最大,年均增长45.09%。男女比由2005年1.1∶1下降至2014年0.81∶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2009-2014年该人群报告发病率一直保持在80/10万;增幅最大的是60岁人群,年均增长7.33%。不同职业报告病例数中,家务及待业最多,占29.77%;增长幅度则以离退休人员最大,年均增长12.03%。结论 2005-2014年芜湖市梅毒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政府和各部门应引起重视,亟须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控制芜湖市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北京市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上报的梅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梅毒病例20839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6.08/l0万、27.03/10万、24.09/10万、24.45/l0万、25.50/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间。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县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结论青壮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和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十堰市1995~2009年梅毒疫情的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9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9年十堰市累计报告梅毒3477例,年均发病率6.9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Ⅰ期梅毒1156例(占33.42%),Ⅱ期梅毒806例(占23.30%),Ⅲ期梅毒20例(占0.58%),胎传梅毒130例(占3.76%),隐性梅毒1347例(占38.94%)。患者中,男性病例1698例,女性病例1779例。发病以20~49岁为主,占67.44%;职业以农民(占17.75%)、工人(占16.59%)、家务及待业者(占12.42%)为主。地区分布,以十堰城区、丹江口市和房县为主,分别占60.68%、10.07%和9.84%。结论十堰市梅毒发病率较高,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0-2011年11年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的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先后收集整理性病疫情网(2000-2003)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4-2011)广州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的年报告发病率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现状。结果 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04.61/10万,较2000年上升1.51倍,其间Ⅰ期、II期梅毒发病率年均降低5.28%,而隐性梅毒、胎传梅毒、Ⅲ期梅毒年均分别增长21.56%、18.34%、35.59%。2011年的报告病例中,60.63%的病例来自临床术前检测、咨询门诊和专项调查等,而各医院性病门诊报告的病例数只占39.37%。低学历,低收入人群、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结论广州地区梅毒疫情上升出现结构性特征,早期梅毒逐年下降,胎传梅毒、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逐年上升,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再利用的灰色预测系统模型GM(1,1)在预测梅毒疫情流行趋势上的应用,为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开封市2005-2012年的梅毒疫情数据,将其按照灰色系统理论利用收集数据,建立基于信息再利用的GM(1,1)模型,并和传统的GM(1,1)模型比较,预测开封市梅毒疫情的流行趋势。结果 2005-2012年,开封市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态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12年增幅明显,呈现出非单调增长趋势。基于信息再利用方法,得出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559 6,与传统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12.120 5比较,精度大为提高。结论基于信息再利用的方法建立的GM(1,1)模型,保持了传统方法建立模型的计算简便的优点,又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可以更为精准地预测开封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市淋病、梅毒发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2005—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淋病、梅毒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6年来,南京市淋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59.4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4.63/10万;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25.35/10万增长到2010年的37.83/10万。梅毒分期中,以早期(一、二期)显性梅毒为主,占73.27%;各年度梅毒病例的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淋病、梅毒的发病年龄均集中在20~49岁,分别占83.25%和72.37%。淋病各年龄组均是男性多于女性;梅毒小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大年龄组则是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中两者均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结论应根据南京市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淋病、梅毒的发病率。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3年山东省寿光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寿光市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寿光市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8 812例,年均发病率192.49/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55.05/10万),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44.30/10万),呼吸道传播疾病(36.46/10万)和自然疫源性与虫媒传染病(2.14/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菌痢、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结论山东省寿光市传染病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后,先天梅毒的发病情况,为先天梅毒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建档的疑似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对孕妇开展血清学筛查及确诊,根据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TPPA)确诊先天梅毒,对疑似先天梅毒病例,根据随访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2004-2009年共检测孕妇67 693例,孕妇梅毒阳性率0.59%;在310例疑似先天梅毒患儿中共确诊79例,发病率从2004年的431例/10万活产儿下降至2009年的127例/10万活产儿。结论 6年间孕妇梅毒的阳性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均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掌握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1年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计算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时间的发病率变化情况;用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mean percentage change, APC)评价发病率变化趋势,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三年发病率。结果2016—2021年厦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332例,发病率在3.99/10万~13.60/10万之间波动,年平均发病率9.20/10万,男性(10.98/10万)高于女性(7.27/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1~14岁(1 976例,占84.73%),其中学生和幼托机构儿童1 727例。发病时间呈双高峰分布,发病例数最多在5月和11月。全市发病率年均下降21.61%(t=-3.49,P<0.05)。GM(1,1)模型建模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11.14%,预测2022—2024年发病率将进一步下降。结论 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在福建省中上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