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内蒙古不同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统一设计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建筑、制造、服务三类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所得资料经Excel录入后,采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效调查问卷共3 807份中,三类职业流动人口均以在婚、初中学历的青壮年为主;性别对建筑业(OR=0.608,95%CI:0.472~0.785),居住时间对服务业(OR=0.801,95%CI:0.723~0.887),文化程度对三类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有影响。结论不同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应大力开展适宜于各类职业流动人口的综合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抽样,对禅城区建筑工地、工厂、餐饮宾馆、劳务市场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04人参与调查,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17%,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32.18%的人曾发生商业性行为,49.23%发生商业性行为时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文化程度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影响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97.28%的调查对象未参加过HIV检测。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自愿咨询检测意愿,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以及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现状,为开展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对北京市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的卷调查,分析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两家医院共获取有效问卷1077份,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7.9%(624/1077),发生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措施和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后抗体检测时间的知晓率分别为29.3%(316/1077)和35.0%(377/1077)。以前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培训、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了解,其中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培训对知晓率的影响最大[比值比(OR)=2.32,95%可信区间(CI)1.80-2.99]。结论此两家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强对新入职、学历低的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男性流动人口中,非婚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福州、厦门和泉州,使用国家统一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四类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2 795名男性流动人口,有12.3%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发生过非婚性行为,其中40.2%的人每次发生非婚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流动人口的户籍以及对待艾滋病工友的态度,是福建省男性流动人口发生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流动人口的特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天海  高艳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0):673-674,684
目的了解北京市监狱干警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对监狱干警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8名监狱干警就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进行调查。按回答题的正确数计算知晓率/%。结果共调查21道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题,总体知晓率为70.37%(1 596/2 268);6道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题的正确掌握率为74.85%(485/648)。性别、文化程度、从警时间、职业类别之间的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监狱干警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将教育重点放在一线工作的监管干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未成年罪犯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狱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500名未成年罪犯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未成年罪犯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已服刑时间、是否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及是否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结论 北京市未成年罪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监狱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并将文化程度低的罪犯作为监狱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尝试如何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方法对云南省某建筑工地18名建筑工人(均为男性)进行了2小时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培训采用讲解、示教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结果培训后,培训对象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对艾滋病的警觉性有所提高.结论建议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灵活多样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劳可娟 《内科》2013,8(1):54-55
目的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广西灵山县灵城选取5所建筑工地1000名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9.0%,对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6.2%,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为47.3%。结论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59%)离中国艾滋病2010年行动计划要求达85%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还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尝试如何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方法:对云南省某建筑工地18名健康工人(均为男性)进行了2小时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培训,培训采用讲解,示教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内容注重作用性。结果:培训后,培训对象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对艾滋病的警觉性有所提高。结论:建议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灵活多样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的健康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配额抽样方法选取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和延边州的1 200名就业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9%,女性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男性(χ~2=18.847,P0.05);未上过学的就业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症状和政策的知晓率最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知晓率最高(χ~2=16.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就业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本次流动范围等因素影响。结论本次调查的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对不良饮食习惯、吸烟所致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较好,但对某些知识的认知较片面、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等四个城市建筑工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每个城市至少抽取2个小型工地和2个大型工地。4个市共抽取28个工地4123名建筑工人,并对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自填问卷的调查。结果 4123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29.4%~58.3%,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年龄、人口流动类型、所在工地类型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联系。女性比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增加1.78倍(OR=1.78,95%CI1.46~2.16);大型工地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小型工地工人平均低0.77倍(OR=0.77,95%CI0.67~0.90);文化程度高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文盲工人的1.53~4.89倍;年龄越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低,市际和省际流动的建筑工人较本市区县际流动建筑工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要低。结论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60%,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及"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影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今后重点应加强对大型工地、跨省、市打工的工人较多工地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方式要通俗易懂,以便有效地提高建筑工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从事服装加工、餐饮服务、建筑、废品回收4个职业共512 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36.7%(939/2560),其中,男性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2.1%(511/1590),女性为44.1%(428/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2,P<0.01);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餐饮服务(60.4%,317/525)、服装加工(44.8%,278/620)、废品回收(34.3%,139/405)和建筑(20.3%,205/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434,P<0.01)。被调查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来源主要为广播(23.6%,121/512),听别人说(21.5%,110/512),报纸、杂志或书刊(21.3%,109/512)。不同职业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所不同。从事服装加工和餐饮服务者最主要的知识来源途径是广播,建筑工人是听别人说,而废品回收人员则是传单、折页或宣传画。结论 从事不同职业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均有所不同,调查结果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商业流动人员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AIDS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商业流动人员进行AIDS知识同伴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干预前后分两次抽样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辅予定性资料,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商业流动人员的AIDS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AIDS的知晓率分别提高至98.90%、99.45%、98.08%;轻视态度由6.50%降至0.55%,回避态度由14.40%降至2.19%,断绝往来的态度由8.17%降至O.27%,关心、开导的态度由56.20%升至77.81%;安全套可预防AIDS的认知率由40.60%升至87.95%,安全套正确使用率由85.20%升至94.25%,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同伴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为主,结合大众媒体、现场宣传等综合干预手段,是适合商业流动人员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8类人群有关艾滋病(AIDS)话题的访谈调查,了解北京市东城区这8类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程度。方法选择8类人群采取个别访谈、团体访谈的方式,按提纲进行访谈调查。结果艾滋病高危人群、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100%,不歧视率为78.8%。对艾滋病防治关怀和干预的可利用资源和可接受方法提出了多种思路,但对艾滋病疫情现状缺乏科学认识。流动人口缺乏必要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结论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科学性教育,注重在流动人口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昆明市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为修订和完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流动人口集中的行业,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4%,对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程度(84.3%)高于对预防知识(76.1%)的知晓程度;流动人口的多性伴比例与文化程度呈反比,表现出"无知者无畏"的特点。低龄、低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缺乏、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是流动人口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建筑业民工和餐馆服务员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为达到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的目标,同伴教育和安全套的提供是保证行为改变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多部门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管理和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街道及社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并对讨论和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完成问卷34份,其中市级和区级各17份。各相关部门均表示曾参与过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大部分是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的。全市尚没有专门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规划和部署,普遍缺乏专项经费和专业人员,也没有专门的统筹协调机制。结论多部门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打破户籍的禁锢,建立以居住地为基础的针对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学生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态度,探索和评估流动人口家庭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对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7所中学,通过健康教育课对初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学生将艾滋病知识宣传资料带回家中让家长学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前,从每所学校初中一、二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第2学期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家长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754名和756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52.5%提高到88.1%(χ2=228.96,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从71.2%降低到59.5%(χ2=19.34,P〈0.01)。结论学校主导、中学生与家长学习的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了对HIV感染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8个城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和开展艾防工作意愿等。结果 292人(80.9%)表示能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对待HIV/AIDS病人,或者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没有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一年接受培训的天数(3-6天、7-14天和15天以上)、支持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歧视有显著性差异,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3.96(1.10,14.25)、4.93(1.27,19.19)、10.33(1.86,57.42)、0.25(0.12,0.5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依然存在歧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预防的培训,同时要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基层防艾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特征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不同特征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南宁市10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的1996名居民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被调查对象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工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校学生、下岗人员、农业生产人员、少数民族是当前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