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中生在短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市13个县区随机抽取13所高中,根据年级分层整群抽样,对被抽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抽取3 846名和3 641名高中生,高中生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4%,较健康教育前的34.2%有很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基础知识知晓率为69.0%,健康教育后为82.9%,在4部分艾滋病知识中知晓率最高。不同年级(P=0.00)、父亲文化程度(P=0.00)和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得分(P=0.00),对艾滋病知识知晓均有影响。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增加,歧视态度减少,但存在危险行为,应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学生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态度,探索和评估流动人口家庭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对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7所中学,通过健康教育课对初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学生将艾滋病知识宣传资料带回家中让家长学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前,从每所学校初中一、二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第2学期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家长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754名和756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52.5%提高到88.1%(χ2=228.96,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从71.2%降低到59.5%(χ2=19.34,P〈0.01)。结论学校主导、中学生与家长学习的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了对HIV感染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四川省高职医学生艾滋病歧视水平现状,并分析学生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高职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问卷和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对406名高职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职医学生艾滋病歧视总分为(2.27±0.83)分,处于中等水平,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维度得分最高,为(2.31±0.8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安全性认知和年龄是高职医学生歧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高职医学生普遍存在艾滋病歧视,加强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安全性认知教育,有利于降低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第四师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兵团团场不同民族青少年中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策略与适宜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635名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中分别开展3种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汉(χ2=54.654 5)、维吾尔(χ2=19.235 3)和哈萨克族(χ2=56.478 9)高中生中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的总体知晓率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汉(χ2=14.150 0)、维吾尔(χ2=20.413 9)和哈萨克族(χ2=16.414 0)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应答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汉和哈萨克族学生避免性行为的正确生活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3 3,P0.05);汉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87.97%)、医生(54.72%)和书籍(52.83%);维吾尔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医生(84.21%)、电视(71.93%)和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59.65%);哈萨克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70.53%)、医生(67.63%)和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46.38%);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学生最喜欢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分别为电视(24.53%)、医生(50.00%)、医生(44.44%)。结论调查地区的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匮乏,在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学生中开展以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和同伴教育等不同方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正向态度持有率。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市、县城及乡镇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情况。方法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艾滋病教育和目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188名学生接受了调查,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1%。初、高中阶段分别有39.4%和73.4%的人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χ2=44.18,P<0.01)。初中驻地在城市、县城、乡镇的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分别为64.3%、50.0%和31.5%;高中分别为78.3%、71.7%和72.2%。结论应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对中学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晋城市城市社区居民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城区选择凤翔、万苑、康乐、西巷4个社区,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按楼号、门牌号随机抽取18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和外来暂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教育前后采用同一问卷开展两次面对面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由教育前的79.82%提高到教育后的96.02%,达到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交往的,关心艾滋病病人的人数明显增加(P<0.001);为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愿意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增加明显(P<0.001),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教育前有明显改变(P<0.01)。但自愿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增强对艾滋病预防的意识,改变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认识,自觉采取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银川市西夏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变化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态度,评估艾滋病项目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30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合格问卷300份,比较居民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08年西夏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8.7%,3年分别为66%、80%和90%。俩俩比较χ2分别为16.783、4.972和3.9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不歧视比例为35.3%,3年比例分别8%、47%和51%,2007年、2008年与2006年相比(不歧视)比例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06-2008年西夏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对感染者及患者不歧视态度有逐年提高趋势,但不歧视比例仍不高,需进一步加强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艾滋病群体内在歧视和普通人群外在歧视的异同,为消除艾滋病歧视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分别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和随机抽样方法,对艾滋病群体和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处理。结果调查124名艾滋病病人和450名普通人群。艾滋病群体内在歧视程度较高,总因子均分为3.01(最高分为4),不同感染时间的内在歧视有差异性;普通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24%,外在歧视态度和行为因子均分分别为1.97和2.41。艾滋病群体内在歧视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给予的外在歧视(t=3.411,P<0.01)。结论艾滋病群体需要认识到自身在歧视产生过程中的主体性,减少对歧视的夸大和偏差,同时引导普通人群在态度和行为两方面消除对艾滋病群体的歧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津南区党政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策略态度,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改进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352名党政干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前后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352名党政干部,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97.16%,培训后为99.40%(P=0.025);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50.57%,培训后为82.88%(P<0.01);对艾滋病目前是否能治愈认知率,培训前为78.98%,培训后为97.90%(P<0.01);对艾滋病传播方式、就诊机构的认知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培训后较培训前有所改善。结论经过培训,津南区党政干部对艾滋病知识和国家政策有比较高的知晓率,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以保障艾滋病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和顺利执行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城市居民HIV/AIDS知识态度及其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3个级别的5个城市中,采取连续抽样的方法,对979名居民进行拦截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入口特征、艾滋病病毒(HIV/AIDS知识、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和接触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情况。结果9.6%的人基本知识得分为满分,11.0%的调查对象无错误认识,有22.9%的人对待HIV/AIDS持积极态度。流动人群、文化程度低、女性、未婚和≤18岁者AIDS知识薄弱;报纸和电视是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结论充分发挥报纸和电视在居民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居民AIDS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某中学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AIDS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甘肃省一所石油企业中学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问卷897份,收回有效问卷892份,有效回收率为99.44%。中学生AIDS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7.7%~69.5%,高中生回答正确率普遍高于初中生;对AIDS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识的了解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高,各年级学生对传播途径认知的平均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非传播途径;对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得分总体偏低,表明学生们对AIDS存在歧视或恐惧认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17.5%的被调查学生有吸烟史,0.9%的学生回答吸过毒,2.8%的学生回答有性生活史,且分别有48.7%、65.6%的学生对婚外、婚前性行为持赞成和可以理解的态度。90%以上被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AIDS健康教育及自己有必要了解AIDS相关知识;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宣传资料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结论应加强对中学生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湖北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中高考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共调查1 272名中学生,总体正确率为73.5%,较低于高发区和示范区,但高于其他地区;90%以上的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意识较强;71.5%的学生选择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较分散;知识与态度成正相关,与行为相关性较小。结论湖北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高考的政策措施,能够对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形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当代高中生的性态度、艾滋病(AIDS)/性相关知识等的知晓情况以及性教育现状,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汉中地区4个县5所高中的1040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频数描述。结果共得有效问卷940份,其中43.51%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64.06%的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高中生对AIDS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87.00%。有41.49%的学生知道避孕的方法。只有41.60%的高中生接受过性教育,70.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结论当代高中生的性开放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一些性知识的了解还比较贫乏,同时接受正规的性教育仍然不足。因此亟需在高中普及性教育,同时性教育还应与AIDS知识的宣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和毒品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实现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在中学的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方法改编适合凉山彝族特点的学校禁毒防艾健康教育教材,培训生活技能教育教师。结果 2010年1-12月,在凉山州的17个县市的212所普通中学中,开展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共10~12课时,参与学生数达132 876人。其中,118所中学的64 301名学生分别在课程前后进行了统一的问卷调查。教育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85%以上,高中生在90%以上,比教育前均有明显提高。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发生明显正向改变,相关生活技能也有显著提高。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课是必要、可行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的过程评价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应于职业技术学校(职校)学生的同伴教育模式。方法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伴教育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结果同伴教育者培训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明显提高(P<0.01)。过程中目标人群参与率接近100%,参与者对同伴教育者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4.5分(5分制),对同伴教育方法的喜欢程度评分为4.67分。学生担任同伴教育者在现场控制、培训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结论同伴教育的方式适用于职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北京、河南新乡中学生艾滋病相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河南新乡市两地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方法选取北京西城区5所中学、河南新乡市3所中学的中学生462名,采取KAP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和新乡市两地中学生知道3条传播途径的比例为分别为78.5%和51.3%(P<0.01),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各占48.2%和33.2%(P<0.01),在学校学过有关AIDS知识的比例分别为80.6%和41.3%(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两地中学生愿意与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分别仅为34.6%、31.4%,看过描写性行为作品的比例分别为24.6%和22.9%,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6.5%和64.9%,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中学生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中学生中,尽快开展科学、系统的性知识和预防HIV/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加强对中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8个城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和开展艾防工作意愿等。结果 292人(80.9%)表示能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对待HIV/AIDS病人,或者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没有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一年接受培训的天数(3-6天、7-14天和15天以上)、支持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歧视有显著性差异,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3.96(1.10,14.25)、4.93(1.27,19.19)、10.33(1.86,57.42)、0.25(0.12,0.5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依然存在歧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预防的培训,同时要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基层防艾队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评价自编<艾滋病知识>小册子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于2000年6月对云南省红河卫校307名学生发放该册子自学1周后,对教育前后采用不记名、内容相同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对19项艾滋病知识题的答对率有14题在60%~97%,正确率最低为对窗口期的认识,仅为15%;教育后对所有知识题的答对率均上升到85%以上,除3道最基本的题无明显变化外,其教育效果十分显著(P<0.01).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人次选择同情和援助,但表示震惊、恐惧及回避者仍占一定比例.对非正当性行为表示反对的人次最多达2/3以上,少数学生则表示赞成或与己无关.所有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小册子表示欢迎,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结论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医学中专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全面,通过<艾滋病知识>读物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效果十分显著且很受欢迎,把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轨道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