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监测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提示应正确使用头孢素类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53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8种,排前3位的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药品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9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 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297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娟  陈铭智  陈军 《广东药学》2014,(6):447-44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上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ADR中,ADR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儿童和中青年患者为主;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共涉及22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达62.52%。结论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并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丽水市汇集的ADR资料情况,探讨产生ADR的因素。方法根据2004年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1例ADR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占45.1%(226例),中药制剂占16.0%(80例),其次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用药引起。ADR类型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48.9%(245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较严重的ADR有21例。静脉给药最多,占65.9%(330例),其次是口服148例(占29.5%)。结论引起ADR的因素有很多,为减少和避免ADR,应加强医药人员参与ADR监察工作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3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士洋  程军  陈志武 《安徽医药》2011,15(4):516-518
目的 了解该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9年该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0例ADR报表中涉及21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发生ADR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头...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确保安全用药,深入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15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本资料中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注射剂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的损害为主;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结论重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与报告,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本院2011年1至10月临床各科呈报的ADR病例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43.2%);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94.4%;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位(29.6%)。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1.2%)。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报告、诊断和处理对确保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娟  张少文  宋新文  许琼 《医药导报》2009,28(11):1518-15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的25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3例ADR中,<3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1.0%(129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92例);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6.0%(16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6.7%(194例)。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梁影  朱齐兵 《海峡药学》2007,19(7):108-109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发生情况,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 根据2005年临床药学室收集的本院医护人员自发呈报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2%(58例),中药制剂23.4%(25例):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50.5%(54例),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较严重的ADR有7例(7.5%),死亡1例.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建华  王梅  崔冉 《齐鲁药事》2009,28(7):441-444
目的了解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在淄博市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淄博市2008年收集的976例新的、严重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涉及ADR的药物共22类,中药注射剂居首位,其次为抗微生物药物。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68.44%)。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以中度居多(70.49%),重度ADR 212例(21.72%),严重ADR发生例数最多的药物是氯氮平片。结论继续加强中药注射剂和精神类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集的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ADR中,大于60岁患者较多(35.71%);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8.83%),其次为抗肿瘤药(17.53%)和中药制剂(14.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ADR有8例(占5.1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912例ADR中,年龄大于60岁患者占31.91%,以抗菌药物诱发的ADR居多(32.02%),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74.12%),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18%),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55.92%)或者好转(42.76%)。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合理指导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门诊和住院病房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上报的302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结果 302例ADR报告中,女性(54.6%)高于男性(45.4%)。抗感染药物ADR居多,占27.8%。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70.2%和24.8%。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6%)和消化系统(15.9%)。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计10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首位;大多数ADR均在用药30min内,特别是用药10min内;ADR主要由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其中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沈发英  尹寿祥 《安徽医药》2008,12(2):178-18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呈报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的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2014年上报的338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8例ADR病例中,新的和严重的病例占28.4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达75.70%;引发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达58.88%;ADR病例数量最多的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达11.54%;338例ADR几乎累及了全身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达76.33%;严重ADR在联合用药中的比例(22.00%)高于无联合用药中比例(10.07%);按照类型分,最多的为B型高达82.25%;时间关联性以B型最明确,发现时间在给药后2 h内高达87.77%;A型ADR新的和严重的报表所占比例最高达41.82%。结论:本次调研发现静脉给药30 min内ADR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高;严重的ADR更倾向于在给药后数分钟内发生;联合用药可能是严重ADR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B型ADR所占比例最高可能与其时间关联性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郭晓宁 《首都医药》2014,(22):80-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13年上报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33例(44%);静脉滴注给药71例(94.7%);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61.5%);严重的ADR4例(5.3%)。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致药品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6年5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报道的培美曲塞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培美曲塞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共41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1~70岁;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用药4~6 d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39.0%;培美曲塞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较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25.4%、23.1%。结论培美曲塞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畅  韩滨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2):1550-1552
目的探讨羟基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9月报道的羟基脲致ADR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羟基脲引起的不良反应共52例,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多集中于41~80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的ADR例数最多;有服用当天或短时间内就出现的ADR,服用超过3年的患者出现ADR占比最大,为69.23%;羟基脲引发的ADR以皮肤器官损害为主,其中皮肤溃疡所占比例最大,为82.69%。结论羟基脲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使用时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4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1年收集的400份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登记ADR名称、级别、结果、药品名称、用药途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结果 ADR发生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但老年人及儿童发生ADR的比例也较高;其中,静脉滴注297例,占总数74.25%,口服给药96例,占总数24.00%;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ADR发生比例高;ADR临床表现分布广泛,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结论抗菌药物ADR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加大对ADR的认识,采取必要干预措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