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24个月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计调查755例HIV/AIDS病人,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8.7%(66/755),以单项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为主,轻、中度肝损害占84.8%(56/66),发生异常的时间为30-485天,中位数75天。其中含奈韦拉平(NVP)方案治疗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7.1%(33/467)、含依非韦伦(EFV)方案发生率为11.5%(33/288)。肝损害级别:1级34例,2级22例,3级10例。结论 HIV/AIDS病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轻中度肝损害常见,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保证HAART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HIV/AIDS病人HAART相关的高乳酸血症/乳酸酸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引进和广泛地应用,使得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中国自从2003年开始,在政府的倡导下,广泛开展艾滋病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其主要的方案是以核苷类药物(NRTIs)司他夫定(d4T)、齐多夫定(AZT)或去羟肌苷(DDI)为骨干的,而核苷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线粒体毒性。在线粒体毒性中最严重的甚至是威胁生命的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文章就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为保证HAART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全部病人均使用国家免费艾滋病HAART药物,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要求,全部病例均在HAART后1、2、3、6、9、12个月随访1次,统计病人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5例病人中90例出现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3例一线治疗失败、2例因药物配伍禁忌更换抗病毒药物。其中90例病人因AZT、NVP、D4T不良反应更换抗病毒药物。另有3例初始HAART方案包含EFV的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自行缓解,未更换药物。将初始HAART方案包含AZT、NVP、D4T的病例分为未换药组和换药组,将两组病人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ART的主要换药原因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在包含AZT、D4T、NVP的HAART方案中,治疗前3个月着重监测AZT、NVP的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着重监测D4T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基线CD4细胞计数无关。同时须及早发现耐药,并须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4.
HAART后艾滋病病人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温州市艾滋病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今后开展HAAR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相关信息,对2005-2013年接受艾滋病免费HAART的974例病人的免疫改善状况、病毒抑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持续上升,以治疗3个月时增幅最大,治疗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基线CD4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增长的水平也越高。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的比例达84.7%~87.3%。56.6%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有6.0%病人因不能耐受严重不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结论温州市艾滋病免费HAART的疗效显著,可显著地抑制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复制,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早启动HAART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一线治疗失败发生的时间,从而为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以2005-2015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治疗失败的判定标准为一线治疗6个月,病毒载量持续≥1000拷贝/mL,或者基因型检测存在耐药。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基线特征,以及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时间状况。结果 在地坛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835例病人中,累积有130例发生一线治疗失败,失败率为3.39%。其中81例(62.31%)病人的治疗失败发生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48周内,47例(36.15%)发生在HAART 24周。治疗失败受到治疗方案和治疗启动年限的影响(P均0.001)。初始治疗方案服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仑(EFV)组合的病人,一线治疗失败发生率为2.67%(P=0.001);服用司坦夫定(D4T)+3TC+奈韦拉平(NVP)的病人治疗失败发生率为8.96%(P0.001);服用齐多夫定(AZT)+3TC+NVP的治疗失败发生率为6.31%(P=0.002)。2015年启动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一线治疗失败发生率为0.61%(P0.001),2005年和2007年的治疗失败发生率均为10.91%(P=0.002),2009年启动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治疗失败发生率为9.15%(P0.001)。结论 HIV/AIDS病人一线治疗失败发生率和初始治疗方案、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年限有关,且主要发生在接受HAART治疗的早期(48周)。今后应该在HIV/AIDS病人接受HAART的早期加强依从性教育、监测等干预措施,并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存在HIV耐药突变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39例,将治疗方案更换为含有LPV/r的抗病毒方案,分别在更换方案的0、6、12、18、24、36、48、60个月时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RNA)及HIV耐药检测。结果 39例病人更换方案前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3个/μL,HIV-RNA中位数为6500拷贝/mL。更换方案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与更换方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50拷贝/mL的病人的比例,在更换方案后6、12、18、24、36、48、60个月分别为76.92%(30/39)、89.19%(33/37)、92.11%(35/38)、86.49%(32/37)、84.38%(27/32)、90.32%(28/31)和93.55%(29/3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结论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有LPV/r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且不易发生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9.
10.
HIV/AIDS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疗效. 方法 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检测病人的病毒载量及CD 4T淋巴细胞. 结果 对接受HAART 12个月后的98例病人测定病毒载量,平均病毒载量为(2.03±0.17)log10拷贝/ml,其中53人(58.24%)治疗24个月后血浆中检测不到HIV.98例病人的CD 4T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平均增高(197.27±51.71)个/μl(19~506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 4T淋巴细胞平均升高(235.92±77.4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5.31%上升到治疗后的32.65%. 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中国南部地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规律。方法收集近3年来30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按基线CD4^+T细胞数分为A、B、C三组,观察基线及治疗1、3、6、12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12月末血浆病毒载量(VL)、临床症状和毒副作用。结果抗病毒治疗12月末30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上升127个/1,以治疗3月后增长明显,3、12月末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月末273例(91%)患者血浆病毒载量(VL)〈5copies/ml,27例(9%)患者病毒载量(VL)〉50copies/ml,高病毒载量A组16例,C组4例;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外周神经炎(35.4%)、骨髓抑制(18.2%)、皮疹(15.2%)、肝功能损害(12.1%)、乳酸酸中毒(12.1%)和肾结石(6.1%)。结论HAART治疗对中国南部地区的艾滋病患者有效,能够实现免疫重建,但存在较多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LAHL)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5月,门诊进行ART的随访AIDS病人出现LAHL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91例门诊进行ART随访的AIDS病人中,有71例发生LAHL,其中女性34例(χ2=6.147,P〈0.01),服用D4T的42例(χ2=7.784,P〈0.01),服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药物超过1年以上59例(χ2=18.100,P〈0.01)。发生LAHL病人相比未发生LAHL病人更容易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γ-谷酰转肽酶(GG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比值比(OR)10.923,95%可信区间(CI):1.067~111.836]、ALT升高(OR1.09,95%CI:1.017~1.168)、LDH升高(OR1.025,95%CI:1.007~1.043),均为发生LHAL的预测因素。在ART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病人中LAHL发生率低(OR0.991,95%CI:0.983~0.999)。结论 AIDS病人服用NRTIs药物,尤其是服用D4T、女性、服药时间超过1年以上,是发生LAHL的预测因素。在ART过程中出现ALT、GGT、LDH升高,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LAHL风险,避免进一步发展成致死性的乳酸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中国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发生的症状性高乳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有接受HAART的患者每1—2月进行临床随访,共发现8例症状性高乳酸血症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免疫状况、治疗方案、高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处理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8例症状性高乳酸血症患者,均在发病前服用过含有司他夫定的HAART方案9—24个月,临床症状以自觉疲乏、恶心、腹部胀痛、肌肉酸痛、运动后呼吸困难为多见,血乳酸水平3.4—10.0mmol/L。5例未出现乳酸酸中毒的症状性高乳酸血症患者,经换药或停药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3例发展为乳酸酸中毒,病情严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引起高乳酸血症的原因较多,司他夫定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与AIDS相关死亡病例和非AIDS相关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以及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病例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IDS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HIV/AIDS死亡病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死亡的5 265例有效个案进行分析,临床诊断为AIDS相关疾病死亡2 647例(50.3%),意外伤害410例(7.8%),其他疾病或难以确定与AIDS相关疾病的死亡1 973例(37.5%),不详235例(4.5%)。4 382例(83.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发现较晚(46.4%)和家庭经济困难(13.7%)。2004-2011年7月底,累计治疗AIDS病人21 761例,死亡1 718例。在有完整资料的1 694例死亡病例中,825例(48.7%)在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1 065例(62.9%)治疗前最近1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结论未能及时就医或诊断时间较晚,免疫功能低下,是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检测和治疗体系,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争取HIV/AIDS病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进行和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死亡原因,探索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AID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进行和未进行HAART者的死亡原因、免疫状态和病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96-2009年共有66例AIDS病人住院治疗,未行HAART的48例病人的死亡原因为:44例(91.6%)死于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2例(4.2%)死于消耗综合征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其中1例(2.1%)为失血性休克;18例行HAART的病人中,死于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7例(38.9%),死于乳酸酸中毒、慢性重型肝炎所致的肝衰竭各3例(16.7%),死于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2例(11.1%),死于消耗综合征、脑梗死、极重度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各1例(5.5%)。结论 HAART治疗后,AIDS病人临床相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并注意监测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后机会感染疾病谱的变化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8例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后机会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28例HIV/AIDS病人中,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3-12月期间共发生100例次机会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46.09%)和消化系统(11.72%)感染,其中前4位机会感染是细菌性肺炎(29.69%)、肺结核(9.38%)、口腔念珠菌感染(7.81%)、带状疱疹(3.91%);与HAART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机会感染中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占绝大多数(86.46%),存在一定比例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带状疱疹,AIDS晚期常见的机会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感染性腹泻及消耗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病明显减少。(2)128例HIV/AIDS病人HAART治疗前机会感染发病率为80.47%,治疗后3-6月时下降至28.13%,治疗6-12月时为25.89%,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ART治疗后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的病例减少。结论 HAART治疗后的机会感染发病率明显下降,机会感染疾病谱较治疗前有所不同,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的几率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济南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减少死亡的办法。方法收集2000-2012年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济南市HIV/AIDS死亡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济南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876例,累计死亡152例,累计死亡率17.35%;其中67.11%在确认1年内死亡,32.89%在确认1年后死亡,存活≥3年的占9.88%。死亡前检测过CD4+T淋巴细胞的占37.5%;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个/μL、50~200个/μL、≥201个/μL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前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占11.84%;平均服药时间为1.01年;平均生存时间年2.53年。结论济南市AIDS病例发现晚,CD4+T检测覆盖面、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AIDS知识宣传力度,消除歧视,扩大自愿咨询、主动检测的力度,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郑州市HIV/AIDS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4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0年6月,比较分析治疗基线及治疗结束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载量变化,统计抗病毒治疗方案、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44例中,死亡12例;存活的132例中,102例HIVRNA〈50copies/ml。132例存活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9例次。目前达到病毒学治疗成功目标的102例中,91例采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结论郑州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绝大部分HIV/AIDS患者采用一线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效果,同时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