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波 《天津药学》2016,(5):75-78
白花蛇舌草因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受到关注,许多学者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鉴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菌消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就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12):1104-1114
目的汇总近年来白花蛇舌草药材中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方法重点对57篇白花蛇舌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检索其中的新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结果与结论本文作者通过总结归纳,表明白花蛇舌草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种类繁多,部分成分抗肿瘤作用明显,其相关活性的产生与化学成分的特殊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岚  陈碧莲  罗镭 《中国药事》2023,(12):1451-1458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其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本文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对近十年的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结果:发现白花蛇舌草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有机酸类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白花蛇舌草在炮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与半枝莲和其他抗癌药合用效果更佳。结论:目前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全面,药理研究多是抗癌、抗炎,临床上常与清热解毒类药物合用,目前暂未见毒副作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琴  倪峰 《海峡药学》2013,25(4):23-25
随着白花蛇舌草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各类肿瘤,关于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等成分。本文对近10年来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雅  杨坤星 《中国药业》2008,17(5):62-63
目的为深入研究白花蛇舌草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相关文献,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白花蛇舌草含有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茵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10):1428-1431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在抗癌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蛇舌草""抗癌""活性成分""机制""Hedyotis diffusa Willd""Anticancer""Active ingredients""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就白花蛇舌草的抗癌活性成分、抗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66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白花蛇舌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烷烃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类、挥发油类等,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黄酮类、萜类及甾体类中的某些化合物。这些抗癌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抗氧化等途径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虽然近些年该药抗癌作用的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其在抗癌领域的应用广泛,但基于白花蛇舌草的抗癌新药研发工作仍比较滞后,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盼盼  姚晓东  李洁 《中国药业》2011,20(21):96-98
白花蛇舌草因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回顾分析了近年研究白花蛇舌草的文献,就其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作了概述,为其更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博  刘辰卉 《海峡药学》2011,23(5):52-53
目的白花蛇舌草系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寒,味苦、甘,具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利尿消肿、抗癌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含有蒽醌类、黄酮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化学诱变、抗炎抗菌、保肝利胆、镇痛解毒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抗肿瘤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中草药之一。  相似文献   

9.
田基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综述田基黄(又名地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用注射液的研究和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综述。结果:田基黄的化学成分中已有近50种的化合物被提取分离。药理学方面研究证明:田基黄具有抑菌作用,保肝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等。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田基黄提炼制成针剂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等。结论:田基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需进一步开发其活性成分并深入研究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贺奇凯  俞祖亮  郁志鹏  吴小超  查阳阳  张权 《北方药学》2012,9(6):26+119-26,119
目的:综述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最新进展。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对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现有文献表明白花蛇舌草在体内外均有抗肿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其信号通路、增强免疫功能等。结论: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研究者认可,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Hedyotis diffusa Willd and 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are most commonly used herb pair for cancer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d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s and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s of Hedyotis diffusa-Sculellaria barbata herb pair. METHODS Hedyotic diffusa extract, Scutellariae Barbatae extract, and herb pair extract were prepared and the component were detected by UPLC-Q-TOF-M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edyotic diffusa extract, Scutellariae Barbatae extract, and herb pair extract were detected using MTS assay. The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s were evaluated in Panc28 pancreatic cells bearing nude mice model.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of Hedyotis diffusa-Sculellaria barbata herb pair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using TCMSP, Cytoscape 3.6.1 software,and DAVID 6.8.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 were further validated in vitro. RESULTS Both the MTS and in vivo results showed that herb pair extract showed more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s on cancer cells compared to each individual. A total of 37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elected from Hedyotis diffusa and Sculellaria barbata, 33 kind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re involved in their anti-tumor effects. 58 cancer-related targets and 66 KEGG pathways were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 herb pair might be 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 HSP90, EGFR, 72 ku type Ⅳ collagenase, PPAR-γ, et al. In vitro valid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compatibility mechanisms was related with HSP90, EGFR related pathways. 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preliminarily verified the basic anti-tumo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Hedyotis diffusa-Sculellaria barbata herb pair,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anti-tumor mechanism of the herbal pa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BHSSC)水提物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体内抑制肿瘤活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其对凋亡关键通路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阐明白花蛇舌草抗肺癌分子机制。方法:制备BHSSC水提取物,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PC-9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并进一步构建人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BHSSC水提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技术研究BHSSC水提取物对MAPK通路中关键蛋白 Erk、JNK、p38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进而阐明白花蛇舌草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机制。结果:BHSSC水提取物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当剂量达到600 μg·mL-1 时,肺癌细胞抑制率达到95%(P<0.01)。荷瘤裸鼠模型结果显示,在给药21天后,给药组与肺癌模型组相比,肿瘤体积显著减小,平均抑瘤率达到70%(P<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BHSSC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MAPK通路中关键蛋白p38、Erk、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BHSSC水提物能够通过抑制肺癌细胞MAPK通路的活化,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肺癌的体内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微距图像鉴别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方法:通过微距摄像采集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各部位图像。结果:采集到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的花序、茎、叶等微距图像。结论:白花蛇舌草和水线草的花序和叶的微距图像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骅 《安徽医药》2013,17(6):939-940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的致敏性并比较不同来源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差别,遴选优质药品。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卵清蛋白)、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组,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试验和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PCA)试验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的致敏性进行研究。结果 A厂家和C厂家ASA试验和PCA试验均为阴性,B厂家除两批样品PCA试验为阳性外,其余样品ASA试验和PCA试验为阴性。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由于生产条件不同等原因,其过敏反应存在差别,其鞣质的含量可能与PCA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对癌症治疗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把符合纳入标准的7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采用RevMan 4.2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项研究疗效OR合并检验,Z=4.37 (P<0.01),表明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项研究KPS评分OR合并检验,Z=3.84(P<0.01),表明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并且比单纯化疗更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宝珍  解红霞 《中南药学》2014,(5):466-469,487
悬钩子属为蔷薇科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悬钩子属植物含有萜类、黄酮类、甾类等化学成分,在抗菌、保肝、抗氧化、抗肿瘤、消炎、镇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关于悬钩子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中药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Willd.)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熊果酸(ursolic acid,3)、2-羟基-3-甲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3-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4)、2-羟基-7-甲基-3-甲氧基蒽醌(2-hydroxy-7-methyl-3-methoxyanthraquinone,5)、E-6-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鸡屎藤苷甲酯(E-6-O-p-methoxy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6)、E-6-O-香豆酰基鸡屎藤苷甲酯(E-6-O-p-coumar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白花蛇舌草对裸鼠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细胞移植模型及采用胃内灌药。当肿瘤生长至直径10mm时,将荷瘤鼠随机分组,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在抑瘤率、生存时间、HeLa细胞Ki-67抗原蛋白的表达率以及肿瘤组织凋亡上的差异。结果:白花蛇舌草对HeLa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Ki-67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通过直接抑瘤增殖和诱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实现了其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白花蛇舌草茎尖的分生组织建立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系,确定白花蛇舌草悬浮细胞分批培养时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接种不同量的细胞液确定最适接种量,以细胞干重、蔗糖、铵离子、硝酸盐氮和多糖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确定白花蛇舌草悬浮细胞分批培养时的变化规律。结果白花蛇舌草悬浮细胞分批培养的最适接种量为15%,此时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在此接种量下,当培养时间达到9 d时,pH很快降低到3左右,细胞干重不再增加。培养液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碳源———蔗糖,在培养开始时,有比较大的降低,在培养后期,细胞干重不再增加时,也不再有大的改变。氮源[NO3-]优于[NH4+]先被利用,而且[NO3-]的利用速率要远高于[NH4+],达到7.14μg/(mL.d);细胞液中多糖的生成和细胞的生长属于非偶联型,在培养后期,逐渐大量生成。结论初步确定白花蛇舌草悬浮细胞分批培养时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培养工艺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