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肝病晚期,特别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是门脉高压及肾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征,内科治疗效果差,预后很差,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或联合肾移植是唯一挽救的方法[1].我院于 2002年至2005年完成了六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肝移植手术,对术后围手术期肾功能不全进行积极的诊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肝肾综合征肝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一同顾总结.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79-8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方法:本院18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18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一例死亡;与麻醉后相比,门与AHT指标在无肝期(30min)开始明显延长,并持续到新肝期(30min)(P〈0.05);而FIB和PLT指标在无肝期(30min)、新肝早期持续下降,与麻醉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肝期(30min)FIB和PLT指标有升高,但仍低于麻醉后(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25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旨在提高肝移植麻醉的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加硬膜外麻醉,通过无创监测HR、SpO2、ECG、PetCO2、Peak、尿量、鼻温肛温,有创监测AP、CVP、PAP、PCWP、CO、SvO2、中心血温、凝血弹力图、ACT、动脉混合静脉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等进行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氧供需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血糖、乳酸、体温的调控和肾功能保护以及无肝期VVB的应用和非VVB的处理。结果 无肝前期重点在于扩充血容量、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无肝期主要预防和纠正低温、心律失常、低血糖、高血钾、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无尿或少尿的处理,新肝期主要预防和治疗再灌注综合征。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完善的监控手段,合理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氯供需平衡、酸碱平衡、血气电解质、血糖、体温调控以及肾功能保护和VVB的应用均有助于提高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麻醉处理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经验。方法对31例肝移植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的回顾与分析。结果31例原位肝移植术麻醉处理效果良好。结论原位肝移植麻醉处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手术是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3-04成功地为1例肝硬化患者实施肝脏移植术,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总结如下:患者男,37岁。因乏力、腹胀10d,进行性加重伴昏迷1d而入院。临床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给予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该术式不需要阻断或切断上、下腔静脉,而在腔静脉部分阻断下将供肝的肝静脉与患者的腔静脉分支肝静脉吻合)。手术历经6h(无肝前期2h,无肝期1.5h,新肝期2.5h)。术后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h,生命体征平稳后拔出气管导管。麻醉管理:①无肝前期麻醉处理:这一期是整个手术中出血最多时期,术中应密切注意出血量及血压变化,要做好快速大量输液…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无肝期心排血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较无肝前期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新肝期CVP与PAWP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1或P<0.05),平均动脉压(MAP)下降(P<0.01);外周血管阻力(SVR)与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无肝期10 min后显著增高(P<0.01).结论 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应采取综合措施维持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15例不转流原位肝移植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术目前已成为某些终末期肝硬化、先天性肝病及肝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不转流肝移植手术期间需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及门静脉 ,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代谢改变复杂 ,体温及电解质尤其是血钾的波动大 ,麻醉处理有特殊性 ,与转流下手术有明显区别。现将我们近期实施的 15例不转流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经过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肝移植患者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9~ 5 5岁 ,体重 5 5~ 72kg ;其中胆汁性肝硬化3例 ,肝炎后肝硬化 7例 ,原发性肝癌 5例。二、方法 :(1)麻醉前准备 :入手术室后予面罩吸氧、心电及SpO2 监测。…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病人,已被广泛应用,我院在2000年至2001年进行了6例,本文就此类手术的麻醉作简要介绍。对象与方法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0~52(平均35.7)岁。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晚期”2例,“肝内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训练,总结预防血管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早期阶段:采用经典"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总数150例。观察术中及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加以分析总结,针对性地对操作技术进行改进。后期阶段:采用改进的方法建立模型,实验总数439例。结果模型建立的后期阶段与早期相比,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48h存活率、周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应用改进的操作方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能明显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创伤大以及对机体干扰明显,术期常出现严重的循环及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犤1,2犦。现将我们成功地为2例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麻醉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例1男,55岁,体重66kg。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右季肋部隐痛4年,加重伴眼黄、尿黄2月入院。例2男,59岁,体重65kg。乏力纳差、腹胀、腹部隐痛不适十余年,加重10d入院。2例均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性)”。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外科行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本文2例患者,术中、术后病情基本稳定,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8例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肝癌患者,ASAⅢ~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新肝早期)及新肝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精确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对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结果 围麻醉期8例成功,康复出院6例,术后死亡2例(抢救性肝移植),出院后死亡1例(肝癌复发).无肝前期、无肝期HR与术前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再灌注期则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尤以再灌注期最为显著.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以再灌注期最明显.从无肝前期至再灌注期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尤其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再灌注期血钾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再灌注期体温下降明显.结论 提高原位肝移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是及时、有针对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背驮式和经典式肝移植病人术中及术后肾血流和肾功能的变化,对肝移植病人肾功能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重症肝炎、肝硬化病人28例,分成背驮式肝移植组(A组,n=14)和经典式肝移植组(B组,n=14),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开腹前(T0)、无肝期30 min(T1)、新肝期10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由专人用彩色多普勒B超测量肾动脉的血流速度,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阻力系数(RI).从Swan-Ganz导管抽取右心房血测Bun和Cr水平,于手术各时期抽取动脉血测定酸碱度和电解质,同时记录尿量.结果 两组病人在无肝期之前肾动脉RI、尿量、Bun、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时期A组优于B组(P<0.05),B组T4、血Bun和Cr有改善趋势.结论 背驮式与经典式肝移植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肾血管阻力系数增加不明显,肾小球滤过率无下降,肾功能得到较好保护.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生化变化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因晚期肝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及肝移植手术的巨大创伤和对机体的干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内环境与凝血功能紊乱,并累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我院自2004-01-2005-05进行成人原位经典肝移植(OLT)20例。本文着重讨论经典非静脉一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酸碱及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富氢液对于肝移植手术患者腔静脉阻断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富氢液组(n=30),麻醉诱导后分别经胃管注射250 mL的等渗盐水和富氢液.于麻醉诱导(T0)、新肝期(T3)以及术毕(T5)时分别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和尿液标本,并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白细胞介素-18(IL-18)、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in C)、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在T3和T5期血清Cr和BUN浓度较T0期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氢液组患者的血清Cr[(164.8±18.4)μmol/L vs(116.7±14.8)μmol/L]、BUN浓度[(8.0±2.7)mmol/L vs(5.8±1.3)mmol/L]明显降低(P<0.05),肌酐清除率[(73.2±20.1)mL/min vs(86.3±18.4)mL/min]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氢液组IL-18、Cystain C、KIM-1以及NGAL含量在T0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3和T5期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富氢液对于肝移植手术患者腔静脉阻断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燕 《河南医药信息》2009,(12):121-122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管道护理质量,利于病人顺利康复。方法加强1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管道观察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除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11例至今均生存良好。结论科学、有效的管道护理,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保障肝移植术顺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管道护理质量,利于病人顺利康复。方法加强1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管道观察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除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11例至今均生存良好。结论科学、有效的管道护理,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保障肝移植术顺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班遵浦 《贵州医药》2002,26(10):916-917
多数文献认为改善非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急性肾衰 ,ARF)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血液透析 (HD) [1 ,2 ] ,但临床上早期HD的时机极难掌握 ,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进行HD是迄今ARF的基本治疗思路。因此 ,探索HD治疗ARF过程中促进肾功能恢复的方法 ,对提高临床ARF救治水平有一定意义。本文对比了HD结合血管活性药物与常规HD两种方法治疗ARF肾功能恢复的差异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符合文献[3] 急性肾衰诊断标准及透析指征的少尿型ARF3 8例作观察对象 ,其中男 3 1例 ,女 7…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性 ,41岁。主因乏力 8a,腹胀 5 a,间断呕血 ,黑便 3 a以肝硬化、肝功失代偿、肝病终末期入院行肝移植手术。术前检查 :血红蛋白 6 0 g/L ,红细胞压积 2 3% ,血小板 5 0× 10 9/L ,白蛋白 34.8g/L ,凝血酶原时间 14.8s,HB-s Ag( )、HBc Ab( )、HBe Ag( )。麻醉方法 :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 ,选右上肢粗大静脉穿刺输液 (16号 ) ,静脉给咪唑安定 2 .5 m g,间断面罩吸氧 ,用咪唑安定mg,芬太尼 0 .2 m g,卡肌宁 40 m g诱导 ,经口气管内插管(8.0号 )、机控呼吸 (VT8~ 10 m L /kg,频率 10次 /m in,I∶T=1∶ 2 ) ,持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机体组织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气、心指数(CI)、氧合指数和血糖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无肝期前CI、SvO2、DO2、VO2、O2ER无明显变化;无肝期5minCI、DO2、VO2降低(P<0.05);无肝期30minSvO2升高,VO2、O2ER显著降低(P<0.05);新肝期5minSvO2、DO2、VO2增加,O2ER仍较低(P<0.05);新肝期30min后DO2、VO2、O2ER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氧代谢障碍最显著。机体组织氧代谢动态监测有助于术中根据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在短期内急剧减退,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急性尿毒症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