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18例,均为男性。采掘从业史,2至5年85例,5至10年133例;病程,短者半年,长者10年。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辨证分类属实痹风寒湿型。  相似文献   

2.
针刺为主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是骨质增生产生最早和最常见的关节。近几年来 ,我们用针刺加药物薰蒸疗法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 1 2 0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系门诊患者 ,X线摄片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3 4岁 ;病程 7d至 2年。其中治疗组 1 2 0例 ,男 85例 ,女 3 5例 ;风寒湿痹型 76例 ,热痹型 44例。对照组 88例 ,男 5 0例 ,女 3 8例。治疗方法1 .治疗组主穴取犊鼻、内膝眼、梁丘、阳陵泉等穴 ,用 0 .40mm× 5 0 mm毫针 ,风寒湿痹型加关元、足三里穴 ,采用深刺得气后留针 2 0 min;热痹型加阴陵泉、血海、三阴交穴 ,采用浅刺不留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Wang痹的疗效。方法: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Wang痹风寒湿阻型68例。结果:治愈4例,好转5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补气养血之功,该方治疗风寒湿阻型Wang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晋中恒 《河北中医》2005,27(12):898-899
目的 观察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风寒湿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服用西药非甾体抗感染药常规治疗,治疗组128例应用扶正通痹汤治疗。14日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胃肠反应发生率、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胃肠反应发生率5.5%,6个月内复发率3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3%,胃肠反应发生率56、6%,6个月内复发率75.0%。2组总有效率、胃肠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扶正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梅花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外侧皮神经炎属中医“肌痹”、“皮痹”范畴。我们运用梅花针治疗 60例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 60例中 ,男 41例 ,女 1 9例 ;年龄 42~67岁 ,平均 51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5个月。其中右侧 38例 ,左侧 2 2例 ;面积最大 9cm× 1 2 cm,最小为 5cm× 7cm。对照组 33例 ,一般状况基本同治疗组。治疗方法1 .治疗组以督脉经和足三阳经脉的穴位为主 ,取腰骶部、臀部、患部周围。采用梅花针 ,医者右手握针柄 ,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 ,针柄后露出手掌 1 cm~ 1 .5cm再以中指与拇指将针柄左右固定 ,食指按于针柄中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及甲氨蝶呤10mg/周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10mg/周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临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冻结肩是临床上常见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目前治疗手段多样,但疗效不一。笔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玻璃酸钠针治疗风寒湿痹型冻结肩,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的80例风寒湿痹型冻结肩~([1])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57.5±12.2岁。观察  相似文献   

8.
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6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者3个月。中医诊断:风寒湿痹病,证属肝肾不足。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取穴:关元俞、大肠俞、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足三里、阿是穴。每次治疗选5~6穴。操作:患侧取穴后,按常规消毒,捻转进针,行泻法,得气后留针。在针进皮肤处以中心带孔的厚2~4mm,大小2cm2的姜片穿过针柄置于皮肤上,再将长1cm的艾柱穿过针柄置于姜片上,然后点燃。每次烧一柱后取针,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2.2 中药治疗 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兼补肝肾为法。组方:桑寄生、怀牛…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2001-01-2008-01,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RA病人6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病人均系门诊病人,男18例,女50例;年龄18~65岁,平均(40.2±9.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0±2.2)年;其中风寒湿痹阻型28例(行痹6例,着痹12例,痛痹10例),湿热痹阻型16例,痰瘀互结型10例,气血亏虚型8例,肝肾不足型6例。将所有病例辨证分为风寒湿痹阻证(又根据三邪的偏重程度分为行痹、着痹和痛痹)、湿热痹阻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亏虚症、肝肾不足证5型[1],然后进行辨证论治,采用相应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2诊断标准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修订的诊断标准制订[2]。①晨僵至少1 h,持续至少6周。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⑤手的X线照像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变,包括关节面破坏和间隙变窄。⑥类风湿结节。⑦类风湿因子(RF)阳性。具备上述7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3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辨...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肿痛250例郭建山(山西汾阳县康复医院,032200)膝关节肿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因劳作过度,汗出当风,或涉水受寒,久居潮湿之地而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临床表现以膝关节部位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受限为主。笔者自1990年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痛生肌散联合西医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定痛生肌散外敷为主,联合西医治疗,对36例褥疮进行疗效观察,创面直径在5 cm以下者,单纯依靠中药外敷;创面直径在5~10 cm或以上者,视创面情况联合手术植皮或旋转皮瓣修复。结果定痛生肌散联合西医治疗褥疮具有快速修复创面,愈合快以及缩短病程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所接受。结论定痛生肌散联合西医治疗褥疮安全,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自拟中药“消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之疗效,将RA118例,分为风湿痹型9例.风寒湿痹型105例,风湿热痹型4例。自拟方浓缩加工成胶囊,并随证配合“骨蒸疗法”和西药治疗为治疗组;随机设西药和配合“骨蒸疗法”为对照组治疗11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8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53.6%。  相似文献   

13.
着痹是痹证的一种证型,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闭阻经络,阻涩气血。若感受外邪以湿偏盛,表现为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手足沉重,肌肤体关节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则辨证为着痹,给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治疗,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然湿性重浊,粘滞,致...  相似文献   

14.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痹证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痹证组39例和风湿热痹证组26例进行治疗。结果:风寒湿痹证组近期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94.9%;风湿热痹证组近期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73.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痹证有明显疗效,尤以风寒湿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笔者自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接治此类患者20例。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且经内服中西药物或封闭治疗,疗效均不佳。采用发泡灸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年来采用民间药筒拔法治疗痹证 87例 ,疗效确切 ,无副作用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87例 ,男 4 7例 ,女 4 0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4 5.2岁。病程 4个月~ 4 0年 ,平均 6 .2年。87例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 RA诊断标准 ,治疗前均为急性或 /和活动期。治疗方法用嫩竹筒 4段 ,长度分别为 10 cm、12 cm、14cm、16 cm,口径分别为 3cm、4 cm、5cm、6 cm,一头留节 ,刮去青皮 ,厚约 0 .2~ 0 .4 cm。风寒湿痹方药组成 :川羌 15g、秦艽 2 0 g、灵仙 15g、海风藤 15g、五加皮 15g、桂枝 10 g、牛膝 15g、鸡血藤15g、薏苡仁 2 5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通散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通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祖师麻膏药外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OMAC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仅1例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温通散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风寒湿痹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痹阻于经络关节,血气运行失畅所引发的肢体酸痛、重着和麻木。因汤剂具有吸收快、疗效迅速、可灵活加减的特点,故右服汤剂成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我院风湿科2001--2003年共收治风寒湿痹患者28例。现将其给药护理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薰洗在风寒湿痹证膝骨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薰洗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第1~5天的疼痛评分和治疗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2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第3~5天,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薰洗能改善风寒湿痹证膝骨痹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缓解疼痛,有利于风寒湿痹证膝骨痹患者膝关节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外敷自拟威灵桃红散治疗风寒湿痹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寒湿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之一 ,笔者于 1997年~ 2 0 0 0年临床诊治 12 0例风寒湿痹 ,采用自拟威灵桃红散外敷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2 0例中 ,男 6 5例 ,女 5 5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3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1浕 ;行痹 18例 ,着痹 5 2例 ,痛痹 5 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 威灵仙、桃仁、乳香、没药、木瓜、五加皮、大黄、元胡各 15 g ,生川乌、生草乌、川芎、赤芍各 2 0 g ,红花、全蝎各10 g ,共研末备用 ,陈醋、6 0°白酒各 10 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