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虚血瘀和益气化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益气化瘀法是作者提出的论治妇产科难治性疾病的大法,作者认为气虚,水蓄、血滞是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益气化瘀,水血同治是治疗盆瘀征的有效方法;通过益气增加静脉张力,化瘀改善盆腔循环,益气化瘀,调整6-Keto-PGF1α、TXB2平衡为治疗取效的主要机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病机是气虚邪积,积邪伤正,因虚致瘀,而成症瘕积聚;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月经量多是气虚证的证据,有形症积,经血夹块,痛经等为血瘀存在的依据;益气摄血而固本,活血逐瘀而消症,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月经量,降低肌瘤或囊肿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为治疗取效主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虚致瘀,故论治上应以祛瘀调经为主,益气补虚为次,慢性盆腔炎的病机是气虚无力御邪祛邪,血行瘀滞,阻于胞宫;宜益气行血与化瘀祛邪并重,因此,提出气虚血瘀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2.
许润三教授运用补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中医药治疗是缓解非手术指征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方法。妇科知名专家许润三教授6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虚型慢性盆腔疼痛在临床占有一定的比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疼痛以气虚、阳虚,血行迟滞而痛或虚中夹瘀为主要病机者居多。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复杂,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对各种引发慢性盆腔疼痛的疾病,只要见到气虚、阳虚证候,均可从虚论治,采用益气升阳、温中补虚,或补虚行滞、温通化瘀、缓急止痛等"补而通之"之法。临证抓住其辨证要点,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补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症状多样化,乃多种因素夹杂而致,其发病过程有虚有实,实乃毒邪损伤脑络,虚乃气虚脑髓失养,其治疗不外乎祛邪与扶正。如何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如何恰当运用到中风治疗中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中风始发痰瘀生毒、毒损脑络,毒邪炽盛,应先予以祛邪,解毒通络,结合不同证候要素或清热化痰、或化痰通腑;并提出将补气扶正治疗时点前移,以助祛邪;另不容忽视的是中风始发即出现正虚之象,治疗先补气扶正,后再兼祛邪;溶栓后破血耗气致气虚络脉瘀阻及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治疗应益气化瘀通络和补气摄血护络;中风恢复期肾虚不容忽视,主要病机是络损髓伤,治疗需要重视补肾益髓护脑,改善中风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疗效显著。笔者就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从热、毒、痰、瘀相关的病因病机进行论治。热因风温、肺热,毒有热毒、痰毒;痰有痰热、痰湿;瘀有血瘀、痰瘀。治疗分为急性期的风热壅肺、痰热壅肺、热毒壅肺、痰瘀壅肺4型;恢复期的阴虚肺热、肺脾气虚2型。本病之虚非一般气虚血弱之类,此虚亦为毒邪耗伤气血、血脉瘀滞所致,故治疗时不论急性期或恢复期,均可加化瘀活血行滞之品。  相似文献   

5.
基于脑玄府理论,认为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基本病机是玄府郁闭、脑络瘀阻;病位在脑,涉及脾肝肾。病机表现为玄府瘀滞和玄府空虚。玄府是气、血、精、神、津、液的通道,玄府瘀滞,具体表现气滞、痰凝、血瘀。玄府因虚为病,可表现为各脏腑气虚、血虚、津少。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治疗以开通玄府为总原则,脑玄府空虚则治以补虚开玄;脑玄府瘀滞则治以祛邪开玄,根据病邪的不同,予以行气、祛痰、化瘀。无论病性的虚实,均辅以芳香类中药达到引药上行、行气、化湿、开窍之功。  相似文献   

6.
周圆 《江苏中医药》2016,48(3):27-28
王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湿瘀内蕴,气虚血瘀是推动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从"气血互根"论治本病,具体施以温阳益气、滋养阴血、化瘀泄浊诸法,邪正兼顾,气血同调,获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徐景藩教授认为大肠癌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其关键病理因素。中医治疗上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扶正贯穿治疗的始末,配合疏肝、化瘀、利湿、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标本同治,调和阴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金荣 《四川中医》1998,16(6):37-38
益气化瘀法用于由气虚血瘀引起的多种慢性疾患。虚和瘀互为因果,有久虚病必然发展成瘀,瘀又可加重虚损,这样循环以进。相互影响。运用益气化瘀治法就是为了改变气虚血瘀这一矛盾,使瘀血去新血生,正气复邪自除,达到恢复机体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益气化瘀法是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达到治疗目的。笔者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男科顽固性病症,收效较好,现选案介绍如下。1.血精谭XX,26岁,工人,1997年3月15日初诊。精液呈咖啡色3月余,除梦多及夜间口微渴外,无任何不适。曾在某医院诊为精囊炎,应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近年发病率有所增加,病情轻重悬殊。本病属祖国医学“心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目前辨证分型不一,但观其病机多属正虚邪实。尤其是老年患者多属气虚血瘀型。本型以气虚为本,以血瘀为标,治宜标本同治,故拟益气化瘀为大法。笔者以益气活化汤治疗138例心绞痛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主要是肝炎、肝硬化的延续和进展,其病机为久邪伤正,虚损生积。辨治肝癌应扶正为主,祛邪适度,强调扶正应贯穿肝癌论治的始终。扶正主要包括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两个方面,祛邪则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主。此外,临证时还需注意身心同治,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