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性Ⅲ类错He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后牙齿长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牙齿的变化和术后的稳定性.方法选取31例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进行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对其不同阶段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研究.结果牙齿在术前正畸阶段有明显的去代偿,下切牙平均唇倾7.08°.在术中,上切牙随颌骨的旋转有直立,下切牙有后移.术后,上切牙有唇向复发,下切牙相对于基骨稳定.术后牙齿保持良好的咬合,而且主要变化发生在术后正畸阶段.结论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术前正畸阶段牙齿明显去代偿,术后上前牙稍有复发,下前牙相对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颌外科矫治骨性Ⅲ类错He中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前突患者,以期取得面貌及咬合关系的改善。方法选择10例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建立良好的上下颌咬合关系,面型改善;SNA、SNB显著减小。结论成人Ⅰ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快速地、有效地获得满意的咬[牙合]功能及侧貌效果。  相似文献   

4.
韩冰  许天民 《口腔正畸学》2010,17(4):218-222
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旨在排齐牙列,去代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合]曲线,建立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后正畸进一步排齐牙列,精细调整[牙合]关系。治疗前、后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0例患者术后面形改善,上、下牙弓协调。咬合关系良好。测量数据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耠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胎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一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衣He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稳定性.方法 2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前(T0)和手术3个月后(T1)、矫治结束时(T2)、矫治结束2年后(T3)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4个阶段17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矢状向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后与矫治前除鼻部软组织点外,其余各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几个阶段的比较,上颌标志点基本保持稳定(P>0.05),而下颌不及上颌稳定.T3与T1比较,下颌颏前点(Po)、颏顶点(Gn)和颏下点(Me)以及软组织颏前点(Pos)的变化比较明显(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侧貌改善明显.长期观察,上颌骨比较稳定,下颌有一定的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开15年后的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 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 Fort 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骨性错(牙合)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发育畸形,同时存在牙性与骨性关系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咬合功能,社会交往甚至心理健康。对于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掩饰治疗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面形和咬合关系,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传统模式、手术优先模式以及手术提前模式等多种方法,本综述旨在对现有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进行一系统阐述,并分析对比不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的疗效与术后稳定性,以期为成人骨性Ⅲ类的临床规范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前突患者,以期取得面貌及咬合关系的改善。方法选择10例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建立良好的上下颌咬合关系,面型改善;SNA、SNB显著减小。结论成人Ⅰ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快速地、有效地获得满意的咬(牙合)功能及侧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前正畸及手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临床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般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及术后正畸3个阶段:排齐上下牙列,去除牙代偿,协调上下颌牙弓;采用颏成形术、单颌或双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或(和)前移上颌骨,改善侧貌美观;术后精细调整,形成良好咬合关系。治疗应根据患者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上下唇形态、颏部位置、牙列拥挤度、牙齿倾斜度等畸形特征,具体分析,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边缘病例尤应重视。矫治过程中,应重视术前正畸和手术设计,为正颌手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患者正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稳定性。方法24例骨性Ⅲ类错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前(T0)和手术3个月后(T1)、矫治结束时(T2)、矫治结束2年后(T3)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4个阶段17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矢状向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与矫治前除鼻部软组织点外,其余各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几个阶段的比较,上颌标志点基本保持稳定(P>0.05),而下颌不及上颌稳定。T3与T1比较,下颌颏前点(Po)、颏顶点(Gn)和颏下点(Me)以及软组织颏前点(Pos)的变化比较明显(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侧貌改善明显。长期观察,上颌骨比较稳定,下颌有一定的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和正颌手术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温度感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平均年龄在20.9±1.74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温度觉的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s,QST).检查部位在双侧眶下孔(V2L、V2R)、双侧颏孔(V3L、V3R)和左手大鱼际.检测时间分别在正畸治疗前(TD)、正颌手术前(T1)、正颌手术后2个月(T2)和正颌手术后6个月(T3).检查项目包括冷感阈值(cold detection threshold,CDT)、温感阈值(warm detection threshold,WDT)、冷痛阈值(cold pain threshold,CPT)和热痛阈值(hot pain threshold,HPT)4项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1与T0相比,V2L(P=0.006)和V2R (P=0.017)的温感阈值降低(敏感性增高),V2L (P=0.028)的冷感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V2R (P=0.028)和V3R (P=0.017)的热痛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T3与T0相比,V3L (P=0.024)的温感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V2R(P=0.036)、V3L(P=0.012)和V3R (P=0.044)的冷痛阈值降低(敏感性增高),V2L (P=0.009)、V2R (P=0.034)、V3L (P=0.032)和V3R (P=0.001)的热痛阈值增加(敏感性降低).T2期的麻木症状在是T0期的93.3%,T3期的麻木症状在是T0期的20%.有无颏成形术对患者在T2期(P=0.303)和T3期(P=0.530)的感觉变化无影响.结论:正畸治疗和正颌手术均会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温度感觉功能,各个阶段手部的感觉功能无改变.但大多数患者的温度感觉功能在半年后会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