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影响人群口腔卫生的因素。方法:参考“WHO口腔卫生宣传纲要”自拟问卷对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只有少数人对口腔健康知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知道龋病的病因和补牙的作用的居民比例不高,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的居民仅占14.5%,有89.5%的居民不知道牙周病的病因,了解定期到医院检查口腔卫生必要性仅26%。结论: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行为较落后,口腔保健教育有待加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400名孕妇口腔保健知识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长春地区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400名孕妇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大多数孕妇对胎儿口腔卫生知识及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了解甚少,总体了解率仅达15.9%和29.5%;孕妇自身保健知识了解尚可,氟化物、刷牙及定期到口腔检查防龋知晓率较高,达90%左右;口腔卫生意识与实际行为相脱节,定期主动检查者仅占5.0%;孕妇对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尤其对奶瓶龋概念不清,只占0.5%。结论加强孕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下一代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某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口腔卫生实践情况,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个班级中436名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3个大项:基本情况(性别、生源地)、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口腔卫生实践情况。结果 "含糖食品为龋病病因"及"牙龈出血为牙周病的表现"知晓率较高,对含氟牙膏的认识情况也较好,但对牙菌斑、牙结石和牙线的知晓率较低。口腔卫生实践中刷牙次数和正确刷牙方式的实践情况较好,但仅少数学生能够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口腔不适及时就医。性别和生源地是口腔健康知识知晓与口腔卫生实践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该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口腔卫生实践情况还存在不足,口腔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延安市小学二年级学生391名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延安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正确率为51.33%,县区小学生为46.56%,乡村小学生为36.46%(P=0.001);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正确率为42.99%,县区小学生为31.25%,乡村小学生为30.10%(P=0.001).结论应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人口腔卫生家庭健康指导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60岁以上居民337人,实施1年以口腔卫生家庭健康指导为重点的老年人口腔卫生干预,采用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口腔卫生家庭健康指导前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3.36%,干预后为72.1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健康目标80岁拥有20颗功能牙、含氟牙膏可防蛀牙等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每天使用牙线、饭后漱口和定期口腔门诊检查等行为形成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根面龋患病率、牙周炎患病率、义齿未修复率干预后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通过家庭健康指导,社区老年人更易接受口腔健康知识,采纳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和减少口腔疾患。  相似文献   

6.
杨春雷  陈薇  郭燕萍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649,679
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择两所中学初一学生共826人,3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7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专项健康教育培训及开展各种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干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经过两年健康教育,学生口腔知识及行为较健康教育前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患龋率、龋均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牙周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干预前。结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唐山市三所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方法对唐山市三所大学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3所学校新生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实施率较高,但口腔卫生行为不够规范,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不足;定期口腔检查的意识薄弱,口腔疾病发生时,多数学生在遇到口腔疾病后就医意识淡薄,就医不及时;对一般性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较高,口腔保健知识来源途径少。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有限,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农民健康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民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的作用,方法:在农村社区设立实验区和对照区,对实验区农民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行为干预,对照区仅做一般卫生宣传,结果:5年后实验区农民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刷牙率显著提高,与对照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高农民口腔健康水平,农村社区健康教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不断改变,但预防措施不完善,口腔问题日益显著。本研究了解河南省新乡市城乡人群口腔健康相关行为、态度、知识的现况,为当地开展居民口腔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18-02-01-2018-04-30对河南省新乡市1 052名城乡居民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保健态度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口腔卫生行为总正确率为23.49%,城市居民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为28.46%,农村居民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为20.26%,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1,P0.05。城乡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总正确率为41.25%,城市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正确率为48.37%,农村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正确率为36.61%,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44,P0.001。城乡居民口腔健康保健态度总正确率为16.79%,城市居民口腔健康保健态度正确率为17.89%,农村居民口腔健康保健态度正确率为16.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0,P0.05。结论河南省新乡市城乡居民的口腔卫生行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和口腔健康保健态度正确率不甚理想,虽能维持日常基本口腔卫生,但是对口腔预防保健的整体认识不够全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加大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力度,并针对不同生活地区的居民采用相应的口腔卫生知识宣教方式,有望改善目前河南省新乡市城乡居民口腔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深圳市福田区幼儿园18 146名儿童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影响定期口腔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50%的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超6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儿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者9 519人,检查率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深圳户籍、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下、父母职业与医学无关、家庭年收入低于30万、孩子日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偶尔帮助孩子刷牙、偶尔或从未检查过孩子的刷牙效果、觉得乳牙龋齿没有必要治疗、不知道龋齿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保护孩子“六龄齿”很重要均是影响儿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1.120~3.254之间,P<0.05)。结论 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学历、儿童主要照顾者、家长口腔保健的知识和态度是影响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以改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的不良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南宁市幼儿母亲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面向南宁市社区2.5~4.5岁儿童母亲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方案,及构建南宁市母子口腔卫生健康促进社区网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两个社区的6所幼儿园中2.5~4.5岁幼儿834名,对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影响因素。结果 38.5%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34.0%的儿童有过口腔就诊,20.9%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74.1%的儿童有睡前吃甜食。幼儿母亲的文化程度、帮助儿童刷牙、检查刷牙效果、定期口腔检查认知、含氟牙膏对牙齿影响认知等因素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有关。结论 南宁市幼儿口腔健康行为尚不完善,有针对性的提高母亲口腔保健知识,加强母亲干预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状况,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统一问卷,对912名高职医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53.6%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6.6%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28.2%的学生采用竖刷法,4.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学生主要通过电视(42.6%)和书本(31.8%)获得口腔健康知识,53.6%的学生不常吃零食;85.3%的学生经常食用蔬菜;牙病需就医、甜食对牙齿有害、刷牙可预防蛀牙的正确认识率高,达85.6%~95.8%;而对刷牙方法、窝沟封闭、水中加氟、牙线、牙龈出血该就诊及牙周病主要病因的正确认识率低,为5.6%~21.6%。结论高职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林省儿童的口腔健康素养的掌握情况与行为的实施情况,为制定口腔保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吉林省内8所学校一至五年级9 391名小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在口腔保健知识中,使用含氟牙膏、更换牙刷时间和睡前刷牙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46.7%、70.3%和85.5%;口腔保健技能中,牙齿缝隙刷洗、牙齿表面刷洗及刷牙时间各为68.5%、64.7%和75.2%;口腔保健行为中,早晚都刷牙、睡前不吃东西和饭后漱口分别为77.5%、93.7%和84.6%。结论 吉林省儿童的口腔健康素养偏低,口腔保健行为有待于提高。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推动儿童健康促进,提高儿童口腔健康素养和保健行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口腔卫生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8620名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在刷牙的次数、牙刷的选择、含氟药膏的使用、刷牙的目的等保健行为方面仍显不足,其中能做到早晚刷牙的不足60%,采用竖刷法的仅占46.29%.结论应大力加强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城中村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3个城中村,以2~5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评分,分别以年级和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共调查6~11岁儿童796人,虽然86.9%的小学生已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但认知、态度及刷牙行为均显示较欠缺,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者仅占观察人群的30.7%.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小学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城中村小学生的口腔保健教育有待加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相关行为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的状况与父母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患龋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龋病儿童健康宣教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至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400名学龄前儿童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在甜食类食品、睡前进食、首次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61、11.403、12.579、13.577,均P<0.05)。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58.64%喜欢甜类食品,睡前进食占54.67%;口腔行为习惯:3岁前首次刷牙为30.88%,每天2次刷牙为44.48%;就医情况:以牙齿有洞为主诉的患儿为59.49%,定期检查占13.03%,有18.98%做过干扰措施;家长的认知情况:态度积极,但口腔知识相对不足,有73.65%的家长关注预防保健知识,54.67%的家长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口腔卫生知识。结论患龋的学龄前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家长的保健知识有待提高,应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并比较三亚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在三亚市城乡随机抽取1 414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镇居民710名,农村居民704名,应用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计算各道题目的正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1 410份问卷,分析显示,城乡居民对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健康相关行为和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城镇居民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得分逐渐增加;城镇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论加强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干预,尤其是针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干预,是提高健康素养、促进三亚市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并比较三亚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在三亚市城乡随机抽取1 414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镇居民710名,农村居民704名,应用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计算各道题目的正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1 410份问卷,分析显示,城乡居民对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健康相关行为和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城镇居民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得分逐渐增加;城镇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论加强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干预,尤其是针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干预,是提高健康素养、促进三亚市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状况,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统一问卷,对912名高职医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53.6%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6.6%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28.2%的学生采用竖刷法,4.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学生主要通过电视(42.6%)和书本(31.8%)获得口腔健康知识,53.6%的学生不常吃零食;85.3%的学生经常食用蔬菜;牙病需就医、甜食对牙齿有害、刷牙可预防蛀牙的正确认识率高,达85.6%~95.8%;而对刷牙方法、窝沟封闭、水中加氟、牙线、牙龈出血该就诊及牙周病主要病因的正确认识率低,为5.6%~21.6%。结论高职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