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脉循行(原文)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学》2009,(3):13-13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本经脉-分支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相似文献   

3.
经脉循行(原文):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相似文献   

4.
一日6搓身     
1搓手中医学认为,人体十二经络中,有六条经络都循行到手上,其中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经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相似文献   

5.
《药物与人》2007,20(8):80-80
祖国医学认为,背部脊椎养护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有各脏腑的背部"俞穴"以及大椎、身柱、风门、膏肓等重要穴位。如风门是肺气出入与"风邪"  相似文献   

6.
徐大平 《现代养生》2010,(10):26-30
三焦经为十二经脉之一,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经脉循行 原文《灵枢·经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膈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还可以刺激背  相似文献   

8.
砭石和经络是我们祖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砭、针、灸、药、导引”,砭居五医之首,砭是针灸之母也。《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阻塞,百病丛生。”《医学入门·运气》:“医者不明经络,犹入夜行无烛。”说明经络在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手少阴心经     
赵宏 《家庭医学》2009,(3):10-10
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脉气沿我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相似文献   

10.
(三)活血化瘀,立显奇效 因为砭石含有天然的宇宙能量,特别是超声波在人体上按摩可产生2万~200万赫兹的超声波脉冲,穿透率达92.8%,可迅速通经络产生温热效应,细胞分子被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速血液循环,其增加值达20%以上,对心脑血管疾病可立显奇效。  相似文献   

11.
赵宏  关玲 《家庭医学》2009,(3):16-16
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在脊椎旁有两条分支,一条在脊椎旁开1.5寸,一条旁开3寸,左右对称,每侧67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  相似文献   

12.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俞穴都集中在背部。所以捶背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正修 《长寿》2012,(8):41
生活中,在一些中老年人健身比较集中的地方,常看到一些中老年朋友背对墙壁或树干,反复往后撞一下又马上弹出,乐此不疲。传统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人体的阳经,其中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尤为重要。督脉沿脊柱分布在腰背部正中,它能总督一身阳脉,蓄积气血,以备全身经脉之用。  相似文献   

14.
<正>耳针疗法,泛指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对通过望耳、触耳诊断疾病和刺激耳廓防治疾病的方法早有记载。《灵枢·五邪》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千金要方》中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的记录。历代医籍也有用针、灸、吸、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的记载。中医认为,耳与人体的经脉脏腑有密切关系。从经脉来说,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相似文献   

15.
率谷穴又名蟀谷、率骨、蟀骨、率角等,出自《针灸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角(一作两目)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此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位于头部,耳尖直上入发迹1.5寸,在角孙穴直上方. 率者,行也;谷者,两骨之合缝也.率谷穴位于侧头骨与颞骨合缝之处,本经循此缝运行,其缝犬牙...  相似文献   

16.
浩云 《现代养生》2005,(5):15-16
人们早就发现,树木能治病。如果在森林里身靠白桦、橡树、松树、云杉站一会儿,就会长力气。  相似文献   

17.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3寸,上抵腋下,循膈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相似文献   

18.
19.
张有军 《健康文摘》2010,(11):41-41
木梳——头部按摩器 头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会聚的部位,同时也是人体其他经脉、几十个穴位和10余个特定刺激区集合的地方,有“诸阳之会”的美称。用木梳梳理头发.可以疏通气血、醒目怡神。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或神经衰弱的人,  相似文献   

20.
小儿捏脊是一种常用的小儿保健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和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捏脊可促进小儿气血运行,调理小儿脾胃功能,改善小儿睡眠质量,增强小儿免疫力,但给宝宝捏脊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在宝宝饥饿或过饱时捏脊、注意手法应轻快柔和、力度循序渐进、时间不宜过长。捏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家长应学习小儿捏脊的手法,了解捏脊的注意事项,以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