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所普通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三所高校9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一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3%;大学生艾滋病正确的态度为63.5%;医学院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最多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占75.0%以上,来自学校健康教育如教师授课和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比例仅为23.0%。结论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调查结果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探索更适合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在钦州市第八中学以班为单位实施3~4节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并评价实施教育后的效果。[结果]调查钦州市第八中学学生1 02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分别为58.16%、88.17%(P<0.01);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83.12%、84.26%(P<0.01);健康教育课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开设前后分别为54.06%、89.56%(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设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7-01某大学一到四年级在校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64名,所有学生均选修健康教育课。以《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使用手册(试行)》为基础,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艾滋病调查问卷,并分别在本组研究对象接受健康教育课程前、课程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教育前,本组学生八个基本知识全答对的有474例,占44.5%,知晓率为88.2%(938/1064);教育后,本组学生八个基本知识全答对的有859例,占80.7%,知晓率为97.9%(1042/1064);教育后知晓率明显高于教育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对待艾滋病同学一视同仁、艾滋病感染者是疾病受害者、会去血液中心或正规医院无偿献血、想成为防艾志愿者、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很重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教育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能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并帮助其转变对艾滋病及感染者的态度,形成健康行为,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李云波  郭静利  陈晨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9-2451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开展新兵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某部718名新兵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需求3部分。结果该部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及积极态度总持有率较低,分别为56.99%和65.21%;入伍地、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有影响;健康教育授课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88%,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在新兵新训期间应开展健康教育课,在内容上加强对新兵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深度,确保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某中医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行为及知识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医学院和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99%;中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15%,非医学院校为80.56%;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为92.15%,女生为81.25%;中医学院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情况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中医学院学生虽对艾滋病知识认知较高,但仍需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媒体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信、行的影响,探索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对教育前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以及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教育后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或P<0.01)。教育前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为(22.4±4.35),教育后得分为(27.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教育前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的得分为(10.2±3.57),教育后得分为(15.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1)。结论利用多媒体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信念、态度、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生殖健康KAP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KAP(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性教育、生殖保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重庆师范大学一年级文科专业9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过性知识教育的学生占56.88%,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占50.43%,95.59%的大学生认为性健康教育课很有必要、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近50%的大学生对性问题持开放态度,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重庆师范大学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相对不足,需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评价讲座、上课教育方式的即时效果及长期多方式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校大学生进行讲座、上课及长期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讲座、上课及长期干预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有所改善,长期干预后安全套的使用率增加,但其他相关危险行为没有明显改变.58.7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34.63%的大学生对学校的艾滋病宣教满意,认为学校宣教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学生参与太少(34.91%)、干预方式单调乏味(30.68%)和干预内容少、力度不够(27.19%).[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短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即时效果较明显,但多方式长期干预的效果尚不足.为获得良好的宣教效果,应注意干预的持续性和反复性.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应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结合多种途径持续、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校学生中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462名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的近期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应当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适合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选修和未选修健康教育课新生各900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实验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8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率从干预前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57.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7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高校艾滋病防治应以大一新生为重点,强调性行为、性道德教育,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等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东营市实验中学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在东营市实验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一学期,随机抽取学生720名在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698人,健康教育后调查70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39.26%,健康教育后为89.36%(P<0.01)。其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53.58%、85.11%(P<0.0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31.23%、91.35%(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前为49.57%(346/698),健康教育后为77.59%(P<0.01)。[结论]对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以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培训志愿者,志愿者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同伴中进行健康促进活动.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与艾滋病相关的态度方面有明显好转,而行为意向方面也有提高.结论 应用参与式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而性行为的改变还需持续的促进活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了解青海藏族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为民族地区有效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青海省在读藏族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404人)、后(403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流行及危害认识均超过8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P值均<0.01),对艾滋病感染者歧视态度明显下降(P值均<0.01),对婚前性行为认可率有所下降(P<0.01),支持安全性行为者提高了39.5个百分点(P<0.01).结论 青海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及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多途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可明显提高藏族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应在其他民族地区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当今医学生对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和学校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学校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1月对辽宁省大连市814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82.7%(673/814)的大学生认为艾滋病离其并不遥远,有59.6%(485/814)能准确回答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有27.5%(224/814)不清楚是哪一天;有74.6%(607/814)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有49.8%(405/814)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吃饭,有92.6%(754/814)觉得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大学生从教师授课、同学朋友、专题讲座获得艾滋病知识较少,分别占46.8%(381/814)、27.9%(227/814)和20.9%(170/814)。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危机感,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学校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和内容有限。  相似文献   

17.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辽阳市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及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在辽阳地区部分高校中抽取868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比较缺乏;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认识不足;大学生们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对待婚前性行为认同或无所谓者高达49.7%。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大学300名大一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上升,教育效果指数均大于1.0,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善,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以及多个性伴侣的接受程度,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