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丙戊酸诱发高血氨的遗传及非遗传因素。方法:将260例服用丙戊酸的癫痫患儿(年龄<16岁)按血氨水平分为高血氨组130例、对照组130例。记录各组患儿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身高、体质量、年龄)、肝功能指标和用药信息(日剂量、合并用药等),同时测定相关代谢酶CYP2C9,UGT1A6,UGT2B7,UGT1A4,转录因子AhR及尿素循环酶CPS1基因多态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遗传及非遗传因素对丙戊酸诱发高血氨的影响。结果:高血氨组肝功能指标GGT、丙戊酸的剂量、合并托吡酯的比例及合并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CPS1,AhR和UGT2B7的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CPS1 rs1047891 CA和AA型(P<0.001)以及AhR rs2066853 AG和AA型(P<0.001)是丙戊酸导致血氨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丙戊酸诱发的高血氨与多种遗传和非遗传风险因素相关,在癫痫儿童应用丙戊酸进行治疗时,建议定期监测体内血氨浓度,避免高血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受丙戊酸(VPA)单药治疗的儿童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变化以及丙戊酸导致肉碱缺乏危险因素。方法检测99例单用丙戊酸治疗2个月以上、年龄≤16岁的癫痫患儿(试验组)及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肉碱水平的变化。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丙戊酸日剂量、服药时长、丙戊酸浓度、血氨等因素对丙戊酸导致肉碱缺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游离肉碱和总肉碱水平[27. 13(11. 59),37. 07(14. 16)μmol·L-1]显著低于对照组[35. 08(12. 98),49. 88(18. 70)μmol·L-1](P <0. 01),总酰基肉碱及短链(C2-C5)酰基肉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1),中链(C6-C12)和长链(C14-C18)酰基肉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游离肉碱的比值均升高(P <0. 01)。18例(18. 2%)单用丙戊酸的癫痫患儿出现了肉碱缺乏,其中16例患儿无症状。高血氨(P <0. 05)和高丙戊酸浓度是丙戊酸导致肉碱缺乏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单用丙戊酸可导致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下降。高血氨和高丙戊酸浓度患儿更易出现肉碱缺乏。对于高危患者应筛查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及时诊断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肝损伤参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共收集328例癫痫患者血样,其中,123例肝功能异常癫痫患者血样为试验组,205例肝功能正常癫痫患者血样为对照组,采用LC-MS/MS方法测定两组血样(丙戊酸钠及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通过ROC曲线分析丙戊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对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功能异常组患者丙戊酸钠及其3个代谢产物平均血药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均可作为诊断肝损伤的参考指标,5-羟基丙戊酸比丙戊酸钠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结论丙戊酸钠代谢产物与肝毒性有关,能够作为肝损伤的诊断指标,可将其应用于临床,为丙戊酸钠有效给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收集癫痫患儿使用丙戊酸钠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相关信息,分析丙戊酸钠致肝功能异常的特点、相关因素及发生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6例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用药剂型分组,检索相关文献,分析患儿个人情况、用药情况、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66例患儿中1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男性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0.8%(10/48),女性发生率为22.2%(4/18)。>8~10岁患儿丙戊酸钠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最高(66.7%),其次为>10~12岁患儿(60.0%);缓释片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0.0%,口服液发生率为16.4%;1例患儿的肝功能检测结果远高于正常值,达到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RUCAM评分6分,药物性肝损伤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结论 剂型可能是影响丙戊酸钠致肝功能异常的因素,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是丙戊酸钠致肝功能异常主要因素,临床用药时应结合患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儿童癫痫患病率4‰~9‰,其中50%起病年龄在5岁以内,而单药治疗癫痫有效率在70%,丙戊酸(VPA)作为治疗癫痫的广谱一线首选药物,安全性较高已达共识;但近年来,小儿口服VPA引起高氨血症的报道越来越多,而血氨过多症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改变而不伴有肝功能损害,被称为VPA相关的高血氨脑病(valproate-induc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VHE)。本研究对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3种不同抗癫痫药(AEDs)诱发高氨血症(AHA)的发生率、发作程度,并分析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间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的108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n=36)、丙戊酸钠组(n=36)与卡马西平组(n=36)。3组患者术后分别口服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片与卡马西平片进行癫痫预防治疗,在术前,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氨浓度、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评价3组患者术后AHA发生率、血氨浓度、血氨变化趋势及AEDs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AHA,将患者分为术后AHA组(n=70)与术后血氨正常组(n=38),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结果: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组与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4(66.7%)例、29(80.6%)例及17(47.2%)例患者发生AHA,丙戊酸组患者AHA发生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χ2=8.669,P=0.003)。丙戊酸钠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氨浓度及术后血氨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患者(P=0.023,<0.001,0.028)。术后第7天丙戊酸组患者ALT指标显著低于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均P<0.001)。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HA的危险因素包括:较低的年龄(t=2.061,P=0.042)与较高的术前血氨浓度(t=7.986,P<0.001)。AHA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3.788,P<0.001)、直接胆红素(t=3.329,P=0.001)和血清白蛋白(t=11.624,P<0.001)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t=4.109,P<0.001)。而衡量急性肝炎的指标丙氨酸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t=0.956,P=0.341)。结论:卡马西平对患者术后血氨浓度影响较小,是开颅手术患者的首选AEDs药物,而丙戊酸钠更适合肝脏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联合维生素B12 、叶酸对癫痫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 北省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癫痫患儿270 例,根据不同口服抗癫痫药物(AEDs)分为单纯奥卡西平组65 例,单 纯丙戊酸钠组65 例,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70 例,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70 例。干预3 个月后,检测患儿 血清Hcy、血氨、维生素B12 、叶酸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等改善效果,随访1 年统计复发率和 复发时间。结果:治疗后,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和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 和 92.9%,高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和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治疗后,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 B12 / 叶酸组高血清Hcy、高血氨的比例低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和丙 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 / 叶酸组以及单纯奥卡西平组和单纯丙戊酸钠组组间Hcy、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治疗前后脑电图δ波、θ波、ɑ波、β波各频段占比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分高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低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奥卡西平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丙戊酸钠联合维生素B12/叶酸组复发率、复发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单纯奥卡西平组、单纯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抗癫痫药物联合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癫痫患儿可降低患儿血清Hcy、血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电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理不良情绪,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血清中丙戊酸(VPA)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剂量及疗效关系.方法:程序升温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结果:丙戊酸在20~3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1 mg·L-1.相对回收率96%以上,日内RSD<4.3%,日间RSD<7.6%.23例癫痫患儿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中13例患儿剂量(20.8±3.8)mg·kg-1·d-1,血药浓度为(53.8±19.1)mg·L-1;10例患儿剂量(32.6±2.6)mg·kg-1·d-1,血药浓度为(65.3±27.8)mg·L-1.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体液中丙戊酸的监测及药动学研究;癫痫患儿口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宜采用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1例78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脑卒中后癫痫.2020年7月19日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bid)抗癫痫治疗.8月20日因抽搐再次发作,自行调整丙戊酸钠用量为2 g,bid,2 d后出现抽搐频繁发作及乳酸、血氨升高.入院后考虑丙戊酸钠过量致高氨血症脑病可能性大,立即停用丙戊酸钠,同时给予降血氨对症治疗,调整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224例癫痫患儿血清丙戊酸浓度。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50~100、>100 mg/L的病例数及比例分别为43例(26.22%)、106例(64.64%)和15例(9.15%),控制癫痫发作的显效率分别为37.21%、78.30%和53.33%。结论: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可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降低。血清丙戊酸钠浓度与剂量相关性差,个体差异大,临床上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并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