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EGC的预后相关,与该因素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不是EGC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EGC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EGC预后相关,应注意提高EGC检出率,以降低胃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的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2~2013年大肠癌病例56例,将大肠癌组织设计为观察组,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组织中的Mel-18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对Mel-18基因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组织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el-18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组织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Mel-18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为大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掌握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相关性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68例,所有病例标本均为手术完整切除的标本,标本经病理证实癌组织均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检测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分析了1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率16.7%.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合理术式,减少手术创伤和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10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29%。黏膜下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肿瘤直径大于2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小于2cm者;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管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浸润的患者,P值小于0.05。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与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关系不大。因此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大肠癌病理资料,对大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较高分化腺癌高;大肠癌浸润肠壁全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仅浸润黏膜层的高。结论:大肠癌分化程度、病变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对直肠系膜转移以及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局部复发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相关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局部复发阳性者9例,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8例大肠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深度、远处转移、Duke’s分期无关。结论临床检测大肠癌P-gP表达对大肠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弥漫性分布,其中一部分位于肿瘤组织周围,一部分侵入肿瘤实质。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均有P> 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均有P <0.05。结论检测肿瘤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对判断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4-145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早期胃癌患者共136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总转移率是53.4%,通过对术后病理的观察分析,P<0.05,OR值>1,表明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3个因素和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规律是:由患者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向淋巴的引流区域进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区域就是纵隔,然后是患者的腹部和颈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是肿瘤的长度、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行D2根治术时,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合理地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治疗组229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胃癌淋巴结清扫D2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及大小,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12a、12b、12p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9%、0.9%、3.5%,其中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肿瘤浸透浆膜与浆膜未受浸润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0%和4.3%,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低分化、高-中分化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5%和6.0%,病理低分化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肿瘤直径≤5cm及〉5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和20.3%,肿瘤直径〉5cm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12组淋巴结的转移和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胃癌行D2根治术中必须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对手术治疗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行根治切除术的120例Ⅲ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有无远处转移将他们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然后分析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结果 转移组患者41例,非转移组患者79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类型、检出淋巴结总数、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度都是影响Ⅲ期大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度独立相关,淋巴结转移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Ⅲ期大肠癌术后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EphB2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337例胃癌患者组织芯片上,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phB2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胃癌预后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phB2的表达随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逐渐下降。EphB2在正常黏膜、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337/337)、47.5%(160/337)和18%(9/50)。EphB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明显相关。生存分析表明,EphB2表达缺失与中位生存时间下降明显相关。此外,多变量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一样,EphB2的缺失表达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hB2缺失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生存分析显示EphB2表达缺失与中位生存时间下降明显相关,提示该基因可能成为临床预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Ⅰ、Ⅱ 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Ⅱ 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根治术后208例Ⅰ、Ⅱ 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2,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肿瘤,年龄≤35岁均为Ⅰ、Ⅱa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平  李巍  鲍雷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545-546
<正>本研究就PCNA、MVD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PCNA及MVD的联合检测能否客观地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