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 arparkinsonism,VP)是由于脑血管因素引起的具有典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随着近年来影像学和尸检病例的增多,现已被肯定。现将我们确诊的38例VP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已证实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 VP)可由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下称腔梗 )引起。现对 1 982~ 2 0 0 0年住院或门诊随访 5 0例 V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 V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指导临床治疗。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 0例 VP患者均符合户村则昭提出的 VP诊断标准[1] ,并经脑 CT或 MRI检查证实。男 41例女 9例 ,年龄 5 4~ 83岁 ,平均 68.3± 5 .8岁。设计表格将临床资料分为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初始症状、临床体征、影像学改变等归纳统计 ,建立数据库 ,做回顾性分析 ;并对发病年龄 (开始出现 PD症状时 )、确诊时间、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及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且均做头颅CT检查。结果:(1)均有引起脑血管相关疾病史。(2)头颅CT均表现有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直接病因是基底节区缺血性病变。对于有脑血管病史病人,出现小碎步态,肌强直,结合头颅CT影像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LI并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的110例患者,依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分析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钙化评分与LI数量的关系。结果 110例LI患者中,无钙化患者19例(17.27%)、轻度钙化64例(58.18%)、重度钙化27例(24.55%)。钙化发生部位:颈内动脉颅内段71例(64.55%)、椎动脉29例(26.36%)、基底动脉5例(4.55%)、大脑中动脉3例(2.73%)、大脑前动脉1例(0.91%)和大脑后动脉1例(0.91%)。三组LI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钙化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轻度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房颤在不同程度钙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MRI检查的57例LI患者中,LI少量组患者22例,LI多量组患者35例。LI多量组钙化评分值高于少量组(P0.05)。结论 LI患者颅内动脉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颅内动脉钙化发病的影响因素,钙化程度与LI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因脑卒中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与帕金森氏病(PD)不同,故本文主要探讨脑卒中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从病史、症状、体征分析,并经颅脑CT和/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6例。结果全部患者均系中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病史,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见,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尾状核、苍白球、内囊、壳核、中脑等基底节区和/或额叶白质小灶性病变多见。早期应用脑保护剂,活血化淤药物及血小板抑制剂可改善症状,而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大。结论根据病情及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在临床上是否存在 ,以往一直有争论。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结合VP患者的临床和尸检病理结果 ,人们对其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从而肯定了VP的存在。我们对VP的病理、影像与临床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包括非痴呆性VCl(VCIND)和血管性痴呆(VD)~([2])。早期诊断VCIND并控制其危险因素对于延缓痴呆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认为皮质下多发性LI是造成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对LI与VCI的关系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VCI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金纳多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察金纳多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3月-2005年5月收治的6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金纳多组(治疗组)和血塞通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并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评价金纳多在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纳多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由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以强直、动作缓慢为主的综合征。本 病理学改变特点,从而更深入地阐述其发病机制,并综术写其有关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可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又称动脉硬化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arteriosclerotic pseudo-Parkinsonism),主要是基底节的多发性腔隙梗死引起的一组类似帕金森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自Critchley等1929年首先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概念迄今,关于VP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行脑CT扫描,结果示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为64.9%。年龄大、病程长、分期重和平均动脉压高者,其发病率增加。提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它的发生和高血压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越严重,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越高,表明小动脉病损的程度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an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gait disturbances and refractory parkinsonism. DESIGN: Observational study. SETTING: A hospital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Ancelle della Carità" hospital of Cremona). PARTICIPANTS: Thirty-eight subjects (mean age+/-standard deviation of 78.9+/-6.5; 66% women) with gait disturbances and L-dopa refractory parkinsonism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a rehabilitation unit within 6 months were recruite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obvious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severe leg arthritis, hemiparesis, recent stroke), recent surgery, delirium, physical impairment from other identifiable causes, and mis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All subjects received an intensive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ve program including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and specific gait training. MEASUREMENTS: The outcome measure of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the gain betwee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on the 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delta-UPDRS). The following potential predictors were assessed using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physical health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number of drugs), cognitive performanc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functional status (Tinetti scale), depressive symptoms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nutritional status (serum albumin and body mass index), and subcortical cerebrovascular load (four classes of increasing severity based on diffuse leukoariosis, patchy lesions of the white matter, and lacunas on CT sca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fixed adjustment for age,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UPDRS on admission and stepwise selection of variabl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RESULT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equal size based on the delta-UPDRS (high and low functional recovery: delta-UPDRS >8 and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阐明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发病1周内入院的MR扩散加权成像轴面上显示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患者46例,以15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9±12)岁,其中男2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6±11)岁,其中男98例。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高血压[63.0%(29例)比43.3%(68例),P=0.018]、冠心病[4.3%(2例)比17.8%(28例),P=0.042]、心房颤动[15.2%(7例)与5.7%(9例),P=0.036]、单侧肢体无力[17.4%(8例)比6.4%(10例),P=0.02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1,3)分比3(2,5)分,P=0.002]、梗死灶直径[(6±3)mm与(10±3 mm),P0.01]、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4.3%(2例)比24.2%(38例),P=0.006]、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4.3%(2例)比17.8%(28例),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梗死灶直径较小,同侧MCA狭窄及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IM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IM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线、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检查;3例行气钡灌肠造影检查,11例行内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14例I...  相似文献   

15.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32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同时应用抗帕颗粒及美多巴 ,于治疗前、治疗后半月、1月、3月给予UPDRS评分。  结果  加用抗帕颗粒后美多巴用量减少 1/2以上 ,副作用发生率下降 ,症状减轻 ,治疗后 3月UPDR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能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 ,降低美多巴用量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首发脑梗死患者425例,将最终进入研究队列的404例患者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CSP)分型分为4组,完全前循环梗死组(30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135例)、腔隙性脑梗死组(206例)和后循环梗死组(33例)。随访4年,记录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生VP终点事件者54例,发病率为13.4%。腔隙性脑梗死组VP发病率最高。为42例(20.4%);VP的发生在年龄、高血压史、全血还原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容易导致VP的发生;年龄、高血压史、全血还原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是V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淮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46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0年淮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46例EHF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有典型临床五期经过者仅为39.13%(18/46),而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分别占23.91%(11/46)和19.57%(9/46);(2)EHF病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43.48%(20/46),但单纯感染组与重叠感染组比较,两组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3.91%(11/46)和86.96%(40/46),84.78%(39/46)的患者出现蛋白尿,76.09%(35/46)的串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45.65%(21/46);(4)该病好于春季(1-3月),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所检病均有明确鼠类接触史。结论:淮南地区近年收治的EHF病人逐年增多,其中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较多,病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伴或不伴血管钙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差异。方法对2020年2月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胸部CT表现,将患者分为血管钙化组和非血管钙化组,其中血管钙化组又分为主动脉钙化组、冠状动脉钙化组和同时钙化组(主动脉、冠状动脉均有钙化)。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与非血管钙化组相比,血管钙化组患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与冠心病比例更高,表现为更高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原,较低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且死亡风险更高。与主动脉钙化组比较,冠状动脉钙化组和同时钙化组的转归更差。结论血管钙化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可能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三重刺激技术(TST)对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为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6例不典型帕金森患者(多系统萎缩5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对照组为12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或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受试者进行右上肢小指展肌TST和传统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分析TST波幅比(TST测试/TST对照)、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运动阈值(RMT)、MEP潜伏期特点。对上述电生理指标进行与病程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TST波幅比明显降低[(40.7%±18.6%) vs (96.8%±3.0%),P=0.001],RMT明显升高[(63.3±5.2) vs (48.6±8.4),P=0.001],MEP潜伏期和CM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和传统MEP相关参数与病程或年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相关,但是TST波幅比与病程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 TST较传统MEP能更好地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皮质脊髓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