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清胰岛素(INS)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9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1例)和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对两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高HCY和高INS可能是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超  庞晓 《当代医学》2013,(25):80-8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入组的122名高血压病人行头颅CT或MRI,根据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60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B组)62例,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B组24h、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均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P>0.05);A组、B组之间24h、日间、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大动脉狭窄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1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MRA检查、NIHSS评分,同时记录出现进展性脑卒中的情况.分析颅内大动脉狭窄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以及其对进展性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 MRA显示:21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65例存在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放64例高血压患者及32例健康人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腔梗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腔梗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5)。在64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斑块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检出斑块组(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IR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游离胰岛素(FIns)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血脂、血糖、FIns、IS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FIns明显高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ISI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直接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方法纳人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61例和再发组78例,选取同期住院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Hcy水平。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与初发组血清Hcy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芪四物汤加味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选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参芪四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加胰岛素、血塞通、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P<0.001。结论:参芪四物汤加味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A组)与70例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A组发生再出血率明显大于B组,A组治疗效果较B组差。结论:1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大于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再次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3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较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差。4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非痴呆患者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的年龄特征.方法:选择吉林省延吉市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首诊患者,年龄>40岁,未服用降脂药物,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标准: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依据脑MRI确定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138例,脑内仅存在基底节腔隙性梗死,对照组124例,无脑内病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单纯腔隙性梗死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调整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仍然与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独立相关(OR 1.080,95% CI 1.042~1.120,P=0.001).对年龄进行分层发现,60岁年龄层及>70岁年龄层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性是40岁年龄层的2.693(95% CI 1.103~6.575)倍及13.527(95% CI 3.319~55.131)倍.结论:年龄是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的确定危险因素,60岁以后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性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与病灶部位,大小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近10年来收治的急性单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分尿失禁组和无尿失禁组作对比分析。结果:左半球梗死者尿失禁发生率(46.5%)明显高于右半球者(24.1%)(P<0.01),同侧皮层+皮层下梗死者尿失禁发生率(66.1%)明显高于单纯皮层(15.2%)和皮层下梗死者(11.1%)(P均<0.001);尿失禁者皮层+皮层下梗死发生率(80.4%)比无尿失禁者(24.1%)高得多(P<0.001);尿失禁者失语率(73.9%)明显高于无尿失禁者(24.1%)(P<0.001),结论:脑梗死后尿失禁与病灶部位,大小关系密切,左半球梗死,皮层+皮下梗死者尿失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 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脑部CT表现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293例,中经络291例,中脏腑2例。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80例,56例为中经络,24例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间的年龄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及脑梗死、脑出血之间出现中脏腑的差异,P均<0.01。结论 中脏腑较中经络发病年龄大;腔隙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中脏腑以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为主。脑出血出现中脏腑的机率大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明确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55例既往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显示脑微出血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位置是否与既往检测到的脑微出血位置一致。结果 其中34例脑出血,21例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位置与脑微出血相对应仅有1例(4.8%),脑出血相对应21例(61.8%)。在脑出血患者中,深部脑出血组对应比例(19/24,占79.2%)高于脑叶出血组(2/10,20%)。结论 脑出血和脑微出血之间的紧密位置关联表明,脑微出血代表容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此外,深部脑出血组和脑叶出血组之间的不同的对应比率,可能归因于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糖及胆固醇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患者胆固醇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组,观察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之间发病情况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较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更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较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是诱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与年龄、高血压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预后,探讨其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影响临床检出率高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三矿医院自1996年至2003年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2例,其中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30例的年龄、高血压的病程、预后之间的关系,对临床检出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年龄6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病程10a以内与10a以上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预后良好。本组病人中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较多。结论:高血压随年龄增大及病程延长,腔隙性脑梗死也随之增多,早期发现高血压,并给予长期规律治疗预后良好。由于检查技术好,设备先进,检出率高所以无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者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31例,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组)33例,另选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S)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s后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结果腔梗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减低,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时,脑血管反应性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糖、血脂、血尿酸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GLU,TCH,TG,LDL-C,UA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中GLU,LDL-C和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IMT明显增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水平与其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组)、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浓度,计算其异常率。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评分。结果脑梗组CRP浓度高于腔梗组(P〈0.01),腔梗组高于对照组(P〈0.01),CRP异常率脑梗组大于腔梗组(P〈0.05);CRP高的病人NDS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预后无变化及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RP浓度是临床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