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食管动力异常及兰索拉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金坤  胡品津 《新医学》1999,30(11):637-638
目的:探讨食管运动功能检查及兰索拉唑治疗试验对非心源笥胸痛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经临床及心血管方面检查明显为非心脏起因的发作性胸痛患者进行内镜、食管测压、24h食腔内PH监测及7天的兰索拉唑治疗试验。结果:63例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ERD)44例(70%),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6例(10%),贲门失弛症3例(5%),未明原因10例,兰索拉唑治疗试验对诊断GERD的敏感性为91%, 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兰索拉唑组和莫沙必利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兰索拉唑组(82.2%)与莫沙必利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观察联合运用国产兰索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选取难治性GERD20例,清晨服用国产兰索拉唑30mg,夜间睡前服用雷尼替丁300mg,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作胃镜,观察反流症状及镜下食管黏膜改变。结果 症状评价,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胃镜下食管改变: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4.7%。结论 国产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难治性GERD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 4 h食管 p H监测和食管测压及奥美拉唑治疗试验在食管原性胸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食管原性胸痛 6 8例行内镜、食管测压、2 4 h食管 p H监测及 7d的奥美拉唑 (2 0 mg,2次 / d)治疗试验 ,治疗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超过 75 %者则为治疗试验阳性。结果 :食管原性胸痛 6 8例中 5 5例 (81% )符合胃食管反流病 (GERD) ,胡桃夹食管 2例 ,早期贲门失驰缓症 3例 ,弥漫性食管痉挛 3例 ,无效食管运动 (IEM) 5例。GERD5 2例测压分析 ,35例(6 7% )符合 IEM诊断标准。奥美拉唑治疗试验对诊断 GERD的敏感性为 93% ,特异性为 85 %。结论 :GERD是食管原性胸痛的主要原因。 2 4 h食管 p H监测和食管测压是诊断食管原性胸痛的主要检查手段 ,奥美拉唑治疗试验是临床诊断GERD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明 《临床医学》2007,27(8):82-82
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6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六味安消3粒,每天3次。兰索拉唑15m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15mg,每天2次。疗程均为4w。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6.7%,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率36.0%,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疾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付真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9):1227-1229,1233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100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兰索拉唑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及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情况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酸碱度24小时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树坤  殷飞 《临床荟萃》2003,18(20):1161-1162
196 9年Spencer首先应用 pH电极进行食管pH值动态监测 ,Johnson和DeMeester分别对正常人和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做 2 4小时 pH动态监测 ,定量分析食管酸暴露程度的临床意义。目前 ,食管的 2 4小时 pH动态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成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诊断的“金标准”。 2 4小时pH动态监测的可重复性 (84 %~ 93% )、敏感性和特异性(96 % )均好。 2 4小时 pH动态监测可用来评价症状与 (酸 )反流的相关性 ,对于判断内镜检查无食管炎 ,但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 (NERD)及可疑症状 (如非心源性胸痛、慢性声嘶等 )是否由反流引起…  相似文献   

10.
现对24h食管pH测定与奥美拉唑试验对非心源性胸痛(NCP)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03~2005-03我院门诊或住院的NCP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26~68(平均47.6)岁。多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胸痛时间1~18个月,平均8.9个月。本组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酶学及免疫学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核素显像和(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排除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其中27例曾行抗心绞痛治疗,但无效。  相似文献   

11.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59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9例GERD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兰索拉唑30 mg,口服,每天1次加莫沙比利5 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29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口服,每天2次加莫沙比利5 mg,口服,每天3次;疗程8周。记录服药前后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积分的改变,按症状积分下降值及内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与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兰索拉唑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速效且安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并常常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我们对116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分别应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组)、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现将三组的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2组均应用莫沙必利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兰索拉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表现评分、食管黏膜病变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表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反酸、烧心、反流和非心源性胸痛症状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食管黏膜病变N级和M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A、B、C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及食管黏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功能及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反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观察患者食管功能、胃电节律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食管功能及胃电节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反流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患者食管功能明显改善,胃电节律水平明显提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食管pH监测在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内镜检查阴性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上消化道症状的1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食管24h pH监测检查,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42例内镜阴性者经食管24h pH值监测检出36例(85.71%)符合GERD诊断标准,有反流症状患者酸反流次数、酸长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pH值〈4 总百分比、pH值〈4 立位百分比、pH值〈 4卧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95、6.38、6.12、7.34、7.86、6.06,P均〈0.05)。老年患者24h pH监测GERD栓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X^2=6.36,P〈0.05)。结论食管24h pH值监测是诊断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f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信息、胃镜表现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比较难治性GERD和非难治性GERD的反流特点,探讨难治性GERD的预测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8年10月-2012年12月因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咽痛等症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疑诊为GERD的74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胃镜结果等.监测患者的食管下段pH和食管阻抗变化.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无效或者deMeester评分下降少于50%;非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症状改善明显;非GERD诊断: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损害,且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不足以诊断GERD.计数资料正态分布者用r±s表示,菲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5th,75th)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是否为GERD、是否为难治性GERD分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反流特征性因素.结果:(1)难治性GERD患者与非难治性GERD患者的酸反流次数、总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GERD患者的deMeester评分较非难活性GERD患者高,长酸反流次数较非难治GERD患者多(P=0.032,P=0.008);(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难治性GERD与长酸反流次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5).长酸反流次数增加1次,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增加36%;NERD患者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4.54倍;(3)不同类型GERD的反流特征: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次数大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患者,而近端反流百分比显著大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Barrett食管患者(P=0.006).结论:(1)长酸反流次数多和NERD是难治性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2)NERD患者比糜烂食管炎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难治性GERD.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百分比的升高可能与其对PPI的反应差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给药,对照组单用兰索拉唑治疗,均疗程8周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按内镜检查结果、症状积分下降值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下降快且明显。结论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比单一用兰索拉唑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24h食管pH检测对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携带式24h食管pH分析仪对3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作为疾病组在常态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并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20名正常成人中平均97.7%的时间食管pH>4,观察6项食管pH测定指标,得出95%的正常值范围:pH<4的总时间百分率为4.97%;pH<4的立位时间百分率为3.82%;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率2.34%,反流持续≥5min的次数<2.57;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8.62min,pH<4的反流次数为25.69次。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h食管pH监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4.59%,明显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27.02%)、内镜检查(40.54%)及食管粘膜活检(51.35%)等方法。 结论:24h食管pH监测的指标对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GER,深入了解GER与食管炎的关系,特别对GERD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 GERD 患者对标准质子泵抑制剂( PPI)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失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反流症状,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2]。酸反流是 GERD 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食管 pH 监测可提供客观的酸反流证据,是目前诊断 GERD 的金标准。传统导管式 pH 监测需留置鼻导管,患者依从性差。近期我们采用国产食管 pH 胶囊监测系统对1例剑突下及咽部灼热感患者行72 h 食管 pH 监测,确诊 RGERD,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