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301-302
<正>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使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痰或痰液咳出,防止分泌物结痂引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防御功能,患者气道反射性保护作用减弱,咳嗽反射减弱或完全被抑制,痰液难以排出,易发生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3.
袁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33-234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对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神经外科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需依靠人工气道及机械辅助通气才能维持呼吸,因患者病情危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故加强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方法选取神经外科69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封闭式吸痰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观察比较。结果封闭式吸痰可预防传统式吸痰所造成的低氧血症、心肌缺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感染、不良心理反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优越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依从性,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的新型吸痰技术。  相似文献   

4.
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昏迷及麻醉后患者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又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使得肺容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肺泡塌陷,动脉血样饱和度降低等。而密闭式吸痰管由于没有中断呼吸机连接,没有中断机械通气,并且肺容量的保存没有出现肺泡萎陷,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患者的氧合,对NRDS的气道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始将密闭式吸痰管常规用于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呼吸道管理中,有效减低了肺部的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常的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润、过滤、清洁的作用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若湿化不够,可在人工气道上和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也随之升高[1].使用机械通气会加重呼吸道失水,使分泌物不易排出,引起痰液黏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可出现窒息[2].因此,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非常重要,呼吸道的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及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我科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加温湿化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429-2429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病人不能有效的咳嗽、咳痰,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为湿化、吸痰,现将对ICU 158例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人体的天然屏障,气道内分泌物增多,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非常重要。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人住ICU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1J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组)59例和对照组(开放性吸痰管联合加温加湿器组)55例,对两组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应用人工气道时间、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住ICU的时间、住院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好的病例多于对照组,导管痰痂病例少于对照组;应用人工气道时间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观察组在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的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观察组无湿化意外出现,对照组发生呛水8例。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进行气道管理,能够满足加热加湿吸入气体的要求,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ICU中,机械通气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加之患者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而有效咳嗽,使分泌物黏稠结痂不易排出,影响通气功能,甚至阻塞气道.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湿化及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冲洗治疗需要患方签字认可,有报道显示,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使用纤支镜吸痰灌洗存在一定的风险[1],因此应慎用.我科于2008年5月在EICU开展了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技术,临床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昏迷及麻醉后患者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未完全恢复,而不能将痰液咳出,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2.
气管内吸痰是胸外科手术后呼吸道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也是在临床中遇到的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其目的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  相似文献   

13.
正肺部,是我们身体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在呼吸时,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肺部相较于其他器官而言十分脆弱,经常会患上各种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部感染。当患者需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或是依靠机械来进行通气时,无法自行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清理掉,此时就需要人工吸痰来协助清理。如果护理人员无法确保是无菌操作或仪器  相似文献   

14.
老年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吸痰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采取吸痰前、后给予加大氧流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临床实践对人工气道患者实施吸痰护理,探讨吸痰后可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对人工气道气管内吸痰患者进行评估、吸痰时与吸痰后出现病情变化。结果28例患者吸痰时和吸痰后卅现并发症的主要有气道损伤、低氧血症、感染、颅内压增高、心律失常。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选择质量好的、合适的吸痰管,合理使用呼吸道湿化液,为减少血液动力血的改变主张在吸痰前应使用呼吸机进行高容量通气或高浓度氧疗。  相似文献   

16.
气管内插管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管内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排尽吸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非常重要的。若操作不当可引起缺氧或低氧血症,吸引时间过长、压力太高或吸引管太粗可能引起肺不张、气管痉挛、心率失常、血压变化、颅内压上升或气道损伤。吸痰前后有时还需使用徒手操作的换气囊(MRB)给病人供氧。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患者98例护理措施。结果护理措施包括全面监护、湿化吸痰、吸痰的方法、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结论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气道的加温、加湿,清除气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在保障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8.
张义辉 《成都医药》2014,(4):309-311
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人工气道建立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其不仅解除了患者上呼吸道梗阻,而且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了气道通畅,达到了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的临床治疗目的,极大地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成为抢救患者必备技能之一。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因此,保持气道达到理想的湿度是气道护理的关键。如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也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湿化过度则可引起频繁咳嗽,痰液过度稀释,呼吸急促,甚至发生肺水肿。所以如何有效安全地进行人工气道湿化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之一。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人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气道湿化和吸痰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吸痰后Sp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结束时、吸痰后1min、吸痰后5min血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减少SpO2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20.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永凤  王慧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51-3452
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措施。传统采用的是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人机分离,使患儿气道与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