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严重防碍了纤毛的正常运动,影响了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的关键。现将适时吸痰方法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防御功能,患者气道反射性保护作用减弱,咳嗽反射减弱或完全被抑制,痰液难以排出,易发生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临床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93例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得出吸痰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任春霞 《安徽医药》2011,15(12):1616-1617
目的对比观察机械通气时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比吸痰前1 min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3 d后实验组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因而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急重症,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重要操作技术。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现将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8月共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吸痰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机械通气吸痰5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吸痰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我科通过对59例实施机械通气患儿加强吸痰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蒋洁 《淮海医药》2001,19(5):412-412
目的 比较气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对使用高频呼吸机机械通气抢救的呼吸衰竭新生儿32例进行气管内吸痰。结果 32例呼吸衰竭患儿经机械通气后抢救成功,无1例因痰液阻塞或吸痰操作不当而造成抢救失败。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张婕  周海燕 《淮海医药》2011,29(3):207-208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浅层吸痰组及传统的深层吸痰组.每组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记录其有效率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数据.结果 2组吸痰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浅层吸痰组患儿呛咳反应较少,其吸痰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管理,观察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理系统。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评分。结果(1)吸痰前及吸痰后两组患者的SPO.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时观察组的SPO2[(90±0.21)%]明显较对照组[(71±2.5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吸痰前及吸痰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无显著性(尸〉0.05),吸痰时观察组的心率[(93.8±1.1)bpm]明显较对照组[(118±0.75)bpm]稳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O.9±0.7)较对照组(1.87±0.8)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封闭式吸痰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均予密闭式吸痰法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吸痰后患者SpO2为(98.0±2.0)%高于吸痰前的(95.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更为科学、合理,是机械通气患者较适宜的吸痰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回监护室后常规机械通气以维持心肺功能。由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低温麻醉和气管插管的因素及个别患者肺功能差,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改变,如肺淤血、肺水肿、或肺动脉高压形成等,经过体外循环后又会加重肺功能的损害。因此,吸痰操作对ICU护士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适时吸痰以及正确吸痰方法的选择,可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102例患者细心的护理,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吸痰深度对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 ~2019-01本院接受的机械通气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进行不同吸痰深度控制,并完成对吸痰效果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影响分析.甲组为浅部吸痰法,入管1 cm,乙组为深部吸痰法,在甲的基础上深度增加1cm,丙...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械通气患者需及时吸痰 ,然而 ,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安全与否 ,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如气道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 ,笔者对 3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1 适时吸痰当病人咳嗽 ,呼吸困难时 ;听诊闻及湿罗音 ,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 ;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 ;氧分压及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 ;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吸痰。有的病人需要每 4小时或更长时间吸 1次 ,不视病…  相似文献   

16.
王翠云 《安徽医药》2012,16(6):862-863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值、肺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值比吸痰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48 h后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安全性强,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49-51
目的探究密闭式吸痰管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早产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密闭式吸痰管)50例和对照组(开放式吸痰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相对稳定;吸痰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5.8±2.4)显著高于对照组(4.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291)。结论在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可维持患儿生理指标的相对稳定,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机械通气吸痰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同时给予正确的吸痰治疗,观察分析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156例患儿经正确的机械通气吸痰后,抢救成功137例(87.82%)。结论给予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正确的机械通气吸痰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与传统开放式吸痰相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36例为传统开放式吸痰,31例为密闭式吸痰。结果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波动影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而且有效地减少了缺氧和交叉感染的机会,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观察吸痰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烦躁、呛咳、气道粘膜损伤、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50%、9.38%、6.25%、O%,对照组分别为34.48%、27.59%、31.03%、6.90%。两组患儿吸痰后烦躁、呛咳、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层吸痰法可减轻新生儿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气道粘膜损伤、烦躁、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