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8):2597-2600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减低张力撕囊法及常规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8例(76眼)白色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根据术中撕囊方法的差异分为实验组(n=34,36眼)和对照组(n=34,40眼),实验组采用减低张力撕囊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撕囊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撕囊的完整性、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程度、人工晶状体偏移率、裸眼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中34眼(94.44%)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为35眼(8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1d~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大于0.5的患眼数量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1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人工晶状体偏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d~6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实验组无水肿患眼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级水肿患眼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减张撕囊法可使白色白内障患者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并降低角膜水肿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撕囊方法。方法:对76例76只眼,应用一种手法撕囊。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在上方用截囊针截开晶状体前囊约2 mm,用囊膜剪在晶状体前囊截囊口两端呈钝角剪开前囊膜约2~3 mm,再用撕囊镊夹持前囊右侧角逆时针完成撕囊。结果:76只眼白色白内障应用此方法环形撕囊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截囊联合剪切撕囊简便、安全、有效,其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刚 《中原医刊》2007,34(8):27-2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2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CTR,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若晶状体半脱位〉1/2需植入固定孔型CTR,将CTR固定孔上的聚丙烯线固定于悬韧带离断一侧板层巩膜壁上。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随诊3~9个月,矫正视力0、1~0.4者4眼,0、5~0.8者5眼,〉0.8者3眼。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Vision Blue(0.06%锥虫蓝)染色辅助撕囊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76例(84只眼),随机分成染色剂辅助撕囊组(A组)36例(40只眼)和常规手法撕囊组(B组)40例(44只眼),A组用0.06%锥虫蓝0.1 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B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①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在A组为97.5%,在B组为68.2%,两组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01);②A组中,1只眼出现前囊膜向赤道部撕裂,但未造成后囊破裂;B组中,10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及部分玻璃体脱出,需要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对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潘家权 《广东医学》2003,24(3):322-322
连续环形撕囊术可以形成光滑、完整的前囊膜开口 ,有利于白内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准确植入在囊袋内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然而 ,连续环形撕囊术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能够清楚看见晶状体前囊膜和眼底红光反射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白内障 (如过熟期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不能获得眼底红光反射 ,撕囊时难以辨清撕囊的边界和走向 ,较容易产生囊膜放射状撕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甚至晶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本文应用晶状体囊染色剂可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 ,从而增加其可见度 ,使白色白内障的连续…  相似文献   

6.
倪佳 《医学文选》2005,24(2):220-221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是保证晶状体囊袋完整及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使人工晶体的位置更趋于合理,从而减少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关键步骤之一。我们在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时,选择性地将此技术运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BS)的发生与连续环形撕囊(ccc)、吸出粘弹剂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0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6例患者予NdYAG激光前囊造孔或后囊切开术。结果:6例CBS患者经处理均获得良好视力。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与连续环形撕囊的大小、囊袋内粘弹剂残留等因素有关。NdYAG激光前囊造孔或后囊切开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摘除术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常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我院2002年5月~2004年5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480例(521眼),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9例(29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丹丹  郑宇曦  俞晓宇  赵云娥 《浙江医学》2016,38(17):1397-1400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眼轴≤24mm)为正常眼轴组,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3、3~6和6~12个月时(每个阶段均30眼)散瞳后拍摄眼前节彩照,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采集Scheimpflug图像,通过Image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前囊口直径、面积及IOL的偏心量、倾斜角和术后房水深度(PAD)。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前囊口形态和IOL稳定性。结果(1)与正常眼轴组比较,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3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t=3.544、2.380,P<0.01或0.05);术后3~6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晶状体前囊口面积缩小、平均直径缩短(t=3.390、2.107、-2.186、-2.009,P<0.01或0.05);术后6~12个月PAD变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前囊口面积进一步缩小、水平径及平均直径缩短,IOL倾斜角变化减小(t=-2.652、-2.989、-2.628、0.463,P<0.01或0.05)。(2)术后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正常眼轴组前囊口形态及IOL稳定性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IOL倾斜角较术后1~3及3~6个月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囊口更容易发生收缩,且水平方向收缩程度更加明显,容易引起IOL倾斜角及PAD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开放型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16只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种植术,术中种植CTR。结果术后3个月13只眼IOL正位,3只眼轻度倾斜偏位,视力满意,未出现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CTR种植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有利于术后视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刘志谦 《医学综述》2009,15(2):309-3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应注意的问题、手术难点及处理对策,旨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眼科75~84岁患者109只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1周视力0.5以上68只眼,占63%;视力0.1~0.3者14只眼,占13%;0.3~0.5者23只眼,占21%;4只眼未脱盲,占3%。术中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未发生核坠入玻璃体,无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结论本组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高龄白内障患者眼部及全身生理特点,对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表现有清醒的认识,具备扎实的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朱海容 《中原医刊》2009,(15):65-67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几种技巧及核乳化时应注意的技术要点。方法对258例(264眼)白色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前房注入粘弹剂,撕囊镊做连续环形撕囊,若液化皮质溢出明显,冲吸净溢出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继续完成连续环行撕囊;或行螺旋状扩未方法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或用注射器针刺入囊袋抽取部分液化皮质,再行连续环形撕囊。根据白色白内障患者各自的具体情况行连续环形撕囊时灵活应用上述方法。对核进行快速劈裂,并使用高负压低能量超乳模式、“白星模式”完成超乳,吸净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结果264眼中成功完成连续环形撕囊245眼,8眼环形撕囊过程中出现一处放射状裂口,11眼术中改开罐式截囊,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92.80%。术中后囊破裂7眼,其中与连续环形撕囊失败相关者4例,与连续环形撕囊失败相关的后囊破裂发生率占1.52%;术后角膜内皮明显水肿26眼。结论白色白内障超乳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及对硬核的乳化是技术难点,但在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撕囊技巧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解决好对大且硬的核的劈裂及乳化处理,白色白内障超乳手术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53例,术后共发生3例CBS,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随访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3例诊断为术后CBS,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口直径均<5mm,3例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前房及囊袋内冲洗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 前囊撕囊口直径过小、术中黏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CBS的两个易发因素,术后前房及囊袋内冲洗以及择期Nd:YAG激光前囊口或后囊切开均可以有效治疗术后CBS.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乳化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乳化劈裂技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硬核白内障276眼,记录手术中使用的超声功率、超声乳化时间,观察术后视力和角膜内皮水肿情况。结果 使用超声功率50%~70%,平均超声乳化时间2.8min,术后1周视力≥0.3者占95.3%,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乳化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发生与连续环形撕囊、吸除黏弹剂等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3例撕囊直径偏小、2例为4襻人工晶状体、1例粘弹剂冲洗不充分。予以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前房及囊袋冲洗术。结果:经处理均能恢复良好视力。结论: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与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粘弹剂残留等因素有关,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前房及囊袋冲洗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0.1%台盼蓝(Vision blue)染色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条件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操作注意点。方法2l例21只眼。采用前房空气泡下染色法,4号钝针头抽取Vision blue 0.1-0.2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2-3s灌注液置换出空气和多余染料,应用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操作。结果19眼前囊膜1次均匀着色,2眼经过2次染色后着色均匀,撕囊全部成功顺利,在后续的超声乳化手术中保存的囊袋边界清晰,完整率为100%(21/21),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未见与染色有关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台盼蓝染色是1种简单安全的技术,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有助于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和整个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11例(1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CTR及IOL植入术,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0只术眼的IOL正位,无倾斜;1只术眼IOL发生偏位倾斜.1眼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3眼术后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混浊.结论 对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术中辅助应用CTR,有利于术中操作,防止术后IOL偏位的发生,并且有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随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1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防止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文卓 《当代医学》2016,(31):76-7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200例(200只眼);通过随机取样法完成所有白内障患者的分组。B 2组(对照组100例,100只眼):临床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B 1组(观察组100例,100只眼):临床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所有患者在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的差异。结果 B1组患者术后1天裸眼视力>0.5的患者84例,裸眼视力≤0.5的患者16例;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的患者90例,裸眼视力≤0.5的患者10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的患者96例,裸眼视力≤0.5的患者4例;B 2组患者术后1天裸眼视力>0.5的患者68例,裸眼视力≤0.5的患者32例;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的患者76例,裸眼视力≤0.5的患者24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的患者82例,裸眼视力≤0.5的患者18例;B 1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为(0.90±0.32)D、患者术后1周为(1.24±0.39)D以及术后1个月为(0.88±0.30)D;B 2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为(0.91±0.30)D、患者术后1周为(1.29±0.40)D以及术后1个月为(1.23±0.31)D;所有白内障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方面,同B 2组患者进行比较,B 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视力恢复,成功降低患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概率,凸显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