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血液透析常用的技术,由于右侧颈内静脉较粗,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而且右侧胸膜顶比较低,故临床常选右颈内静脉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通路[1-3].正确的体位是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准的颈内静脉穿刺体位应是Trendelenburg体位,它能使患者的颈内静脉达到最大充盈[4],达到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作用.但Trendelenburg体位需要在手术床上进行,目前大多数血液透析中心是在透析床上进行穿刺,而透析床多为二折或者三折床,不可能摆出标准的Trendelenburg体位,如何使患者在三折床上得到较好的体位,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我们近年来应用改良的Trendelenburg体位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并与传统体位进行比较,旨在探究改良的Trendelenburg 体位是否优于传统体位.  相似文献   

2.
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经锁骨下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便于固定,且患者较舒适,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是备受关注的并发症之一.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导管的走向与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头臂静脉间的解剖关系有关[1].穿刺置管时患者头位改变是否会影响颈部血管位置尚不清楚,且穿刺置管时适宜的头位选择尚存争议[2-5].本研究应用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头位改变对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头臂静脉解剖关系的影响,旨在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的适宜头位.  相似文献   

3.
喉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有研究表明,置入喉罩后右侧颈部血管位置发生改变,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程度增加,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程度增加,右颈内静脉高、中位穿刺困难,低位为适宜穿刺位置[1].而置入喉罩对左侧颈部血管位置的影响与右侧是否不同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置入喉罩前、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相对位置的变化,探讨置入喉罩后对患者双侧颈部血管位置的影响,为临床血管穿刺等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两种不同穿刺方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897例成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植入的操作方法,并比较两种植入术式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2897例中经颈内静脉穿刺共2718例(93.82%),其中经左颈内静脉穿刺1222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149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179例(6.18%),其中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77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02例。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98.68%)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88.83%)(χ2=80.814,P=0.000)。发生植入时并发症25例(0.86%,25/2897),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4.47%,8/179)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0.04%,1/2718)(χ2=106.54,P=0.000)。左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9% vs. 1.96%,P=0.077)。左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血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 vs. 0.07%,P=0.697)。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临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常用技术。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为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7.
健康志愿者不同路径和头位颈内静脉穿刺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穿刺路径选择不当易损伤颈动脉形成血肿,以及造成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头位选择不当时难以定位颈内静脉,导致穿刺失败.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定位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方法优于采用表面解剖标志定位的方法[1].  相似文献   

8.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过深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内膜损伤、甚至罕见心脏穿破等并发症。本文测量 10 0例颈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 ,供临床应用时参考。资料与方法心功能Ⅰ~Ⅱ级、无房颤、无心血管及颈肩部手术史的中心静脉穿刺 10 0例 ,其中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82例 ,右颈外静脉穿刺穿刺置管 18例。常规Ⅱ导联心电图监护。患者头偏向左侧 6 0度 ,右颈内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3~ 4cm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右颈外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6cm左右 ,颈外静脉暴露明显处。事先将导引钢丝置入导管并与导管头端平齐 ,在导管末端处钢丝上作一记号。常规…  相似文献   

9.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时,应用超声引导的时机、准确性、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统计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450例患者,探讨超声介入的时机,寻找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与血流量的因素.结果 共计穿刺450例患者,其中23例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占5.1%;失败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22例,改股静脉置管1例.超声检查发现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包括:①右颈内静脉缺如;②右颈内静脉位置变异:靠外、靠上、靠下,以靠外侧多见,占34.7%,1例位置较深;③重症患者因体位不合适导致穿刺不成功者占21.7%.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易行,其临床普及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儿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年龄30d~1岁,体重3.70~12.0 kg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颈内静脉置于屏幕中央,用18G BD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置静脉外套管后,放入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B组)选择右颈内静脉中路或后路,用18G 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引导钢丝,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明显高于B组的80%(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显著高于B组的65%(P<0.01);A组无失败病例,B组失败率20%;A组的穿刺并发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婴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提高了成功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并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技术,左侧颈部有胸导管,且左侧胸膜顶高于右侧,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可能导致血气胸和胸导管损伤,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1-2].长期中心静脉置管需定期更换导管,并重新选择穿刺点;反复穿刺未成功应更换其他部位静脉,否则可能造成静脉撕裂、巨大血肿或血块压迫堵塞[3],因此有必要掌握多条中心静脉穿刺的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四种深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深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重要医疗技术,但各种经皮深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其优劣,现就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高频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月~6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D组):使用便携式B超仪在颈部以二维超声图像确定颈内静脉位置进行穿刺;对照组(C组):以传统的颈内动脉搏动的外侧为标志进行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D组超声图像的颈内静脉走向与同侧乳头的关系。结果 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穿刺次数和操作时间显著少于C组(P<0.01),误穿颈动脉并发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周凯泉,崔健君目前,CVP监测的通路以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居多,遇有①穿刺困难或失败而又须作CVP监测;②周身末梢静脉难以寻觅而又必须开放1条静脉或间断经静脉给药,或施以全胃肠道外营养;③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尚未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d,中位数22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穿刺架引导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124例患者在超声穿刺架引导下沿颈内静脉置入三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124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且无明确并发症。结论 超声技术与穿刺架引导的结合使得颈内静脉置管变得安全、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和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途径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手术中输血、输液及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本研究拟探讨新的途径行颈内静脉置管应用的可行性与特点,并与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拟施心脏手术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8~60岁,按穿刺途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9.
崔东辰  耿军 《护理学杂志》1995,10(3):187-188
经皮肘前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术中的应用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崔东辰,耿军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技术是保证术中静脉通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传统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方法主要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3种。上述方法在本手术室应用中及有关文...  相似文献   

20.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随时监测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同时也提供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置管方法、材料、径路以及并发症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告,以颈内静脉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最普遍,但对其置管长度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结合30具尸体解剖和临床82例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长度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经低位颈内静脉(下1/3)穿刺置管和长度左侧15 ̄16cm,右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