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联合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孢子菌肺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小剂量复方新诺明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应用复方新诺明片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感染科就诊的76例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给3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上仅给予复方新诺明口服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复方新诺明治疗的同时给予薄芝糖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治疗时给予复方新诺明片联合薄芝糖肽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而且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检测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的诊断及其临床治疗,为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 例因膀胱癌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被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发热、干咳、低氧血症的特点,及时行支气管镜采集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测序,被诊断为肺孢子菌感染,予以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抗感染治疗21 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提示炎症基本吸收.结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对于非HIV感染者的肺孢子菌肺炎也可采用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测序,以协助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肺部感染疾病,目前治疗的一线方案为复方磺胺甲噁唑,但是该药物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肺孢子菌核苷酸序列与真菌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大部分学者将它从原虫归属为真菌。β-葡聚糖是构成肺孢子包囊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对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针对β-(1,3)-D-葡聚糖合成的卡泊芬净成为肺孢子菌肺炎治疗新的替代药物。尤其是卡泊芬净与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使用的方案可能比一线方案具有更优的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就肺孢子菌的真菌特点、卡泊芬净用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既往因慢性间质性肾炎长期口服甲泼尼龙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非HIV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到耶氏肺孢子菌及结核杆菌。由于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且其他二线治疗药物短期内无法获得,故选择单用卡泊芬净50 mg静脉滴注治疗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4 d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及X线片检查均显示病情得到改善,提示单用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PJP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检测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的诊断及其临床治疗,为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 例因膀胱癌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被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发热、干咳、低氧血症的特点,及时行支气管镜采集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测序,被诊断为肺孢子菌感染,予以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抗感染治疗21 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提示炎症基本吸收.结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对于非HIV感染者的肺孢子菌肺炎也可采用肺泡灌洗液高通量基因测序,以协助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10例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均有发热,8例伴咳嗽,7例伴气促,2例可闻及双肺湿罗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41.57±37.35)×10<'6>/L,PO<,2>(86.0±33.3)mmHg,LDH(412.1±166.9)U/L,血清白蛋白(29.57±3.74)g/L.胸部螺旋CT表现为不同程度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并可同时合并其他多种特征性影像学改变.3例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使用SMZco单药治疗,6例为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4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最后7例好转,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常有典型的临床、实验室指标与胸部影像学表现,部分能找到肺孢子菌包囊,尽早明确诊断并予SMZco或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部分可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间,6例不能耐受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的PCP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6例患儿疗效显著,与SMZCO相比疗效无差异性。结论对于不能耐受SMZCO治疗的PCP患儿,应用卡泊芬净替代治疗疗效显著,为PCP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在SMZ/TMP联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后,患者因口服SMZ/TMP出现不良反应且不耐受,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以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卡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及病原体的检测,探讨实验室卡氏肺孢子菌对六胺银染色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镜下的特征。方法:抽取医院微生物室2017年9月—2018年3月间采用六胺银染色法检测的15例标本,分析其中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伴有肺孢子菌感染引起呼吸衰竭病例的诊治过程检测结果及肺孢子菌镜下的特征。结果:15例卡氏肺孢子菌六胺银染色标本中,其中阳性标本为6例;此6例病例均为免疫力低下的非艾滋病患者,由于检测病原体的及时和准确性,无死亡病例发生,其中2例转外院治疗,4例治愈后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肺炎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的,应考虑可能是卡氏肺孢子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不同病程的动态病理学变化。方法将雌性清洁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mg/只/次、每周2次免疫抑制的方法诱导建立PCP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在所有大鼠的饮水中加入1g/L盐酸四环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免疫抑制3、5、7、9、11周后.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解剖,分别制作肺组织印片,姬氏染色,检香肺孢子虫包囊,同时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3周,其肺组织印片术查见肺孢子虫包囊,肺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第5周,肺组织印片州均查见肺孢予虫包囊,肺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并且病理学孜变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加重;第7周主要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间质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至第9周至11周,则可见间质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肺泡内出现粉红色泡沫样渗出物,部分肺组织呈现大片状实变区。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病原学检查阴性,肺脏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应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免疫抑制诱导方法可成功建立肺孢子虫肺炎的大鼠实验模型,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以炎症、渗出、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等为主.同时病理学改变随病程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国内近5年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发病与诊疗状况,从而为PCP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2008--2012年发表的有关PCP论文,并对文献中PCP的病例数、基础病、诊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检索到PCP相关的文献报道298篇;②PCP患者共4153例,其中3518例(84.7%)PCP与HIV/AIDS相关,285例(6.9%)PCP患者与器官移植相关,恶性肿瘤相关PCP患者94例(2.3%),结缔组织病相关PCP67例(1.6%),肾病综合征相关PCP患者16例(0.4%);8)4153例PCP患者中,3006例提及诊断方法,其中1785例(59.4%)为临床诊断,915例(30.5%)为染色发现病原体;④2664例提及治疗,其中2604例(97.7%)予以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TMP—SMZ)或TMP—SMZ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目前国内PCP患者的基础病主要是HIV感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该病确诊比较困难,TMP—SMZ是目前治疗PC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16只.基础组仅给予肌内注射生理盐水1 mg/kg,模型组和治疗组予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次/d,3次/周,用药8周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模型.第8周末对3组大鼠手术造成单侧股骨闭合性骨折,骨折处采用金属内固定,复制GIOP骨折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治疗组中药复骨方药液灌胃,持续8周.检测大鼠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指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结果 骨折术前,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值为(0.219±0.013)g/cm2,基础组骨密度值为(0.283±0.015)g/cm2,模型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基础组(t=12.8970,P<0.05).实验16周末,治疗组股骨全长骨骨密度为(0.265±0.014)g/cm2,高于模型组(t=9.8403,P<0.05).实验12周末,治疗组大鼠血清Ca为(2.35±0.19) mmol/L、P为(2.47±0.23) mmol/L、ALP为(196.74±25.38) U/L及BGP为(1.33±0.25) μg/L,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骨方可显著提高GIOP骨折大鼠股骨骨密度,升高GIOP骨折大鼠血清Ca、P、ALP及BGP活性,促进骨形成,有助于GIOP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传统三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肺孢子菌DNA的意义。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每周2次皮下注射地塞米松,诱导产生肺孢子菌;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收集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别用三步法与两步法PCR技术检测肺孢子菌DNA,并与Giemsa染色法比较。结果 PCR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肺孢子菌DNA的方法敏感性(70%)明显高于常规染色法(30%)(P<0.05),且敏感度9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实验组中PCR检测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肺孢子菌DNA阴性者,Giemsa病原染色法亦为阴性。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行传统三步法与二步法PCR检测,2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相同,分别为80%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各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两步法PCR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方法,可用于BALF中检测肺孢子菌DNA,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很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笑散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测定AST、CK-MB、CK、LDH、CPK、BNP、CRP、TnT。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的J值、AST、CK-MB、CK及LDH水平(0.199±0.132)MV、(203.43±32.81)、(80.72±27.53)、(398.37±47.26)、(400.17±128.37)U/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失笑散颗粒低剂量组能使心肌损伤大鼠的心电图J值下降值、AST、CK-MB、CK、LDH、CPK、BNP、CRP、TnT及LDH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能使心肌损伤大鼠的心电图J值下降值、AST、CK-MB、CK、LDH、CPK、BNP、CRP、TnT水平明显明显降低(P〈0.05)。结论失笑散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艾滋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CP)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AIDS合并PCP重症患者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7 d好转率及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7 d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准确执行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还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将24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2例.所选患者均于入组前行精神压力测试和心电图检查.测试证实心肌缺血后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0.1g,1次/d,倍他乐克25 mg,2次/d,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0.25 g,3次/d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压、心率和抑郁自评表(PHQ-9)及焦虑筛查量表(GAD-7)评分情况.结果 24例行标准精神压力测试后,患者ST-T段较测试前改变(0.051 ±0.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精神压力引起入选患者心肌缺血.治疗8周后中西医结合组舒张压、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 ±5)mmHg(1 mmHg =0.133 kPa)比(92±6)mmHg,(69±4)次/min比(83 ±6)次/min,4.5±1.2比7.8±3.4,2.3 ± 1.4比5.8±3.8](均P<0.05).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舒张压、PHQ-9评分及GAD-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5)mmHg比(90±8)mmHg,(67±6)次/min比(84±7)次/min,5.8±2.8比7.6±3.9,5.2±3.7比5.9±3.3](均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PHQ-9评分、GAD-7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改善精神压力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其不良反应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莲必治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600mg/kg)、中剂量组(800mg/kg)、低剂量组(400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200mg/kg)、中剂量组(100mg/kg)、低剂量组(50mg/kg)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各组动物均按10mL/kg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3h内大鼠的表现;连续收集给药后0~6、7~12、13~18、19~24h各组大鼠尿液,测定尿酮体、尿潜血、尿素氮、尿肌酐、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给药后24h经心脏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最后处死大鼠取各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莲必治B高剂量组给药后2只大鼠出现抽搐和毛发竖立,30min后恢复正常,其他组大鼠未见异常。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大鼠尿酮体阳性≥(+2)的大鼠数多于空白对照组,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尿潜血阳性≥(+2)的大鼠数多于空白对照组。莲必治A高剂量组大鼠尿素氮含量给药前和给药后7~12h分别为(319±108)mmol/L和(488±13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肌酐含量,给药前分别为(3338±1534)、(3502±1457)、(3428±1729)、(3305±922)和(3480±870)mol/L,给药后7~12h,分别增加至(6137±1544)、(5847±1319)、(5630±1622)、(5613±1968)和(5218±1496)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的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326±576)mol/L](P〈0.05);肌酐含量的增加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间呈剂量相关(r=0.7909)。莲必治A高剂量组ALP含量给药后7~12h为(152±61),高于对照组[(99±37)U/L];莲必治B高剂量组ALP含量给药后7~12h为(143±42U/L),高于给药前[(94±42)U/L]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LDH含量给药前分别为(19±7)、(18±11)、(18±8)、(17±5)和(17±10)U/L,给药后0~6h增加至(88±56)、(80±27)、(50±17)、(57±16)和(28±6)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LDH含量给药后7~12h分别增加至(44±21)、(36±17)、(34±13)和(31±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中剂量组的LDH含量给药后0~6h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18±10)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与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LDH含量给药后7~12h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2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H含量增加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剂量相关(r=0.8990)。莲必治A高、中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0~6h分别为(0.30±0.04)和(0.31±0.04)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7~12h分别为(0.45±0.07)、(0.40±0.18)和(0.37±0.14)U/L;莲必治A高、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13~18h分别为(0.35±0.09)、(0.31±0.06)、(0.39±0.18)、(0.60±0.09)、(0.57±0.06)和(0.33±0.08)U/L;莲必治A中、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中、低剂量组NAG含量给药后19~24h分别为(0.32±0.03)、(0.39±0.14)、(0.32±0.07)、(0.34±0.05)和(0.29±0.08)U/L;均高于相同时间段的空白对照组[(0.26±.0.05)、(0.22±0.06)、(0.24±0.07)和(0.24±0.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β2-MG含量给药后19~24h为(1.03±0.45)mg/L,对照组β2-MG含量为(0.54±0.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G和β2-MG增加均与其他相关物质的含量有关(r=0.8749,r=0.9819)。各给药组大鼠血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大鼠主要脏器外观、组织病理和脏器系数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莲必治注射液对大鼠的潜在肾毒性与其纯度和剂量有关,相关物质含量高以及给药剂量大均可增加肾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 LPS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不孕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手术的EMS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LPS手术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MMP-9/TIMP-1和IL-2、IL-10、IL-2/IL-10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的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 MMP-9水平[(51.21±24.01)μg/L]比治疗前[(261.88±190.11)μg/L]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TIMP-1水平[(45.88±11.02)μg/L]比对照组[(25.32±6.67)μg/L]明显上升(t=4.846,P<0.05);观察组MMP-9/TIMP-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P<0.05);两组治疗后IL-2、IL-10、IL-2/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8、4.415、3.396,均P<0.05);观察组受孕率65.0%、流产率7.7%,均优于对照组的30.0%、33.3%(χ^2=9.825、4.060,均P<0.05)。结论 LPS是一种治疗EMS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血清TIMP-1和IL-2水平,降低MMP9和IL-10水平;改善免疫指标,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