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病史、前列腺体积及其突入膀胱长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及137例BPH未并发AUR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BPH并发AUR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病史(6·40±4·84)年,前列腺体积(58·18±36·66)ml,前列腺突入膀胱(2·56±1·72)cm;BPH未并发AUR组患者年龄(72·04±9·19)岁,病史(6·35±3·93)年,前列腺体积(43·51±23·45)ml,前列腺突入膀胱(2·14±1·61)cm。两组间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个不同前列腺体积范围(小于和大于或等于30ml)及两个不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范围(小于或等于和大于2cm)AUR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PH并发AUR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与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r=0·51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可作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并发AUR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曾发生AUR的患者43例(A组),无AUR的患者69例(B组).比较2组间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总体积(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及术后病理前列腺炎症程度分级、增生类型、前列腺梗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患者PSA、TZV、TZI均较B组升高(P<0.01).A组前列腺炎症程度分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腺上皮增生为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2组问年龄、IPSS、PV、Qmax、前列腺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水平、TZV、TZI可作为预测BPH并发AUR的良好指标;前列腺炎症程度、前列腺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比率增高可能是AUR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非那雄胺5 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5 mg/次,1次/d。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剩余尿量(Ru)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下尿路症状患者(研究组)与13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未并发下尿路症状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研究组记为轻度组(48例,IPSS 0~7分),中度组(54例,IPSS 8~19分),重度组(22例,IPSS 20~35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发重度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前列腺体积(PV)、空腹血糖(FBG)高于对照组,腰围、臀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三组BMI、腰臀比(WHR)、PV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重度组BMI、WHR、PV高于轻度、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组BMI、WHR、PV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WHR、PV、BMI水平高于轻中度组,合并下尿路感染比...  相似文献   

5.
王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619-1620
目的;探讨分析非那雄胺隔日给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5mg非那雄胺口服,A组患者1次/Zd,B组患者1次/d给药,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B组患者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患者评分较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非那雄胺隔日给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和单日给药的效果基本相同,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急性尿潴留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对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PSA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例94例分成急性尿潴留组(A组)41例 ,与非尿潴留组(B组)53例,并设因接受非前列腺手术后尿潴留的BPH病人34例为第二对照组(C组),对3组病人的血清PSA浓度作对照研究。结果:急性尿潴留组的PSA浓度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结论:急性尿潴留可使BPH病人的血清PSA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附睾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行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283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并发附睾炎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215)。观察组术后发生附睾炎,对照组术后未并发附睾炎,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治疗,术后均接受常规前列腺电切术护理。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附睾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附睾炎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年龄、术前尿潴留、糖尿病、术后导尿管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尿潴留、糖尿病、术后导尿管拔管时间等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附睾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术前患有尿潴留、糖尿病、术后导尿管拔管时间长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附睾炎的影响因素,临床预防附睾炎时应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反刍思维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反刍思维量表(RRS)得分将患者分为中低反刍思维组(RRS评分为22~65分,47例)和高反刍思维组(RRS评分为66~88分,3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急性尿潴留(AUR)的价值。方法 选取东莞市中医院100例老年BPH患者(2020年1月—2021年4月)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口服盐酸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片治疗,随访1年,记录AUR发生情况,据此分为AUR组、非AUR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BPH发生AUR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前列腺体积(PV)、u-PSA对老年BPH发生AUR的预测价值。结果 100例老年BPH患者AUR发生率为26%;AUR组u-PSA水平高于非AUR组,PV大于非AUR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PSA水平及PV增高是老年BPH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u-PSA预测AUR的AUC=0.897,高于AUCPV(P<0.05)。结论 u-PSA可作为老年BPH继发AUR的量化评估指标,有利于临床早期筛查、诊断,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汤金荣  徐云林 《中原医刊》2006,33(19):42-43
目的 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法。方法 对120例满足药物治疗条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组,用保列治、哈乐(A组)及蓝乐、特拉唑嗪(B组)联合用药,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比较相同疗程的两组药物的费用。结果 两组治疗后4周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已明显改变,12周后,残余尿量减少及前列腺体积缩小,24周后各项指标稳定,B组的药物费用是A组的1/2。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肯定,蓝乐、特拉唑嗪联合则更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总体积、前列腺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的关系。方法62例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者22例(A组),未发生尿潴留者40例(B组),通过经直肠超声测量其前列腺总体积和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总体积、前列腺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年龄分别为(70.50±5.90)岁和(67.43±7.43)岁,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前列腺体积分别是(63.41±28.26)mL和(54.64±23.95)m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移行区体积分别是(37.97±18.96)mL和(22.73±17.14)mL,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移行区指数分别是0.62±0.20和0.41±0.1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和移行区指数是预测急性尿潴留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稳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69.6%)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0~168(98±33)cmH2O(1.0cmH2O=0.098kPa);19例(82.6%)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病例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4%)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的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13.
程红刚 《河北医学》2014,(8):1246-1249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IP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非那雄胺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为(9.47±5.08)分,膀胱残余尿量为(32.38±12.42)mL,对照组的IPSS评分为(13.16±3.52)分,膀胱残余尿量为(33.59±10.47)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3.86±4.68)mL/s,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1.02±3.86)mL/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伴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评估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适应症及临床操作注意事项等。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经尿道置入治疗了 48例伴尿潴留的BPH患者。结果 :47例一次成功置入 ,1例因置入器退出过快致支架移位。支架置入后 ,除 2例脑血栓偏瘫、1例无张力膀胱及 1例支架移位外 ,其余 44例均恢复从尿道自行排尿 (随访 >1年 )。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术是治疗BPH的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尤其适宜于年老体弱、合并有重要脏器病变的BPH患者。  相似文献   

15.
翁钰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92-93,10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术后患者发生尿失禁的情况及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尿失禁影响因素调查表及其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进行,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调查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32.1%(69/215)的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现象,但是程度轻重不同。与无尿失禁组比较,尿失禁组的患者年龄、不同的IPSS评分、膀胱功能是否失代偿、术前是否存在尿失禁、术后膀胱有无痉挛等因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术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的年龄、膀胱功能、术前存在尿失禁。结论影响BPH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年龄较大、术前膀胱功能失代偿及其术前存在尿失禁。对于高危BPH患者手术时机的准确把握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正确、有效的预防及其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伟  耿达伟  曹沪春  孙云  章良庆 《医学综述》2014,(24):4553-4555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接受TURP的BPH患者570例,对影响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70例BPH患者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者86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5.1%。年龄>65岁、术者年资较低、术前有尿潴留而行导尿术,BPH合并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1 h及术后留置导管时间>6 d是导致术后尿路感染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BPH患者合并糖尿病(OR 2.71,95%CI 1.263.58)、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 3.30,95%CI 2.923.58)、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 3.30,95%CI 2.9211.54)、留置导管时间>6 d(OR 2.96,95%CI 1.3811.54)、留置导管时间>6 d(OR 2.96,95%CI 1.3810.52)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2,95%CI 1.0510.52)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2,95%CI 1.0519.78)是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尿潴留、留置导管时间>6 d是导致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合理控制患者血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的改变意义。方法:选择9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两组,BPH合并糖尿病42例为观察组,单纯BPH 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尿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观察组中逼尿肌不稳定达76.19%高于对照组的56.25%,低顺应性膀胱占30.95%高于对照组的18.75%,逼尿肌功能受损占47.62%高于对照组的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FD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最大尿流率( Qma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IPSS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BPH合并DM患者应该尽早实行尿流动力学监测,对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调控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微血管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取正常前列腺(NP)5例,前列腺增生症服用非那雄胺者(BPH+Finas)10例,前列腺增生症未服用非那雄胺者(BPH)30例的前列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调节因子内皮生长抑素(endostatin)、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血管形成因子-2(an-giopoietin-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表达强弱.结果 BPH组endostatin、angiostatin表达较NP组明显减弱,而BPH+Finas组表达较BPH组明显增强;BPH组VEGF表达较NP组明显增强,而BPH+Finas组表达较BPH组明显减弱.endostatin阳性细胞计数(个/10Hp)在NP、BPH、BPH+Finas 3组分别为(129.00±10.68)、(34.00±15.38)、(142.10±12.22);angiostatin阳性细胞计数(个/10Hp)分别为(151.00±21.64)、(54.63±28.93)、(162.30±21.81);VEGF(灰度值)分别为(139.38±8.90)、(83.81±25.73)、(108.094-7.77),以上3组测值NP组和BPH+Finas组与BP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angiopoietin-2阳性细胞计数(个/10Hp)分别为(16.40±2.19)、(15.03±2.82)、(13.90±3.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微血管调节因子endostatin、angiostatin、VEGF作用于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非那雄胺通过影响局部组织微血管调节因子,而发挥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锦涛 《医学综述》2014,(9):1701-1703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衡水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门诊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BP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非那雄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桃核承气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Z=-3.12,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在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效果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最大尿流率,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用非那雄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