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的复杂性肾结石45例,行开放手术取石;2007-2012年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例98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二组患者在结石残留、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患者对比,经皮肾镜取石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开始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出血量、输血率也明显减少,结石残留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武立平 《中外医疗》2013,32(5):78-78,8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住院费用。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复查,两组患者体内均无残留碎石。结论与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NL)与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PNL组(52例)与开放手术组(46例),就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PNL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于开放手术组,均显著短于后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P<0.05).结论:鹿角形肾结石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相比于开放手术,恢复快、出血少且创伤小,乃为此症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20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的20例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对比。为临床手术治疗肾结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经皮肾镜组,每组40例患者。对开放手术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对经皮肾镜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手术时长、患者体内结石清除情况、手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为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优略。结果:开放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经皮肾镜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长于经皮肾镜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2.5%,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0.0%,经皮肾镜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肾结石方面,采用经皮肾镜方法相比于开放手术,其治疗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微创效果,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康复快,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且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肾结石其临床疗效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疗效得到保证。值得医务工作者在在临床上治疗肾结石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任宝明 《当代医学》2010,16(26):9-10,16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肾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61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扩张建立F20微通道,使用气压弹道粉碎结石。统计碎石时间、结石取净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61例均一期建立通道。平均手术碎石时间为80min,一次治疗结石取净率为70.5%,总取净率为88.5%,术后8例出现发热,2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控制出血,未发生脏器损伤和感染性休克病例。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效率高、出血量少,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以及开放手术对于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高埗医院10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编号分为2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各类临床数据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与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相比,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其手术之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康复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住院费用较高(P〈0.05);复查均未发现结石残留存在。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方式相比,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需要更短的时间即可康复,优点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开放手术取石术对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7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经皮肾微创组与传统开放手术组(n=35)。对经皮肾微创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传统开放手术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皮肾微创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84±0.64)d明显短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的(12.87±2.46)d(P〈0.05)。一期碎石成功率经皮肾微创组高达90%,明显好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的85.3%(P〈0.05)。肾积水好转率经皮肾微创组为87.88%,同样比传统开放手术组的66.36%更佳(P〈0.05)。术后经皮肾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传统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较开放手术取石术临床疗效更佳,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85-488
目的:探讨精准穿刺双通道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对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采用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及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的Vmax、S/D均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的RI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可有效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鹿角形肾结石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ESWL、开放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32例,并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EWSL者57例,3个月后结石排净率62%,结石未排出的23例改为PCNL;开放手术者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石率达96%;PCNL者39例,3个月后结石排净率92%.结论 PCNL加mPCNL加ESWL为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ESWL适用于无肾盂肾盏扩张的部分鹿角形且硬度较低的结石;开放手术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适当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碳顿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57例(观察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的55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57例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均成功,因术中肾脏出血转开放手术1例;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下地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9%,对照组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蚨顿结石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上段蚨顿结石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0例来三家医院就诊的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和对照组(40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结石清除率、囊肿及结石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囊肿复发率、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结石清除率高和囊肿及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熊懿 《医学综述》2014,(1):183-185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6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采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开腹术治疗的2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保肛率分别为78.6%和71.4%,试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而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住院平均时间、辅助化疗率、排尿障碍率、复发率、转移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展 《医学综述》2013,(22):4184-418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潜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34例鼻息肉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仅采取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4,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复发率(6.O%)显著低于对照组(22.4%)(x2=8.723,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关怀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的作用。方法109例行PCNL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在手术中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人文护理关怀,同期给予常规护理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进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大出血、结石残留、感染等明显减少(P〈0.05)。结论PCNL虽属微创手术,但术中大出血、结石残留、感染是PCNL较常见的并发症,实施术中人文护理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胆道结石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可作为胆道结石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武现生  郑振松 《河北医学》2013,19(4):570-572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手术,并与30例实施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的患者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两组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虽然手术时间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佳、术后严重疼痛的比率分别为3.3%,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和40%(P〈0.05)。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微小胃间质瘤,具有肿瘤切除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龚红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37-13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的优势性。方法 9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50例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微创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发热率、结石清除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但微创组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具备微创的典型优点,结石清除率较高,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