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泉州市6月~7岁儿童营养不良与贫血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儿童营养不良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泉州市6月~7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和身高,并检测血红蛋白。结果:营养正常、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及消瘦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4.26%、46.41%、43.27%及44.12%。随贫血程度加重,各型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要了解入托前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982例1.5~6岁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检查及家长填写入园调查表。结果(1)贫血总患病率为39.6%,各年龄组以1.5岁组最高(46.1%)。(2)早产儿患病率68.5%;出生后6个月未添加辅食者52.1%;反复感染者82.7%;营养不良者77.4%;挑食及偏食者患病率55.5%。结论出生时早产、6个月未及时添加辅食、反复感染、营养状况较差者贫血患病率较高。贫血以1.5岁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3.
了解柯城区城乡0~6岁儿童的营养现状,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比较城乡儿童1995年和2003年的低体重、贫血和佝偻病的患病率。结果:城镇儿童1995年低体重、贫血和佝偻病患病率分别为1.29%、8.51%、17.9%,2003年为1.37%、8.45%,6.97%;农村儿童1995年低体重、贫血和佝倭病患病率分别为2.84%、37.42%、6.89%,2003年为2.01%、9.70%,3.76%。结论:目前柯城区儿童的营养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城镇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但低体重和贫血患病率无明显改观;农村儿童这三种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下降,城乡儿童营养状况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宁市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家长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之间的关系,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宁市255名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并对其家长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 南宁市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20.0%,城镇与乡村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的贫血患病率随家长的文化程度升高而递减.多数家长对铁缺乏及其引起的疾病等知识贫乏,对铁强化食品不了解.结论 应开展多层面的营养知识专项宣传,提高家长对铁营养的认知水平,降低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庐江县儿童贫血的现状。方法 对1 173 名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贫血患病率为50.3% 。轻、中度贫血分别占87.8% 、12.2% ,未发现重度和极重度贫血,农村儿童患病率高于城镇,婴幼儿高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结论 儿童贫血仍为儿保工作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托幼园所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阳市21所幼儿园4541名儿童血红蛋白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8.65%,其中轻度贫血占8.61%,中度贫血占0.44%,未发现重度贫血患者。2—4岁年龄组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5~7岁年龄组。个体幼儿园贫血患病率高于公办幼儿园。结论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加强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科学喂养,平衡膳食是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0~6岁儿童贫血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江苏省农村0~6岁儿童贫血现状,探讨儿童贫血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对1995年江苏省加中项目0~6岁儿童贫血防治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6岁儿童贫血患者病率达36.0%,以6个月~2岁以内儿童患病率为提高,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明降低,家长的贫血防治知识也明显提高,对贫血儿童除进行健康教育外,另给予适量的铁剂治疗也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探索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控制儿童营养不良,为制定改善儿童健康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县的所抽学校的小学生进行行为干预,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近2000名学生作问卷调查和体检,同时对其家长调查,以确定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干预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卫生知晓率低下,小学生营养不良率达36.8%,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42.5%。经过干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下降3.7%,营养不良率下降8.6%。健康教育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应加强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兴化市农村0~6岁儿童贫血状况。方法:对7572名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贫血患病率为9.02%,0~岁组最高为13.99%,6~岁组最低为5.47%;不同喂养方式的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贫血的发生与年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等因素有关。加强0~6岁儿童系统管理有助于贫血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儿童贫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79名1~5岁儿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并问卷调查儿童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儿童营养与饮食状况。结果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26%,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1~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在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铁蛋白含量、食用肉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家庭状况等因素相关。开展普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减少孕期及哺乳期贫血的发生,对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0~6岁儿童贫血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江苏省农村0~6岁儿童贫血现状,探讨儿童贫血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对1995年江苏省加中项目0~6岁儿童贫血防治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达36.0%,以6个月~2岁以内儿童患病率为最高。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家长的贫血防治知识也明显提高。对贫血儿童除进行健康教育外,另给予适量的铁剂治疗也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掌握勐腊县汉、傣族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收集在勐腊县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1193名汉、傣族5岁以下儿童常规检验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7.27%,初步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1.65%;傣族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4.27%,汉族儿童贫血患病率14.06%;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2.91%,2岁以上儿童贫血患病率7.53%。傣族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2.78%,汉族2岁以下儿童患病率18.29%。[结论]勐腊县儿童贫血病的防治重点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重点人群为傣族及2岁以下儿童,而重中之重是傣族2岁以下儿童。应广泛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社区集体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对本社区集体儿童进行缺铁性贫血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本社区托幼机构集体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5.68%。患缺铁性贫血与儿童本人偏食、家长偏食及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联(OR值和95%CL分别为1.5~5.96、1.55~6.4和1.79~8.04)。结论 对集体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应引起重视,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普查普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贫血状况,探讨贫血与家长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大兴林校街道的1200名儿童。对这些儿童家长进行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和贫血患病率调查,并开展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5.83%),比健康教前儿童贫血患病率(12.42%)显著降低。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纠正偏食的习惯、注意食物多样化等,是防治儿童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五官保健情况,指导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将2010年4~5月对天津市东丽区53所托幼园所的5554名儿童的查体资料与2011年4-5月对东丽区51所托幼园所的5514名儿童的健康查体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天津市东丽区儿童患病率顺位:龋齿患病率为33.4%,钙缺乏患病率为5.2%,缺铁性贫血患病率2.8%。结论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聊城市城区托幼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3年托幼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1994年为50.43%,2003年为23.27%;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聊城市城区托幼儿童贫血患病率仍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合肥郊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合肥郊区儿童的营养状况,评价农村儿保工作的质量。方法:于1990-1995年按既定诊断标准逐年调查全区0-6岁儿童佝偻病、缺铁性贫血(IDA)及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结果;全区儿童营养不良、佝楼病及IDA的患病率分别为0.25%-1.06%,5.72%-18.44%及8.33%-42.9%;1992-1995年营养不良患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佝偻病及贫血则相反;婴幼儿较学龄前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严重,而贫血则相反;男女童营养状况无差异;经济状况较好的近郊儿童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远郊儿童。结论:农村儿保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营养缺乏病的防治上.对婴幼儿重点在佝偻病,学龄前儿童重点在IDA。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值,用油镜观测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对583名3.5-6.0岁儿童进行贫血的普查。结果显示:贫血患病率为22.64%,且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不同性别儿童之间的患病率,以及各年龄组的贫血程度均无显著差异。贫血患儿顺角诊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23例,占93.18%,说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仍为儿童贫了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阿勒泰市3岁以下哈萨克族小儿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符合研究标准的793名哈萨克族小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基本信息、血样本和饮食习惯等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岁组、2岁组和3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依次为65.5%、75.4%、52.9%;血红蛋白(HGB)在各年龄组内的水平依次为(101.80±18.95)g/L、(95.80±18.81)g/L、(106.00±21.81)g/L;混合喂养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单纯母乳喂养儿童;饮用自来水/渠水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饮用井水的儿童;习惯经常喝浓茶或奶茶的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很少或不喝浓茶或奶茶的儿童;习惯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冬至菜的儿童的患病率低于极少食用者。添加辅食时间在0—3月内、3~6月内、6—9月内和9~12月内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5.9%、64.3%、70.3%和77.4%。结论阿勒泰市哈萨克族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较高,HGB水平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儿童贫血与其特定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有较大关系,早期添加辅食可有效降低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散居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散居儿童的营养状况,探讨利用健康教育手段降低儿童营养性贫血和佝偻患病率,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我们对244名0-6岁的散居儿童及家长分别做了膳食调查及营养健康教育指导,并进行了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调查指导对象:章丘市埠村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