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针灸(足三里、风池、合谷、曲池、太冲均双侧)联合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芪、蝉蜕、茯苓、夜交藤、当归、川芎、防风、甘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0d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住于我科的8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面神经功能分级、临床疗效及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的结果。结果: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明显升高,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差延长,波幅下降,阳性率为67%;瞬目反射R1、R2、R2',波阳性率为100%;治疗后两组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联合面肌功能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突出,通过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可全面客观的评估面神经损害程度、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收集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开始恰当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贝尔麻痹是一种自限性周围神经病,其预后与面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多以发病第7~10天的肌电图结果作为判断面神经损伤程度的依据,若肌电图显示患侧面神经波幅较健侧下降≥90%,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重度贝尔麻痹[1]。研究[2-3]显示,约80%重度贝尔麻痹患者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可在9个月内完全恢复,但仍有10%~20%的重度贝尔麻痹患者恢复不全,  相似文献   

5.
针灸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峰 《河南中医》2008,28(1):59-6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针灸干预对加重病情、缩短疗程和判断预后的影响,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观察组)和发病7天后针灸组(对照组),以治疗前、发病第7天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面神经功能分级和治愈率,并电话随访6个月。结果:面神经功能分级、后遗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愈平均所需时间较对照组为短。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有利于缩短疗程,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行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60例),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行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发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发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均较好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均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发病毒感染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卢佩斯 《新中医》2012,(4):110-112
[摘要]目的:探讨判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受损程度的临床简便检测方法,同时作为面神经功能检查的补充手段。方法:选取7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患侧面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分为轻、中、重3组,测量各组患者健患侧面部穴位电针刺激强度的变化,分析数据,并对有关指标的相关性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电针刺激强度的变化幅度N与患侧面肌复合动作电位(M波)波幅水平M呈明显负相关(P〈0.001)。以电针刺激强度变化幅度来界定损伤程度1、2、3度的分界点为69.05%与87.08%。电针刺激测定结果与神经电图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面部穴位电针刺激可大致估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损伤的程度,与神经电图结果基本一致。电针预测方便易行,可作为临床面神经功能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平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9,30(7):878-87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针灸介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治疗组)和发病7d后针灸组(对照组),以3个疗程统计疗效。分别以治疗前、发病第7d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痊愈患者的治疗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者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次数,提示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推拿、PNF技术与针刺并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推拿、PNF技术与针刺疗法,对照组25例仅予针刺疗法,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PNF技术与针刺并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0例针刺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①患者年龄越大、针刺介入时机越晚、面神经损伤程度,临床疗效越差,R=0.164、P=0.004,R=0.295、P=0.000,R=0.229、P=0.000;②面神经损伤定位不同,临床疗效不同,单纯性面瘫临床疗效最佳、bell面瘫次之、Hunt面瘫疗效最差,J-T=6.895,P=0.000:③不同中医分型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凤寒阻络、风热外袭型疗效较佳,痰瘀阻络和气虚血瘀型疗效较差,J-T=4.752,P=-0.000;④年龄(OR=0.753,95%CI:0.579~0.979)、针刺介入时机(OR=0.556,95%CI:0.420~0.763)、损伤程度(OR=0.589,95%CI-0.388~0.895)和损伤部位(OR=48.409,95%CI:11.527~203.283,OR=6.041,95%CI:2.481~14.707)入选以临床疗效为结果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P〈0.05。结论:患者年龄、针刺介入时机、损伤程度和部位是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因素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将13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时间、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部位、辨证分型、痊愈所需疗程等方面进行对此观察。结果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高;开始针刺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所需疗程越短;面神经损伤程度越轻,疗程越短;辨证分型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时机是急性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面神经的损伤会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和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带来巨大的痛苦。电针治疗面神经损伤及其相关机理研究一直是针灸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实验研究的基础环节——压榨性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作和评估入手,探讨科学建立和客观评估动物模型对电针机理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期为更为深入的机制研究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方法:将80~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2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面神经损伤后5天、10天、15天5、周运用电镜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面神经损伤后5天发生沃勒变性,10~15天后脱髓鞘情况逐步减轻5,周后模型基本自愈。结论:对动物模型各病理阶段的完整描述,包括从发病、恢复直至自愈,以及科学客观的模型评估方法是客观评价电针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加口服牵正散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牵正散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面瘫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口服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改善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不明确。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多见为颅神经受累。受损颅神经中以动眼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本报导为笔者治疗的一例糖尿病诱发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随机分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按摩配合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早期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100例早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按摩配合超短波治疗,恢复期仍采用电针、按摩、超短波治疗.结果:早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按摩配合超短波治疗疗效确切.结论:按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可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早期针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途径。对于面瘫的选穴上可多使用远端腧穴,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