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收集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开始恰当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吉蓉  侯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49-149
目的:提高临床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护理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的中医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过10~26天(平均住院19.6天)住院治疗,治愈41例(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不留痕迹),好转9例(双侧额、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不实、鼓腮口角不漏气,进食齿颊间无食物留置,笑时口角不对称),无一例无效。结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护理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笔者用脑活素配伍山茛菪碱、氟美松局部封闭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56岁。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1年 3个月。左侧面瘫 30例 ,右侧面瘫 2 6例 ,均取用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的脑活素 2~ 4 m L,山茛菪碱 5~ 10 mg,氟美松 5~ 10 mg,患侧面局部封闭 ,隔日 1次。1.2 封闭方法 :患侧面部颈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洞巾 ,以耳垂前皱折 (屏间切迹至耳垂下端 )的中点或其上下1~ 2 mm范围内进针。用 5号注射针头取与头颅矢…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行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60例),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行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三联疗法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因乳突孔内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临床上采用三联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取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承浆、翳风针刺,治疗组加取太冲、太溪、复溜、足三里针刺。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62%、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有明显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心脑科于2001-2004年3月应用自制祛风颗粒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 (Bell) 麻痹 ,是指原因不明 ,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不仅影响病人面部肌肉功能 ,而且影响美观 ,故病人对本病的完全治愈显得尤为迫切。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病人均为本科门诊病人 ,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治疗组 38例中 ,男 2 5例 ,女13例 ;年龄 6~ 56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4天 ,平均 2天。对照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物、电针、拔罐配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药物,电针和特定电磁波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拔罐配合康复治疗。经过30d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40.38%),显效20例(38.46%),有效6例(11.54%),无效5例(9.62%),总有效率90.38%。结论:平衡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病例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中痊愈14例,显效23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33.33%,显效率88.09%,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中痊愈8例,显效13例,好转19例,无效2例,痊愈率19.05%,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95.24%。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途径,能使受损的面神经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牵续玉屏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外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牵续玉屏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西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面部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6.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个疗程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个疗程Portmann面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2组治疗1、2个疗程比较,治疗组Portmann面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14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取患侧面瘫穴,留针30min,外敷马钱子粉0.5g,加蛋清调糊状敷于患侧面部,每晚1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疗法,地塞米松10mg/d,连用7~10天,配合维生素B_1等。[结果]治疗组治愈99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对照组44例,好转31例,无效27例。[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利于面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在治疗上多采用针刺治疗,而针刺的时机异同,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恢复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急性期面瘫,面神经炎症,多发生水肿,不应尽快针刺治疗;而针灸临床多数报道表明,早期给予针刺,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因此,对于针刺时机则需进一步加强其标准化。本文则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检索,探索最佳针刺时机在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不明确。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多见为颅神经受累。受损颅神经中以动眼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本报导为笔者治疗的一例糖尿病诱发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面神经功能计算机评价系统(计算机评价系统)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在评估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是否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性是否存在临床意义,以探讨计算机评价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4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分别运用计算机评价系统和H-B分级量表进行评估,将两种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计算机评价系统与H-B分级量表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计算机评价系统可作为一种评价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Hua Tuo Manual Acupuncture Therapeutic Stimulator for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87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SXDZ-100 Nerve and Muscle Stimulator treatment group (44 cases) and the G6805 Electric Stimulator control group (43 cases). The acupoints selected for both the two groups were local points as well as distal points as Hegu (LI 4), Waiguan (TE 5), Sanyinjiao (SP 6), Taichong (LR 3). Effectivenes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100%. But the cure rate was 90.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3.0% in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No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in either of the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SXDZ-100 stimulato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G6805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or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相似文献   

20.
王利民 《中医药学报》2011,39(3):121-12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周围性面瘫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加用自拟汤药面瘫舒,比较两组不同治疗周期面瘫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瘫简易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病程、面神经损伤部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7d、14d、21d、28d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9.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及早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