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检测报告和工人血铅含量,评估铅烟(尘)防护效果。结果显示,铸板、分片、刷片等多个岗位通风效率不足。铅烟(尘)检测点合格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人血铅含量和疑似慢性铅中毒患病率先降低后稍有升高,铅尘岗位高于铅烟岗位。铅危害严重的现状表明,企业仍需加大铅烟(尘)危害防治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孙玉敏  朱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31-1832
目的了解滕州市某蓄电池企业空气中铅尘(烟)浓度及工人的尿铅含量。方法车间空气中铅尘(烟)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职工尿铅水平采用"尿中铅的双硫腙法"进行测定。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尘(烟)浓度超标点较多,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超限倍数达32倍,铅烟最大超限倍数达50.5倍;203名职工尿中铅含量超标人数75人,超标率36.95%,机修工尿中铅含量超标率高于其他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蓄电池行业铅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急慢性铅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效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吴惠刚  黄诚  周日东  冯银凤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64-1665
目的比较火焰原子吸收法和无火焰原子吸收法对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测定方法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预先对18份经空气采样器采集的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进行样品预处理,然后分别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其铅的含量,并应用统计学检验中配对设计的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方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0.548,P>0.05。当检验水平α=0.20,并运用双侧检验时,样品信息支持无效假设不拒绝Ho。结论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结果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宿迁市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尘铅烟的治理效果,找出存在问题,以助企业后期整改。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治理前后工作场所的铅尘铅烟检测情况和铅作业劳动者血铅体检情况。结果治理后的铅尘、铅烟浓度无明显降低,仍有75%铅尘铅烟岗位超标;且休息室中铅尘和铅烟的浓度较高(0.129 mg/m~3);治理后劳动者血铅超标率变化不大,仍有劳动者血铅≥400μg/L。结论本次治理效果一般,地面、设备表面、工作台面积尘较多,休息室和劳动者工作服积尘较多,未制定劳动者盥洗、进出休息室着装、防护用品佩戴的制度,应立即按照治理方案进一步整改。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的铅主要以铅烟形态存在,其危害极大。我国1979年经修改后颁布的车间空气中铅的最高容许浓度(下称卫生标准),放宽了铅的卫生标准,铅烟为0.03mg/m~3,铅尘为0.05mg/m~3。为着验证此次修订的铅烟卫生标准值是否合适,一方面需要摸索出更灵敏的特异性高的指标用以早期诊断铅中毒;另一方面尚需进一步积累现场资料,动态观察低浓度铅对工人健康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本次现场调查围绕剂量-反应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测定时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的改进。方法利用浸泡,加入基体改进剂,硝酸定容至一定体积的方法替代原来的湿式消化法测定空气铅烟、铅尘的样品前处理。同时,对方法进行对照试验、回收率、残留试验、干扰试验的测定。结果原法与本法检测的结果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样本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回收率为98.55%-101.23%;残留试验〈0.001mg/m^3。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准确。用于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检测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职业性铅危害的现状,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长沙地区涉铅企业39家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进行检测;以3 975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铅的250人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几何均数浓度分别为0.358、0.255mg/m3;蓄电池制造业铅烟、油漆使用业铅尘超标率分别为32.4%、40.5%,明显高于其他组和对照组(P0.01);工人血铅平均浓度为0.07mg/L、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平均浓度为2.86μg/gHb;手颤、窦性心律过缓检出率分别为0.5%、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地区铅危害较大,重点是蓄电池制造业;油漆铅危害不同于蓄电池铅尘、铅烟危害,处于可接受水平;定期驱铅治疗可有效防治铅对密切接触工人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村家庭作坊锡箔加工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个案调查、不同场所空气中的铅烟(尘)、不同人群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家庭作坊加工锡箔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①加工场所铅烟(尘)浓度普遍超标,生活场所也可见超标.加工场所内采集20点空气样.铅烟5个点,全部超标,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64倍;铅尘15个点,其中6个点超标,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17倍;②290名各类人群血铅异常比例达到30.69%,从业人员中高达35.17%.结论 某村的铅危害不仅仅对从业人员造成了健康损害,同时污染当地生活环境,对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非从业人员造成了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铅酸电池企业治理前后铅危害情况,为中小蓄电池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水平进行检测,收集铅作业工人的血铅资料,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整改前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全部超标,接铅工人血铅值最高达4.75μmol/L;整改后铅烟、铅尘合格率分别为100%和66.7%,工人血铅水平未发现超标。结论通过对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以及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中小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铅属蓄积性毒物,本文试用剂量患病率寿命表相关回归法,以探求吸入铅尘(烟)量与铅中毒的发病关系,评价了预防铅中毒措施的效果;推算车间空气中铅尘(烟)的最高容许浓度值,从而现场验证了铅烟卫生标准的可行性,并提供了修订现行铅尘卫生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验证锌原卟啉在职业性铅接触者健康监护中的实用价值,以期在铅作业工人普查筛检时应用。我们对有关铅作业工厂测定了空气中铅烟(尘)浓度及对铅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2.
某铅冶炼厂铅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甘肃安西某铅冶炼厂劳动卫生状况及铅对工人健康危害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生产性铅尘、铅烟。生产设备简陋、无隔离通风防护措施,造成各生产工序的交叉污染。车间空气的粉尘浓度较高,铝尘浓度0.390~1.045mg/m^3,铅烟浓度0.024~0.472mg/m^3,破碎工序是主要的铅污染源,粉尘浓度 1.045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9.9倍。39名接触作业工人中,20人被诊断为  相似文献   

13.
铅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研究报道很多[1] 。在铅蓄电池作业中 ,铅主要以铅烟或铅尘的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 ;在体内代谢后主要经肾脏排泄。本文对福山区 2 0 0 1年 3 0 3名铅蓄电池厂作业人员健康查体中的尿铅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资料来源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福山区 3个蓄电池厂 3 0 3名铅作业人员健康查体的尿铅检测和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监测资料。铅蓄电池生产的主要工种有化成、切割、涂膏、组装、板栅。 3 0 3名铅作业工人中 ,工龄最长的为 9a ,最短的为 3个月 ,其中…  相似文献   

14.
铅中毒发病与铅烟(尘)浓度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淄博蓄电池厂,用通风排气方法降低了车间空气中铅烟(尘)浓度,但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在接触铅烟的工人中,铅烟浓度与铅中毒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在接触铅尘的工人中,铅尘的累积接触量与铅中毒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可得该厂铅烟的安全浓度为0.028mg/m~3,铅尘为0.056mg/m~3;并可对今后铅中毒发病作出预测。预测指出,目前该厂灌粉工种铅尘浓度比往年大有提高,今后将有大量工人发生铅中毒。  相似文献   

15.
肖焕  吕敏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13,29(5):560-561
目的 了解常熟市9家蓄电池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前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变化情况,以评价其整治效果.方法 采用单因素ANOVA Dunnett's统计方法,对2010、2011、2012年的铅烟及铅尘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2011年(0.047 mg/m3)、2012年(0.031 mg/m3)铅烟检测结果明显优于2010年(0.13mg/m3),2011年(0.086 mg/m3)铅尘检测结果优于2010年(0.48 mg/m3),2012年(0.035 mg/m3)铅尘检测结果优于2011年(0.086 mg/m3) (P<0.05).结论 目前,该市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及铅尘浓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大致可分五种: (1)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如铅尘、锰尘等。 (2)烟尘为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微米的微粒。如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204台熔铅锅和915台铸字机治理铅烟、铅尘的经验,经测定约有90%以上作业点的铅烟、铅尘基本上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会区铅接触工人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选择新会区2家蓄电池厂253名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用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车间空气中的铅烟及铅尘的浓度。结果 A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不超标,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223.9 g/L±86.31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43 mol/L±0.47 mol/L;B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0%和30%,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323.17 g/L±96.77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80 mol/L±0.60 mol/L;两蓄电池厂铅作业人员血铅和ZPP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5、14.85,P0.05);两厂男性和女性铅作业工人Pb B浓度与ZPP浓度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0、0.929,P0.01)。结论建议铅作业工厂改进生产工艺,改良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9.
铅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云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88-1689
目的了解某市电源厂铅对作业工人健康的一般损害。方法对该电源厂212名接铅工人及162名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并对空气中铅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共测14个点空气中铅浓度,均严重超标,其中铅烟最高浓度为1.19mg/m3,超标38.3倍,铅尘最高为5.36mg/m3,超标106.2倍。接铅工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腹痛等自觉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腱反射异常、鼻咽部异常等临床症状出现率亦高于对照组;铅中毒发病率为35·85%。结论接铅工人工作场所铅浓度严重超标;铅不仅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造成损伤,对呼吸系统也可造成一定损伤,所以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排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某蓄电池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尘、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及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现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严重,超标率达90%,铅中毒检出率为3.37%。该蓄电池公司铅职业危害严重,建议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设备维修和安装防尘、排毒设施,提高劳动保护意识,降低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