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福州台江医院11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为(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泄泻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证属寒热错杂型的慢性泄泻患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10剂1疗程.重症隔日1剂,轻症日1剂,1年后随访.结果:治愈29例,好转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泄泻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泄泻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63例慢性泄泻患者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总治愈率为73.02%,好转率为19.04%,总有效率为92.06%。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泄泻疗效好,副作用少,使正复邪祛而疾病痊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和病理学组织活检确诊 ,男 4 8例 ,女 32例 ;年龄 31~ 76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1~ 2 2年。所有患者均有胃脘痞满 ,痛或不痛 ,胃部灼热感 ,口苦 ,心烦 ,或见呕恶欲吐 ,泛酸 ,肠鸣 ,腹中冷痛 ,便溏或饮冷即泻 ,舌苔黄 ,脉沉弦、沉细或弦滑。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胃炎患者9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组58例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照组40例采用胃必治、阿莫西林等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周.结果 治疗组58例中,愈36例(62.1%),转21例(36.2%),效1例(1.7%),有效率98.3%;对照组40例,愈21例(52.5%),转13例(32.5%),效6例(15%),有效率85%.结论 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改善症状,除炎症,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明显,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6年8月-2009年7月我院门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51岁;病程1~15年,平均7.8年.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 治疗方法 用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组方:柴胡、法半夏、黄芩各12g,干姜3g,党参20g,炙甘草6g,大枣10枚,浙贝母、海螵蛸、石菖蒲、郁金各12g,1天1剂,水煎分次口服.以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进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7%.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且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45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法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加减方法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45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1例(46.7%),显效:9(20.0%),有效:12例(26.7%),总有效率93.4%。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对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痞满为慢性胃炎、食管炎的常见症状,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胃脘胀满,按之濡,压之不痛或微痛为主要症状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长期以抑酸、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2010年4月—2011年9月笔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患者85例,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就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吗丁啉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嗳气、恶心、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和胃动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嗳气、上腹饱胀、上腹疼痛、上腹灼烧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治疗效率为92.31%,上腹痛综合征(eplgastric para syndrome,EPS)的治疗效率为91.30%,均高于对照组(79.31%、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胃排空时间分别为(20.88±1.24)个和(25.86±4.9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5.31)个和(32.11±5.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饮温水和空腹状态血浆胃动素分别为(479.12±89.96)pg/mL和(410.12±79.9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47±90.34)pg/mL和(386.42±81.6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降低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的数量,缩短胃排空的时间,升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与《汤液经法》药物剂量溯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伤寒论>12方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汤液经法>方剂的组成、药物剂量、主治、煎服法等,初步探讨<伤寒论>药物剂量与<汤液经法>的关系:<伤寒论>继承了<汤液经法>的药物剂量,二书成书年代虽不同,但两个年代的医用度量衡制度基本一致,均为秦汉之制.  相似文献   

13.
下利是临床常见病证,《伤寒论》中论述颇为广泛,拟对《伤寒论》中治疗"寒热错杂"下利的方证,即三泻心汤、黄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及麻黄升麻汤等8个方剂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第319条猪苓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探讨《伤寒论》第319条猪苓汤证的发病机理,并对本方证的证候进行分析。认为猪苓汤证病机为少阴阴虚水停,水热互结,临床以小便不利,口渴,脉细数而弦,舌工而苔反水白为辨证要点,阐述了在肾主水的过程中,肾阴的气化所起的关键作用,联系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探讨肾阴亏损失于主水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氧水灌肠及内服大承气汤治疗肠蛔虫堵塞的疗效。方法:用双氧水灌肠及内服大承气汤和全身支持疗法治疗肠蛔虫堵塞12例。结果:12例痊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双氧水灌肠结合内服大承气汤治疗肠蛔虫堵塞具有疗程短、经济、疗效可靠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