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真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白蛋白尿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工作提供方向和方法。方法:检测真如社区糖尿病门诊建档的824名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并计算尿ACR,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基本情况,通过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在824名糖尿病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分别为24.15%和3.03%。按年龄分组,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异常白蛋白尿组的GFR〈60ml/(min·1.73m-2)的比例较之正常白蛋白尿组显著升高(23.2%:9.5%,P〈0.05)。按性别分层,在男性患者中,HbA1c、Cr、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影响尿A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A1c、Cr及收缩压是影响女性尿A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与HbA1C、血压等可控因素相关,在男性患者中亦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对于社区糖尿病医务工作者来说,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要早期开展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工作,真正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92-7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光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156)和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n=80)。收集2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A/C)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均大于NDPN组(P<0.05);2组患者BMI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餐后2 h血糖(2h PG)、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C肽(2h CP)、尿A/C水平均显著高于NDPN组(P<0.05);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C肽、UA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 A1c、FBG、2h PG、2h CP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Hb A1c、FBG、2h PG及2h CP等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和及早干预,以降低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40例确诊T2DM患者,其中120例单纯T2DM患者(DM组)和120例合并DPN患者(DPN组)。采集空腹8 h静脉血,采用电阻抗法计数外周血细胞,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酶法检测血脂,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比较2组各指标水平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与DM组比较,DPN组NLR值、中性粒细胞、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mAlb)、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显着增高(P<0.05),而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2 hPG、mAlb、TG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当NLR切点为1.64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5和0.583。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NLR升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可作为早期DPN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至本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析其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DPN患病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TG、空腹血糖及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HbA1c、TG、空腹血糖及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Huo L  Xu M  Huang HE  Li R  Dai M  Wang JG  Ning G  Li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37-2540
目的 比较糖耐量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GR)、2型糖尿病(T2DM)三种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探讨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将1779例受检者分为:NGT组752例、IGR组505例、T2DM组522例。所有受检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晨尿白蛋白,并以尿白蛋白/肌酐(ACR)表示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在30-300mg/g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1)NGT组有35例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为4.7%;IGR组有31例,患病率6.1%;T2DM组有59例,患病率11.3%,显著高于NGT组和IGR组(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OGTT2h血糖和甘油三酯。结论T2DM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显著升高。收缩压、餐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测过尿微量白蛋白的1 259例住院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MAU组(n=352)及正常白蛋白尿(NAU)组(n=907),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MAU的危险因素。 结果 住院患者MAU的患病率为27.9%。MAU组患者的年龄以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NAU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2型糖尿病为MAU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80岁,OR=1.668,95%CI 1.185~2.348)、2型糖尿病(OR=1.718,95%CI 1.334~2.211)患者MAU的风险升高。 结论 住院患者MAU与年龄、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提示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干预治疗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涛  林艳足  凌志明 《广东医学》2004,25(6):672-67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 78例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者与 6 6例无视网膜病变者的病程、年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β2 -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组的病程、年龄、甘油三酯、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是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除严格血糖控制外 ,还应重视血脂、尿酸、血压的良好控制 ,并需定期检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检测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ACEI类用药史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了解上述因素对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9月~2007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52例,其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组男性65例≥25mg/g,女性41例≥35mg/g;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正常组男性132例〈25mg/g,女性114例〈35mg/g。按其年龄、性别、病程分别测定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检测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ACEI类用药史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并作分析。结果(1)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比值正常者比较,表现为更高的血糖、体重指数、血压(P〈0.05)。(2)合并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明显(P〈0.05)。(3)ACEI类用药史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数值低于未用ACEI者(P〈0.05)。(4)性别、年龄、胰岛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瓶糖、体重指数、血压的控制及应用ACEI类药物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6—9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确诊的T2DM患者282例,并发DPN患者170例(DPN组),未并发DPN患者1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震动阈值、踝臂指数(ABI),T2DM并发DPN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对照组与DPN组患者性别、视物模糊发生率、手足麻木发生率、吸烟率、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舒张压、脉搏、尿微量清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C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钾、血钠、血钙水平、右侧ABI、左侧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肌酐、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右侧震动阈值、左侧震动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PN组患者饮酒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病程与T2DM并发DPN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T2DM并发DPN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吸烟会加重DPN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S-ab)与微量白蛋白尿及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将受者分3组,糖尿病无微量白蛋白尿组(NDN组)33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EDN组)22例,正常对照组(N组)30例,采用固相酶酶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anti-GS-IgM-ab、anti-GS--IgG-ab,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美国Nicolet Viking IV型肌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并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EDN组anti-GS-IgM-ab及DPN发生率 明显高于N组和NDN组。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anti-GS-IgM-ab及DPN分级(DPNC)呈显著正相关;DPN临床分级与anti-GS-IgM-ab、anti-GS-IgG-ab,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和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存在机的发病机制,anti-GS-ab与糖尿病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关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G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26 例T2DM 患 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HGI;根据HGI 数值, 采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低HGI 组、中HGI 组及高HGI 组,比较3 组健康状况差异,并分析HGI 与DPN 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3 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空腹C 肽、FPG、HbA1c、 总胆固醇及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HGI 组患者发生DPN 的风险是低HGI 组的1.773 倍(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l ^ R=1.011(95% CI:1.003,1.019)]、糖尿病病程[Ol ^ R=1.091(95%CI: 1.040,1.145)] 及HGI[Ol ^ R=1.259(95%CI :1.006,1.574)] 是DPN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GI 可作为预 测T2DM 患者发生DPN 风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常住户籍居民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对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40岁及以上户籍常住居民进行普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查以及系统眼科检查。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检查。统计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8952人参与糖尿病筛查和眼科检查,应答率为80.06%,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72人,占71.09%,平均年龄为(58.94±7.74)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12.64%。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糖化血红蛋白(≥6.5%)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常住户籍居民中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12.64%,建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眼底筛查,尤其需要关注男性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不同并发症时的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的危险因素,为DN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 149份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分析4组患者肾功能(尿肌酐、双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肌酐)的特征及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血肌酐、血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49例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及肥胖是T2DM患者DN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同时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时肾脏的代谢功能可严重受损;年龄、病程及肥胖是DN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东风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9):3690-3694
背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针对DPN的发生风险尚无有效的预测手段。有研究发现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对胰岛素抵抗及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关于其与DPN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TG/HDL-C比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未并发DPN患者150例(对照组),并发DPN患者148例(DP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PN病程、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ys-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G/HDL-C比值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比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与DPN组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DPN病程、高血压史、饮酒史、DBP、FPG、HbA1c、C-P、TC、HDL-C、LDL-C、Cr、UA、Cys-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有吸烟史占比、腰围、SBP、TG、TG/HDL-C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和TG/HDL-C比值高是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P<0.05)。以TG/HDL-C比值为诊断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27〔95%CI(0.563,0.690),P<0.001〕,诊断的最佳切点值为3.7,此时的灵敏度为34.5%,特异度为93.3%。结论 TG/HDL-C比值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发生DPN,TG/HDL-C比值检测有望用于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 取2016 年1 月—2016 年11 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 例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 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58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30 例未合并DPN(NDPN)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分别对两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Betatrophin 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DPN 危险因素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有差异(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是T2DM 患者合并DPN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T2DM 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水平与DPN 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孙艳  孔晓明  汪艳丽 《安徽医学》2010,31(10):1234-123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6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根据SDS得分,计算出抑郁严重度指数,严重度指数≥0.5者为抑郁。以抑郁严重度指数为因变量(Y=0,1),分别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PG、PG2h、HbA1c、TG、CH、FIB、UAER、病程、并发症数目及有无使用胰岛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抑郁40例。不同PG、HbA1c、病程、并发症数目、有无使用胰岛素组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组并发症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有PG、HbA1c、并发症数目及有无使用胰岛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并发症数目和有无使用胰岛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46.5%。并发症数目和有无使用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数目与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7.
Few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which is a major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One hundred and forty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types of retinopathy, and its relation to various risk factors. Nearly half (48.6%)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tinopathy.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were long duration of diabetes, proteinuria and elevated serum creatinine level.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retinopathy and high levels of serum cholesterol, C-peptide levels, associated hypertens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of diabetes mellitus. An effective screening programme for detection of retinopathy i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as a regular practice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眼底照相诊断为无DR(NDR)或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2年后对随访到的164人复查眼底照相,分析影响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006年随访患者的DR发生率为21.2%(22/104),轻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率为36.7%(22/60)。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及白蛋白尿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体质量指数(BM I)及血脂异常是m-NPD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R的发生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仅单纯控制血糖,需加强DR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定期随访及时治疗,预防失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