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目的 检测癌-睾丸抗原滑膜肉瘤X断裂点2(SSX2)与联会复合体蛋白1(SCP-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5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中SSX2与SCP-1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中SSX2 mRNA表达阳性率28.9%(13/45),SCP-1mRNA表达阳性率22.2%(10/45),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均无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X2与SCP-1的mRNA表达与AFP阳性率、HbsAg阳性率、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情况和病理分级等无相关性(P>0.05).SSX2 mRNA与SCP-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提示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 SSX2与SCP-1在HCC中呈低频率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肿瘤-睾丸抗原(CTA)SSX1和SSX4 mRNA在肝细胞癌(HCC)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CTA抗原SSX1和SSX4 在HCC中表达有无特异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对35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SSX1和SSX4 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对其中6例P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HCC确诊后第2周对30例患者外周血中SSX1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35例HCC患者中,SSX1和SSX4 的表达率分别为77.1%(27/35)和65.7%(23/35);癌旁组织,12例肝硬化和15例正常肝组织未检测到SSX1和SSX4 的表达.6例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PT-PCR产物为SSX1和SSX4 的cDXA.SSX1和SSX4 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无相关关系(均P>0.05).外周血中未检测到SSX1表达.结论 SSX1和SSX4在HCC中呈高度特异性表达,是制备HCC疫苗理想的靶向分子,多种CTA联合表达为多效价疫苗治疗HCC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Wnt-5a基因和基因产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Wnt-5a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nt-5a mRNA在26例新鲜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观察Wnt-5a蛋白在85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Wnt-5a mRNA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102 127±0.158 620和0.020 106±0.022 07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5a蛋白在肝细胞癌、癌旁组织和肝硬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2% (18/85)、81.26% (69/85)和86.7% (13/15),Wnt-5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肝硬化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Wnt-5a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有关(P<0.05).结论 Wnt-5a基因在HCC基因转录中呈上调表达,而在蛋白水平显示为缺失和下调表达,提示肿瘤细胞是在蛋白翻译水平而不是转录水平干扰了Wnt-5a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 HCC )标本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Tiam1)的表达,探讨Tiam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am1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Tiam1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iam1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136±0.136)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0.718±0.089)( 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0.917±0.12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0.678±0.136)(P<0.05)。Tiam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38.4%)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80.7%)(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蛋白表达阳性率(90.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73.3%)(P<0.05)。结论 Tiam1的表达升高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膜联蛋白A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滨  彭民浩  李佳荃 《广西医学》2009,31(3):308-311
目的观察膜联蛋白A4(Annexin A4)在不同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先应用RT-PCR验证ANX A4在不同类型肝组织中mRNA的表达,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15例正常肝组织、15例乙肝后肝硬化组织和63例不同表型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其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结果(1)ANX A4mRNA表达水平在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均比正常肝组织上调(P〈0.05),但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NXA4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肝组织为20%,乙肝后肝硬化组织为26.67%;在63例HCC中阳性率为49.21%,癌旁组织为61.90%,其中小肝癌阳性率为50.00%,大肝癌为64.29%,多发癌为28.57%,相应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0.00%、64.29%、66.67%。随着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并进展,ANXA4蛋白呈逐渐上调趋势,但当肿瘤出现侵袭转移时反而下调。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Annexin A4与HCC进展及侵袭相关。结论(1)从正常肝一肝硬化一肝癌组织,Annexin A4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上调;(2)ANxA4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失调,其变化可能与HCC进展及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RASSF1A在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以及4株肝癌细咆株(SMMC7721、HepG2、BEL7402和BEL7703(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提供)。用RT-PCR和Northern Blot的方法来分析基因RASSF1A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7%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未检测到RASSF1A的mRNA,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仅33%的样本未表达RASSF1A;75%(3/4)肝癌细胞株也未表达RASSF1A。结论RASSF1A在肝癌中是一潜在的抑癌基因.RASSF1A基因的失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RASSF1A的表达情况可用于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结合临床相关因素对肝癌预后评估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Notch1、Jagged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150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8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6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Notch1和 Jagged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3%、32.10%和36.23%,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3%、30.86%和31.88%,Notch1、Jagged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肝硬化和癌旁正常组织(P <0.05),Notch1、Jagged1在癌旁肝硬化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tch1、Jagged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P >0.05);肝细胞癌组织中 Notch1的表达与 Jagged1的表达有关(P <0.05)。结论Notch1、Jagged1可能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可能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KAI1基因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该 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研 究20例肝细胞癌组织、14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KAI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经 mRNA的定量分析及统计处理判定KAI1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KAI1 mRNA表达水平(0.113±0.110; 0.139±0.078)显著低于 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0.316±0.121), (P=0.0003; P=0.0000);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组织中KAI1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4152);KAI1 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 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8261),而Ⅲ期肝细胞癌组织中的KAI1基因表达显著低 于Ⅱ期的肝细胞癌组织(P=0.0221). 结论 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肝硬 化阶段亦有低表达;肝癌组织中KAI1基因的低表达与肝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ⅠmRNA(GGTⅠmRNA)亚型和甲胎蛋白(AFP)mRNA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标本和人肝细胞株QSG-7701、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GGTⅠmRNAA、B、C3种亚型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GGTⅠmRNAA亚型主要在非癌肝组织中表达,B亚型主要在远癌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表达。人肝细胞株QSC-7701中GGTⅠmRNAC亚型阳性表达。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AFP mRNA、GGTⅠ mRNAB亚型表达阳性。GGTⅠmRNAB亚型联合AFP mRNA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8.0%,小肝癌的阳性率达95.2%。结论:在肝脏癌变的过程中存在着GC-TⅠmRNAA亚型向B亚型的转化,联合监测GGTⅠmRNA亚型和AFPmRNA有助于对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高锋利  王海泉  刘瑞  李昭宇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488-491,F0002,I0001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在人类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临床肝细胞性肝癌50例石蜡标本和43例新鲜标本及其癌旁组织中RUNX3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RUNX3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标本中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光密度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RUNX3mRNA在肝癌组织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表达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AFP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RUNX3的表达下调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tch1、Jagged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3 cm处),其中肝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2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mRNA、Jagged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 mRNA、Jagged1 mRNA的表达分别为(4.58±0.77)、(4.96±0.8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肝硬化组织[(1.16±0.37)、(1.42±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正常肝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8/22)、40.9%(9/22);癌旁肝硬化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3)、30.8%(4/13)。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χ^2otch1=6.81,χ^2agged1=4.24,P〈0.05)及肝硬化组织(χ^2otch1=6.55,χ^2agged1=5.57,P〈0.05)。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③Notch1、Jagge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数目、有无癌栓形成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Notch1、Jagged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癌组织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7kip2基因在人体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不同阶段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肝组织、30例癌周肝硬化和30例肝癌组织中p57kip2mRNA及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7kip2mRNA表达:正常肝组织组未见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和16.67%。肝癌组分化好和分化差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57kip2蛋白表达:正常肝组织组未见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和63.33%。肝癌组分化好者与分化差者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p57kip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或下降与HCC分化程度低呈正相关,提示p57kip2基因的失活可能是进展期HCC的晚期分子事件,并可能是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3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并对比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GPC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在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GPC3与AF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GPC3对肝癌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更高(P<0.0005).结论 1.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AFP相比,GPC3具有更高的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2.GPC3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survivin与livin的动态表达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将10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各5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0.01%DEN自由饮用18周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对照组大鼠常规自由饮水,于4、8、12、16、18周分别处死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olt法检测survivin和liv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survivin、livin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82%(41/50)、86%(43/50),survivin与livin都表达于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且二者的表达重叠,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二者的表达有相关性(r=0.9027,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均有survivin mRNA和livin mRNA表达,随着肝癌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与对照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urvivin、livin的表达随着肝癌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照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l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密切相关,为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IG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TIG2(Tazarotene induced gene-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病毒性肝炎组织、肝硬化组织原发性肝癌组织细胞中TIG2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病毒性肝炎组织、肝硬化组织中TIG2蛋白和mRNA呈高表达,而肝癌组织中低表达或沉默。结论:TIG2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HX2(zinc-fingers and homeoboxes2,ZHX2)在肝细胞癌(hepatoceUu1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35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ZHX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CC癌组织中ZHX2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0.05)。术中发现伴随转移的HCC癌组织中ZHX2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的HCC(P〈0.05)。ZHX2 mRNA的表达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HBsAg感染、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伴随肝硬化无明显关系。结论ZHX2低表达与HCC转移密切相关,并与AFP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15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其病灶旁肝组织分别行GPC3、HSP70和GS抗体标记,分析这些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和HSP70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3.3%,但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癌旁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阴性表达,高分化肝细胞癌GPC3和HSP70的表达阳性率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S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主要是中央静脉周围和硬化结节周围肝细胞染色、呈条带状染色分布,在w-HCC 中主要呈弥漫阳性表达或完全阴性,在FNH主要呈较大范围的“地图样”表达。GS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分布范围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PC3、HSP70和GS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但GS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分布有一定交叉性,因此在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时应审慎判读GS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41例HCC、10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P-gp蛋白的表达。结果P-gp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73%(29/41),肝硬化中P-gp阳性表达率为40%(4/10),正常肝组织P-gp阳性表达率为30%(3/10)。3种组织P-gp表达不同(P<0.05);P-gp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肝硬化与HCC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P-gp的阳性表达与HCC的Edmenson分级明显相关,分化程度越低,P-gp表达越高。结论P-gp蛋白在HCC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