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史新莉  沈建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12-113,115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浅表性膀胱癌围手术期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浅表性膀胱癌围手术期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浅表性膀胱癌围手术期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健康技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组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等3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等2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好率65.00%高于对照组的3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并激发浅表性膀胱癌围手术期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梁西岚 《河北医学》2011,17(6):785-78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64例)和未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0.62%,而未治疗组仅为69.39%(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及4.6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41%及10.20%(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者占76.56%,而未治疗组仅占16.93%(P〈0.01)。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前梅毒对妊娠妇女及胎儿的影响,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方法:对1584对已婚育龄夫妇开展孕前优生检查,筛查出23例梅毒患者给予干预治疗,妊娠风险评估及建议。结论:开展孕前优生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才能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及先天梅毒临床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原发眭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洼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009年1~12月在我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60例,根据就诊先后登记顺序分成两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介绍高血压基本知识,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综合干预:健康教育、自我监测指导、用药指导。结果两组干预前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参数、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依从性提高、血压参数下降、血压控制良好(P〈0.05)。结论综合干预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和治疗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方虹  罗日标 《海南医学》2005,16(10):36-37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5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106例妊娠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2例,二期显性梅毒3例,潜伏梅毒53例。其所分娩的新生儿有先天梅毒11例,占18.97%。梅毒组流产和死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梅毒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梅毒组先天梅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梅毒组新生儿平均分娩孕周、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妊娠期应及早进行血清学检测,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肖卫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217-217
目的:通过对6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孕产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的血糖控制,母婴并发症及剖宫产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妇给予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血糖控制理想,提高正常分娩率,达到良好的妊娠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72例妊娠合并梅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死胎发生率、存活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均较非治疗组低(P<0.01或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孕期中需定期梅毒快速血凝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监测及抗梅毒治疗,以降低死胎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莫春娥  卢迟英 《海南医学》2009,20(7):143-14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5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BPRS总分(21.45±4.2)较干预前(26.1±4.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38例,部分依从7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23例,部分依从14例)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玲  蔡娅菲  李燕洪  王丹丹 《西部医学》2018,30(11):1691-169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itis,RA)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风湿免疫科慢病管理门诊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予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处方管理,两组均干预6个月,干预后分别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同评估患者自我效能,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 II)评估其健康行为改善情况,并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 36评估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同时评估其关节功能。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CDSES、GSES评分依次为(67.7±10.6)和(29.2±4.1)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的(79.8±11.8)和(32.7±4.8)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健康行为指标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关节严重程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处方管理可显著提升RA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健康行为,继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杨御华 《当代医学》2014,(28):90-9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选取常德市妇幼保健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3)和未治疗组(n=28)。观察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孕妇分为≤1∶8组和≥1∶16组,观察血清滴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结局方面,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3/33),未治疗组75%(21/2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24例(72.73%),未治疗组为7例(25.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抗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情况,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缺铁性贫血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抗贫血治疗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对入选者在整个孕期持续观察随访了解贫血恢复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缺铁性贫血病因、危害等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用药依从性、合理膳食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贫血孕妇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对孕期补充铁剂的依从性,使患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行之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秀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121-122,125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对症护理,观察组着重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的遵医行为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比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胎头吸引产、钳产、肩难产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产后出血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比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胎。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加孕妇对孕期知识的了解,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15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实施经专家及临床医护人员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MAS-8量表第1~4,6~7条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8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SD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领域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情绪,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依从性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的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陆凤英 《中国病案》2012,(12):59-6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168例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电话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何永超 《吉林医学》2014,(4):699-700
目的:分析母亲梅毒治疗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新生患儿80例,根据其母亲在妊娠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情况进行分组:正规治疗组37例(治疗组)、非正规治疗与未治疗组4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出生时的临床表现症状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于出生时与出生后2周的间接胆红素较治疗组高(P<0.05);两组患儿出生时的ALT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出生2周后,对照组患儿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母亲妊娠期间若接受非正规治疗或未治疗,其先天性梅毒新生患儿会于出生后表现出多样化的临床症状,对其肝功能造成损伤,因此,需加大对孕妇的综合干预,对其宣传性病有关防治知识,并对患儿给予全程抗梅毒治疗,以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症状予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侯秀珊 《当代医学》2014,(19):25-26
分析孕期饮食营养干预及体质量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观察组采取孕期饮食营养干预及体质量控制等综合措施,最后分析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分娩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平均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产妇贫血发生率、羊水过少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孕期饮食营养干预,控制体质量,可以减少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善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并探讨恰当的治疗时间,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方法将我院41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非治疗组16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先天梅毒患儿发生情况。结果足月分娩率治疗组为84.00%(21/25),未治疗组仅为56.25%(9/16),治疗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孕周与非正常儿的发生率成正比,即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非正常儿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可能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孕早期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进行个体化系统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和情绪管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收入和职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影响显著(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个体的关怀,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2例),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24〈0.05)。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7±2.2)h比(2.8±1.0)h,(18.1±2.9)h比(2.1±0.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及出院患者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永珍  何珂 《中国医药导报》2014,(13):108-110,1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肺科医院收治的96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者分别为30例(62.5%),17例(35.4%)和1例(2.08%)优于对照组[25例(52.1%),20例(41.7%),3例(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41%,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出院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